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牟明 > 分节阅读 128

分节阅读 128(2 / 2)

王越一个小小的不入流的御史,且尚未复职,愿随秦博西去关西,岂会不允,赵子桐一介秀才就更不用说了。

“好,好”王越激动得连连以掌击桌,“吾一生所学,总算有了用武之地,王某见过大王子。”

此话一出,既是输诚之意,秦博大喜,站起身来,握住王越双手,“吾得先生,犹如”

周秦川在一旁实在听不下去,收服王越,他自然很高兴,不过这二人莫不是如小济一般,评话听多了像刘备那样来个如鱼得水的譬喻,实在是烂了大街的段子。

干脆对二人不予理会,转而问赵子桐道:

“赵大哥,你呢,想不想与我们一道去西域长一番见识”

刚才他见赵子桐也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转瞬却又冷了下来,有些奇怪。

“对啊,赵兄,你我二人并辔而行,一同为大明开疆拓土,如何”

王越与秦博叽歪完毕,正好听到周秦川的问话,也一道劝说。

赵子桐扭扭捏捏,欲言又止,王越恍然:

“我明白了,定是放心不下嫂夫人,赵兄新婚燕尔,来趟京师已然耗时不短,若再赴西域,家中娘子可就望眼欲穿了,怎生舍得。”

“也也不完全如此。”赵子桐低语道,“家中老仆东叔,年事已高,时日不多,他与我名为主仆,实为父子,我有心为他养老送终,故不忍远游。”

“怎么东叔如何了,赵大哥”

听到这里,周秦川和苏幼蓉齐齐发问。

虽然与那老者相处时日不长,但交情却不浅,听赵子桐的意思,好像不太妙。

“东叔身子骨倒还无事,不过自你等走后,客栈生意一日好过一日,他反而一下老了很多,看来是之前操劳过甚所致,我担心他大限快到了,说实话,这次瞒着他来京师,甚是愧疚,既然王兄有了去处,我当速回家乡才是。”

秦博拍拍赵子桐肩膀,“父母在,不远游,赵兄当以尽孝为上,什么时候想找我们了,我等扫榻以迎。”

一直在旁边不曾说话的门达忽地插嘴问道,“秦兄,周兄弟,我欲再与你等同进同退,不知可否”

“你要和我们一起走”周秦川和秦博惊诧莫名。

要知道,门达此次同马奎赶赴大同,知会马庆,算是又立一功,前途可期。

他的封赏虽然迟迟未下,但只要秦博有了去处,那门达升官加爵不在话下。

即便在锦衣卫不受待见,以他同马庆的交情,到西厂不说做掌刑千户,当个理刑百户没什么问题,这个位置,可比锦衣卫有名无实的指挥还要威风。

怎会突然生了离开京师,与他们一道远赴西域的念头

见众人一脸疑惑地看向自己,门达急忙放下酒碗解释道:

“诸位,咱们相处时日也不短了,周老弟,你应当知道我的性子,在塞外散漫惯了,要我留在京师,不但要欺下媚上,就是睡个觉,喝个酒都要提心吊胆,不得安生,这哪是人过的日子,还不如在板升城的时候逍遥快活,是不是这个理儿”

“话虽不错,”周秦川同他碰了碰酒碗,“可你当真舍得抛下京师的一切,与我等远走高飞”

见门达有些犹豫,知道他也不太甘心,周秦川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要不这么着,你看如何”

当晚,其余人等喝得酩酊大醉,周秦川和秦博酒量甚宏,有心再喝些,一则没了酒,二来嘛,终究不是自己的地盘,不宜忘形,把喝醉之人扶去歇下之后,两人也各自回了屋。

周秦川摸黑洗漱完毕,掀开被窝就钻,不意碰到一个火热的躯体,相处这么久,仅凭味道也能闻出是早早离开酒桌的苏幼蓉。

正待问个究竟,两条柔软的胳膊缠住了他的脖子,“秦川哥,我要给你生孩子。”

一室的春色无边

鲁东张秋,帐篷里烛光如豆,青袍老者正就着光亮持卷而读,一个小厮探头进来道:

“老爷,京中有急信到此。”

不等老者回复,小厮带着一个微微喘着粗气,已然热得卸去衣甲的大汉进了帐篷。

老者接过信札,揭开火漆,取出信笺,看完后就着灯火将其焚尽。

“还请尚书大人尽快给陛下回信,以便小人复命。”大汉鞠躬行礼。

“怎么,不歇上一歇”老者反问。

“不了,陛下有命,不得耽误,十里外有个驿站,安排有兄弟,我只需趁夜赶到那里,由他们继续传递回京。”

第271章尘埃落定

“成,你等着,我这就回信。”

老者说罢,也不避讳二人,提笔蘸墨,唰唰落笔。

小厮和大汉终耐不住好奇心,探着脖子斜瞄了一眼,纸上内容异常简单。

鹰熬透矣,可依计行事。

老者也不待墨汁干透,就这么递给大汉,“我这里没有信札,更无火漆,就麻烦你了。”

“无妨无妨。”大汉从随身行囊中掏出信札火漆,小心封好后,收入怀中,拱手辞去。

“老爷,”小厮忍不住问道,“就用这么几个字回复陛下,成么”

“没事,出京前我和陛下早商讨过的,一句话足矣,要不是驿卒得换人换马,我连字儿都不想写,传个口信都成。”

老者答道。

小厮听得似懂非懂,却明智地不再继续追问,转而劝道,“老爷,早点歇了罢,明日一大早,你不是还要和徐大人一同巡查河道么。”

“嗯,你先去睡罢,我再有一会儿也就差不多了。”

老者挥退小厮,独自坐在灯下,一时没了看书的心思。

京中情况与他离京前所料大致不差,唯金刀白莲一案有些意外,不过这种事,即便是作为群臣之首,军国大事上让当今天子言听计从的他,也不能说三道四。

没错,眼前这老者,正是当今名动天下的于谦于少保。

离京赴鲁,实在是他有意为之,留在京师,过早在安置归附瓦剌所部之事上发声的话,对他的设想不利。

关西七卫内乱之事,身为兵部尚书的于谦还是要比其他人知道得要早一些,内中情况,甚至远比如今朝堂上爆出来的还要严重。

作为关西七卫之一的沙洲卫,因为所处之地水草丰美,被除了哈密卫以外的其余五卫觊觎良久,早在去岁之秋,五卫就开始联手对付沙洲卫。

经过小半年的争斗,沙洲卫双拳难敌四手,一直退到嘉峪关旁,方才逃过灭族之难。

就在瓦剌大王子扣关内附前不久,沙洲卫也提出了同样的请求,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