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红楼御猫 > 第一人贾宝玉

第一人贾宝玉(2 / 2)

见宝玉还处于迷糊状态,好心的李玉堂悄悄拉了拉宝玉的衣袖:“宝兄弟,宝兄弟,不用太过紧张,不会流放岭南,殿试不会黜落考生的!”

他下意识的将手中的饼子递了过去,张了张嘴又想起这是在殿试便无声的比划了一下:吃不吃?

咕咕咕~

朕好饿,算了,先去用膳吧!

殿中沈珂的唱名传不到奉天殿广场上来,随着唱礼官的重复传唱,大汉将军的齐喝声终于传到了众人耳中。

只见贾琮转身与诸贡士拱手,随后在引导官的引领下拾级而上,步入并不陌生的奉天殿。

包括持续推进官田、皇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击土地兼并,同时要培育高产种苗,扩大农业产量。降低农业税,直至取消农业税,减轻农人负担。

震惊归震惊,传胪大典还在稳步进行着。

附近几个考生手心都出汗了,他依旧在纸上奋力的“喷”着古往今来的昏君,谏言皇帝要做个好人……不对,做个贤明的君主,亲贤臣远小人,哀百姓之疾苦,叹民生之多艰。

“陛下有旨,宣

“琮哥儿,你怎么才写完?”

殿试?那是什么?重要吗?

不重要,根本不重要,他已经将殿试答卷当成了给中枢、给皇帝老爷的谏策。

贾琮将殿试的答卷分成了好几个方面,从农、商、兵延伸到了变法新政的各个方面。

林如海不禁笑骂:“虽然殿试只规定了最低的字数,可你这万言策也太惊世骇俗了。再继续写下去,监考的老大人还不得累死饿死在奉天殿上。”

三百四十七名贡士的心几乎都忐忑了起来,唯有贾琮是个异类,正兴致勃勃的左右打量同年们的表情。

果然,贺崇是名副其实的国子监七杰之首,福建出了名的少年英才。继乡试、会试拿下

还有工商业上的很多建议,皇帝越看越觉得熟悉。这不是小贾琮这几年零零散散给自己说过的那些?

宝玉想到自己在殿试答卷中的那些言辞,偷偷看了一眼自家老爹,没敢说出实情,声如蚊呐的说了句不错就低头不语了。

等喝饱解渴才回了一句:“都怪我这双该死的手,一时没刹住,写了份万言策。蜡烛都换了三根还没写完,监考的几位老大人差点把我赶出来……”

嘿,沐从英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竟然手在颤抖。

毕竟进了奉天殿,最低也是同进士出身,已经算是光宗耀祖了。

咦?宝玉在碎碎念什么?看起来很紧张的样子。

还有军事上实行将官必须出自皇家军校,加强将士们身为军人的荣誉感,这些都是这两年贾琮不断在他耳边提起的事。

“元祐八年壬辰科殿试一甲

皇帝转了一圈后最终将脚步停在了贾琮的桌案旁,与其余考生的答卷不同,贾琮写着写着就有些收不住了。

圣君有贤臣,昏君多奸佞,若君王贤明,自有众正盈朝,所遇到的问题均会迎刃而解……

己时,文武百官全部入宫准备就绪后,在大夏门外等候的进士们才开始入宫,他们的次序排列和殿试时是一样的,而传胪大典的所在地依然是奉天殿。

宝玉是这么想的,但不想贾琮竟然是最后一个出宫的考生,他一直等到了日暮时分,才看到琮哥儿提着考篮慢悠悠走了出来。

咦,停笔了?没写完啊!

而宝玉前后之人这会皆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连忐忑都忘了,目瞪口呆的看向了碎碎念的宝玉。

宝玉的

哈,贺崇的腿肚子都在打颤,改日一定要好好给这小子回忆一下他在传胪大典上的表现。

这些衣服都是事先定制且需要还回礼部的,因此若有不合身的衣服,士子需要自行和他人或来礼部更换,还不能自行裁改。

只听宝玉双拳紧紧攥着,脸色煞白,双目无神的碎碎念:“千万别把我流放去岭南,我不去岭南,不去岭南,岭南,南……”

农为本,均田以安民心。降低农人的赋税徭役,减少民力损耗。

好在他耐心不错,看到了宝玉的

可渐渐地,脸上的微笑就消失了。

奉天殿广场前,文武百官按文武职分别站立于丹墀之内两侧,进士也分为两列站于其后。

兄弟二人回府后家中的亲长问及两人的殿试时,贾琮忿忿不平的说道:“监考官不守规矩,竟然嫌我写的太长了,酉时还没过呢,非要我交卷。”

众人只以为这回殿试题目太难宝玉答得不好,便纷纷出言安慰,就是一向严厉的政老爷都没有出声呵斥。

还好还好,看来这贾珏也知道审时度势,今日应该没头铁的喷人吧。

敢在殿试中喷皇帝的,还是头一次见,简直是千古

三月十七日,礼部官员差人将进士服预先送到每个进士的手中,将用于明日的传胪大典上。

这是殿试啊,虽然允许携带食物充饥,但真的敢在奉天殿上吃东西的人少之又少。

最后的那个义务教育,林丫头前段日子才给他送去了厚厚一沓的奏本,这小子竟然“吃软饭”,把这些也写进去了。

嘶!

左近之人无不深吸一口凉气,默默的避开半步。喷皇帝这种事在大夏屡见不鲜,但那是在朝堂上。

商人逐利,可驱利诱之,以利益换取其手中的土地,收归国有,放于农人手中,行均田安民之策。

贾琮嘴角上扬,其余的贡士们没有丝毫的意外。

想做就做,宝二爷赤诚之心,根本不懂什么叫婉转避讳,提笔就写了起来。

贾琮咔嚓咔嚓的啃着芝麻饼,咔嚓咔嚓的响声落入其他考生的耳中就犹如魔鬼之音。

他认为,无论是兵将畏战,丢城失地还是贪官横行民生多艰,归根到底是帝王之责任。

唱名继续,沈珂继续念道:“元祐八年壬辰科殿试一甲

都五元了,六元根本没有悬念。

有些答得快的在检查完没有错漏之处后,就恭敬的将答卷收好交了上去,随后安静的离开了奉天殿。

垂死病中惊坐起……

病的迷迷糊糊的,半夜才有点精神了,起来码字更新。

今晚就先写到这里,明天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