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轿车回来。”
。
2
第242章:在工地搬砖的鲁班大师
王宇所属世界,2023年。
鲁班,伽利略,张衡三人来到现代世界已经近两个月。
一开始三人被眼花缭乱的现代世界吸引,他们花了半个月时间来接触这个世界。
坐电梯,走在柏油马路上,看上一班堵得一路的车子,抬头欣赏着身边的各种高楼大厦。
下馆子,逛商场买东西,进电影院,挤地铁,乘高铁,坐飞机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后,三人开始进一步去接触各自最感兴趣的事情。
鲁班大师,想搞清楚一座数百米高的大厦是如何建造而成的。
伽利略,想知道这个世界的物理知识,什么牛顿定律之类的
张衡,对汽车的制造,对地铁,高铁,字”
“没错。”
老子到来,笑着说道:“此是历史聊天群的群主王宇所赠,是用纸张记载字,字乃是群主王宇家乡之字,需要开启历史聊天群的万能翻译器,你我才能识得。”
“纸张的确神奇。”
孔子也翻开,第一眼是注意到密密麻麻的字,同时开启历史聊天群的万能翻译器,便可认识,不过他有疑问,道:“老师,字,不是刻上去的,难道是您提到过的印刷术”
造纸术,印刷术,在老子第一时间见到后,就通过历史聊天群私信告诉了孔子。
“非也。”
老子摇头,道:“我问过群主王宇,他说此不是印刷而成,而是通过其他更为先进的技术打印而成,被称作为“打印技术”,具体的我也不知。”
虽然老子和孔子,名义上是师徒,但更是亦师亦友,老子没有以“老师”而自居。
“打印技术”
既然老子也不知道,孔子没有再问打印技术的事情,转而问道:“老师,之前您说已经知道造纸术和印刷术,可是真的”
第243章:老子,孔子研究辩证思想
“没错,群主王宇是个慷慨仁德之人,让我在华夏帝国学得了造纸术和印刷术更见识到许多不可思议之事。
老子觉得历史聊天群的大部分群成员都不错,尤其是燧皇,王宇,鲁班,张衡等人。
燧皇,古老充满智慧,又随和。
群主王宇,神秘,而慷慨仁德。
“看来,老师这段时间收获巨大。”
孔子合上籍,说道。
“是啊,收获不少。原本历史聊天群就不可思议,前往其他世界后,亦见到了许多不可思议之事。”
老子注视着孔子,道:“其实,你应该去其他世界看看。尤其是你的思想,在后世形成了儒家思想,影响华夏历史两千多年你被称为圣人,当之无愧”
虽然通过“华夏历史”老子知道一些儒家思想的事情,但远没有直接接触了解后带给他的震撼大。
在前往华夏帝国这段时间,老子特意在顺天院了解了一番儒家思想,儒家学识。
老子万万没想到,孔子的思想在未来两千年后,会成为正统,深深的影响着华夏的封建王朝。
“圣人”
孔子苦笑道:“弟子可不敢。而且,弟子没急着前往其他世界见识一番,就是因为想先多了解“华夏历史”,以及后世的儒家思想。”
说着,孔子顿了顿,看向老子,问道:“老师,弟子的一些想法流传到后世,但也像华夏历史上记载的,存在许多问题吧”
老子深深的看了一眼孔子,心想孔子肯定对后世的儒家思想十分在意。
想了想,说道:“你的想法,在后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但人心各异,想法不同,又历经上千年,多少会带着后来者强加的思想。后来者的思想,不是你原本所想,所以不必太在意。”
言语委婉,老子不一样孔子对后世儒家思想的糟粕太过在意。
“老师,弟子明白。”
孔子平静道:“弟子是想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想出更多有利于这个世界,有利于天下黎民的方式方法。”
看过“华夏历史”,以及已经经历的事情,孔子知道他的思想没有在春秋战国起到决定性作用,反而让兵家,法家思想主导着。
所以,孔子觉得他的思想有着不少缺陷,于是就想着弥补。
通过研究“华夏历史”,了解华夏历史的变迁,孔子已经从获得一些启发。
“老师,弟子只是注重仁爱,希望君王施仁政,便能天下太平,看来有些可笑。”
孔子自嘲道:“弟子对人心还是不太了解,人或许本性向善,但不一定都能为善,所以需要律法加以约束”
这话看得出,孔子原本坚持的仁爱,仁政的思想,有了不动摇。
“我坚信,人本性是向善的。但是,生活复杂,一些人因为一些原因,不能为善,也属正常。”
老子点头道:“凡是都有两面性,没有坏哪来好,没有恶哪来膳因此,需要用仁爱来劝世人为善,用律法来阻挡惩戒为恶者相辅相成,便能相得益彰,达到最好的结果。”
说着,老子指着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说道:
“此,或许能解开你心许多困惑,不防仔细。”
“老师如此推崇此,想必不凡。”
孔子带着好奇,开始。
不过,很快发现方式不对。
一旁的老子笑着解释道:“此,与简不同。应从这一面开始翻阅,而且从左到右,横着一排一排的。”
“原来如此。”
虽然感觉十分不习惯,孔子还是认真的品。
接下来好长一段时间内,老子和孔子都沉静在。
有些现代特殊的词语,但不影响他们的理解。
看得越多,孔子越觉得不可思议,心里激动不已。
子贡进来换茶,然后离开房间,没有打扰。
老子喝了一口茶,开口问道:“如何”
孔子闻声,把放下,然后也喝了一口茶,道:
“许多想法,十分新奇,弟子只是简单的拜一番,便有了一些启发。”
“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不能只看着一面,否则会一叶障目。”
“好与坏,恶与膳,矛与盾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内因与外因,量变到质变,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许多独特的想法。”
听到孔子如此说,老子满意的笑着,而后说道:
“万事万物,自有其规律,遵循其规律,顺其发展,无为而为,亦是一种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