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本应走一趟廷议的。
于谦担心廷议反而误事,就这么按了下来,同景泰帝商讨一番后,同意了沙洲卫所请,允其进入嘉峪关,在肃南一带驻牧。
想必如今已然安置得差不多了,那一带地广人稀,并无良田,还挺适合沙洲卫的。
沙洲卫内迁,关西七卫成了六卫,一番内斗后,各卫实力有增有减,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其中的罕东卫实力大增,听说已经有了与哈密卫叫板,甚至统一关西的苗头。
于谦本待继续施行分而治之的策略,从罕东卫中再分一卫出来,以弱其势,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罕东左卫,以全七卫之名,关西一带不能出现一个浑成一统的大部落。
敕令尚未下达,瓦剌秦博又来扣关内附,算是瞌睡碰上枕头,正好让凶悍的瓦剌人西迁关西搅局,暂时也不用分裂罕东卫,图惹人嫌。
只是若不绕上几个圈子,把桀骜的瓦剌人像鹰一般的熬上一熬,他们恐怕不愿意远走千里,去到那么偏僻的地方。
是以景帝于谦君臣二人,这才定下计议,于谦早早离京躲避,景帝则不发一声,先任由朝廷中人肆意上奏建议,要是有对瓦剌人不利的就更好。
等到瓦剌大王子实在坐不住,到了只要不被打散分拆,就怎么都行的地步,他们再出面救火,不图对方的感激,就图他们能心甘情愿地远赴关西。
至于时机,说好了由天子自行抉择的,没想到事前他还是让人来知会于谦,于谦心里很是受用。
如今看来,目的已然达到。
虽说亦力把里狂攻哈密有些出乎意料,不过却正合适,瓦剌卫这一去,即便哈密被下,也能阻滞亦力把里。
听说瓦剌和亦力把里素有仇怨,双方应当不会轻易言和,同流合污的。
这些天京师发生之事,就只有金刀白莲案脱离了掌控,对了,还有那个新设的西厂,看来今后厂卫势必要抬头了。
不过,也不算太坏,于谦倒是想得开,这几年来,他也深感厂卫实力衰退带来的不便,尤其是锦衣卫,再没了以往那般锐气,不但民情难以上达,就是边情也多有不及。
不说多的,就说这次也失八秃的动荡,居然是瓦剌大王子来投之后,方才从其口中知晓。
新设西厂,正好与瓦剌人去关西的作用一样,也在厂卫中搅一搅局,免得死气沉沉的,不思进取。
至于这把刀能不能用好,于谦却不甚担心,陛下在信中说过,金刀白莲一案到此为止,绝不搞牵连,并没有让西厂就此大逞凶威,看来天子还是谨慎的。
思虑半饷,于谦自忖没有什么遗漏,京师局势仍在掌控之中,遂放下心来。
看来一时半会他也不用急着回京,明日巡过河堤,可以前去泰安一趟,身为臣子,来到鲁东地面,怎么也要去郕王府打个照面才对。
景泰五年的六月下旬,金刀白莲一案尘埃落定,被拖延已久的秦博,终于用上了一到京师就学了不少时日的礼仪。
一场盛大的敬献印玺、称臣纳贡的庆典从天色未亮就隆重开始,足足耗去了大半天的工夫,直到申初初刻方才结束。
好在周秦川没资格去,否则的话,他自忖吃不消,事后秦博为此可不止一次地向他抱怨过那天有多辛苦。
庆典结束后,景泰帝大行封赏。
封秦博为顺宁王,这个封号同其祖父、曾祖的封号一致,而与也先的敬顺王之号不同,由此可见明廷的良苦用心。
划关西一带为顺宁王驻跸之地,准其开府建衙,所部称瓦剌卫,成为新的关西七卫之一,也是七卫中又一个封王之卫,与哈密卫地位等同。
准秦博所奏,封原监察御史王越为王府长史,封归义汉人周秦川为王府纪善。
此次秦博所部的两千人马,还有一道行动的阳和卫边军,因平逆有功,每人赏一身黄罩甲,赏戴一根天鹅翎,以示恩宠。
第272章离京
说起来,这身装扮在历史上出现于数十年后的正德朝,是脑洞大开的正德皇帝想出来的噱头,当时调边军入京组成的外四家,就是被赏赐的这身行头。
据说这身装扮很得关外各部的喜爱,我大清的黄马褂和顶戴花翎就来源于此,也不知是真是假。
景泰帝不愧是正德帝的祖宗,虽然不是直系的,却让周秦川他们提前穿着这套装扮亮相了。
准秦博和门达所奏,于锦衣卫十七个卫所之外,在关西新设锦衣卫卫所。
原锦衣卫百户门达,在瓦剌归义与金刀白莲二事中居功甚伟,拔为锦衣卫镇抚使,并令其以锦衣卫镇抚使的身份,执掌关西锦衣卫卫所。
所需人手,可自行招募,钱粮俸禄,由天子内库拨付,不日与秦博等人一同西去关西。
这就是那晚周秦川给门达出的主意,既然门达不愿意留在京师,又舍不得脱下这身官袍,那以锦衣卫的名义,与他们一道远赴关西,就算是两全其美的策略了。
而且秦博此举,相当于又向朝廷卖了个好,以示自己忠心耿耿,无惧厂卫的心态。
如此一来,门达彻底脱离了自己在历史上的轨迹。
原本的他,回转中原后一直不得重用,景泰七年,走了门路,方才得以升迁为镇抚,景泰八年,因参与夺门有功,进指挥同知,旋进指挥使。
随后大兴讼狱,在黑化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直到成化帝即位,才被贬桂西,被明史列入佞幸传。
如今的门达,西去万里,算得上为大明开疆拓土,却是无论如何也与佞幸二字沾不上边了。
原锦衣卫镇抚使卢忠,因功迁为指挥同知,同时兼南宫守备。
在金刀白莲一案中,周秦川等人为了不引人注目,线索明面上都是卢忠这厮发现的,包括袁彬等人携带金刀,王骥书中隐秘,还有搜查南宫时金刀刀鞘中的布帛。
如此一来,明面上的功劳自然数他最大,就是给他个锦衣卫指挥使,执掌锦衣卫也没有问题,只是以朱骥的来头,却是一时难以顶替。
不过能守备南宫,足以证明这厮已然深得帝心,一俟机会,便能飞黄腾达。
至于马庆,身为内宦,作了御马监掌印太监,又是新任西厂厂督,除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已然升无可升,天子只赏赐了些钱物。
得了封赏之后,秦博、周秦川等人匆匆打点好行装,就辞了会同馆,西出京师而去。
他们要先到昌平,带上平定金刀白莲一案后,仍旧回到那里驻扎的两千人马,然后直奔大同。
朝廷有令,顺宁王秦博需率瓦剌卫尽快赶到关西,出面调停关西六卫的内斗之后,整合军马,援救哈密,一同抵挡亦力把里的进攻。
从他们出京师开始,到抵达关西一带,朝廷只给了一个月的期限,时间并不宽裕。
且为了避免瓦剌卫扰民,与百姓相争,引发纠纷,朝廷还要求,瓦剌卫当由大同南下,在保德州一带西渡黄河,然后自神木出关,横穿河套,于凉州卫再度入关后,继续西进。
那一带地广人稀,已然无需担心了。
临行之际,马庆、卢忠都来了,二人深知自己一身富贵是怎么来的,于公于私,都应当来送一趟。
两人深为门达感到可惜,尤其是马庆,手下可用之人实在不多,他是真想把门达弄到西厂做掌刑千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