d外,其余周身全是木制。
上面是一个大漏斗,将刚舂过的粟谷或者稻谷放入其,大漏斗底部有开关,控制粟谷等物的下落量。绿茵称王
正前方,除了风扇的摇手外,就是出米粒的口子。
背面,也有一个出口,较的谷壳会从这里出来。
风车的左边是一个出风口,也就绝大部分谷壳分离后的出口。
农耕研究所的人员开始示范,刚舂过的粟谷倒入大漏斗,摇动风扇,打开大漏斗开关。
只见,原本舂过的粟谷,谷壳和米粒,经过合适的风力吹动。米粒重,就从前方的口子出现,较重的谷壳或者较轻的一些米粒从后方的口子出来,绝大部分谷壳从左边的出风口飘落在地。
一刻钟时间,数石舂过的粟谷就经过风车分离完成。
相比于传统的分离方式,也就是把舂过的粟谷等用簸箕和细竹筛子进行分离。
用动车,要更省时省力太多,而且分离效果更强。
“农耕,乃国之根本,朕不敢大意。”
嬴政看着扶苏等人,肃然道:“尔等恐怕对今日见到的船碓,水碓,石碓,风车等农具,不太看重。但,朕要告诉尔等,农耕之事无小事
别以为这些新农具只是方便舂米,使之更省时省力而已。尔等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有了船碓,风车等农具,舂米之事,便能节省至少一半的时间和人力。
朕了解过,一百姓之家,往往花在舂米上,就要用不少人力。尤其是对于妇人来说,舂米就是日常之事,而且还是一件费力费时之事。
一人在常年累月下舂米之后,往往会使双手失力,得苦病。
如今有了船碓,风车等农具,便可让百姓节省至少一半时间,同时更为省力,不至于以后落下病根。
从舂米省下一半以上的时间,便能有更多的时间用在农耕或者织布等事情上。
如此不但利于百姓健康,更能促进农耕发展,增加粮食产量,从而富于民而强于国”
听嬴政讲解一番,扶苏,萧何,蒙毅,赵高等人恍然。
“父皇圣明,儿臣愚钝,竟没体会父皇的深意和良苦用心。”
扶苏十分惭愧。
“陛下圣明,时刻为国为民而忧,臣等惭愧。”
萧何,蒙毅,赵高等人恭敬道。
是啊,他们没想区区用来舂米的农具,竟然还有如此深意。
大大解放劳动力,增加农业生产啊
他们没想到这一层。
“尔等今后要注意,农耕无小事,一切有利于农耕之事之物,都应加以重视。”
嬴政对众人的态度很满意,嘱咐道:“朕相信,今日所见船碓,风车等新农具,必将大利于百姓,利于农耕,利于大秦”
在场的农耕研究所人员对此深以为然,尤其是有几个农家之人,更是将船碓,风车等新农具视为宝贝。
对将这些新农具带来的秦始皇嬴政,更是敬畏有加。
在农耕研究所的院落场地上,除了风车,石碓外,还有其他农具。
“此物,是犁头,不同于大秦之犁,用牛拉动,更利于耕地。”
农耕研究所的领头为众人介绍以“曲辕犁”为原理制作的新犁头。
“此物,是石磨。”
此时,一个农耕研究所之人在推动石磨,将小麦磨成粉墨。
“麦,做成麦饭口味欠佳,但磨成麦粉,即面粉后,可做面饼,面条,口感比之麦饭要强许多。”
在大秦,只有一半不到的地方有在使用面粉,其他地方多是做麦饭,尤其在北方的关,陇西之地,更是把麦作为粗粮使用。
所谓麦饭,就是用麦子当作米,用来做饭,真的很难下咽。
“有了石磨,麦,玉米等物便可磨成粉,制作面饼,面条等。国库的麦可囤积不少,将之做成面粉,再将面粉,面条等制作之法传出去,如此麦便能起到更大作用。”
嬴政看着萧何道:“此事,萧何,朕交给你来办。”
“臣领命”
萧何恭敬道。
这两年随着休养生息的进行,加上玉米,红薯,土豆的推广,粮食产量大增,国库丰盈。
但,麦子却越来越不受欢迎,在国库囤积不少,令人发愁。
如今,算是有了解决知道。
玉米主要是用来喂牲口,麦子也是,但奈何玉米产量高,更便宜,所以麦子处境尴尬,就被剩了下来
与此同时,石磨,石碓已经在大秦学宫的后勤推广使用。
在大秦学宫,因为当初王宇的缘故,一直推行的是一日三餐,让师生们吃饱,安心学习。
今日午,大秦学宫食堂的配餐换成了面食为主:馒头,面饼,面条还有些玉米饼和玉米馒头。
当然,这些都不是大秦这里的人会做的,而是嬴政兑换船碓,风车等东西时,同时让王宇安排两个人过来。独家宠婚之娇妻难养
一个人教授如何制作各种农具。
一人教授如何磨面,做面食,做玉米饼,玉米馒头等等。
食堂显眼处有一个小黑板,上面是粉笔写的字:
“今日开始,三餐将提供面食。所谓面食,包括麦面,玉米面。
麦,玉米,将之磨成粉,便成麦面粉和玉米面粉。
再通过特殊做法,将麦面粉和玉米面粉制作成馒头,面饼等食物。
麦面粉还能制作成面条,口感极佳。
今日午时,大量提供馒头,面饼和面条”
师生们一开始看得莫名其妙,心里有些抵触,因为平时提供的麦饭很难吃,现在要大量提供,如何能适应
但他们没办法,食堂提供什么他们就吃什么。
刘季,项羽,龙且等人也来到食堂,刘季顺便在食堂外面的报亭买了一份最新的大秦报。
三人拿到了馒头,面饼,面条等食物,然后坐在一起。
“昨日后勤就在捣鼓些东西,什么石磨,石碓的,原来是为了做这些食物,也不知道味道如何”
刘季想起来,今日上午他们有课,还不知道食堂食物的变化。
“尝尝不久知道了”
龙且撇了刘季一眼,没好气道。
项羽对吃食不太讲究,拿起筷子就开始吃面。
筷子,也是王宇在大秦的杰作。
三人一人一碗面,大约有二两,放上些芥末和炒制的烂肉绍子。
王宇虽然来大秦会带上些辣椒之类的佐料,但没有栽种。也只有嬴政命人在自家地里种植有,用来自己想用。
“咦”
虽然大秦的佐料不多,但厨子来自华夏帝国的高级厨师,使得今日的面条,令项羽惊讶:“味道,甚好”
“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