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红楼御猫 > 第一人贾宝玉

第一人贾宝玉(1 / 2)

相比于乡试、会试数日的煎熬,殿试辰时开始,通常正午后就可以交卷离开,酉时一过不管有没有答完,都会被强制收卷。

答策题,就好比写篇议论文,既要能对论点进行阐述,并以此为中心联系从古至今的相关治国方针展开分析。

还要能提出当今治国方针中的不足和你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也就是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同时规定答题要一千字以上。

但虽说如此,考生也不可太过于放飞自我,随意指责朝政。因此,历年来的答卷,大多数依然是停留在歌功颂德,并委婉提出建议的层次。

偶有些愣头青想要靠着谏言搏出位,殊不知在读卷官这关前便会败下阵来,根本连令皇帝听见的机会都没有。

但偏偏在这一届的考生中有个异类——荣国府的宝二爷贾珏。

贾琮已经写满一张纸了,宝二爷还在抓耳挠腮不知该怎么办。因为他陷入了一个奇葩的窘境,不知道这一回他还能喷谁。

无论是童子试三场还是乡试会试,民生、吏治等等他都能做到言之有物的狂喷,不过在看完这一回的殿试题目后,宝二爷,懵了。

士农工商,国之四民。

劝课农桑、兵戈攻伐、商贸流通、赋税改制等大政方针,这些都是实务策,光喷有什么用?可不喷吧,宝二爷觉得自己的念头不通达。

例如今日,皇帝刘恒就一直呆在奉天殿中,见有人已经写了不少便起了兴致走下丹陛,打算先瞅瞅看看这一届的贡士中有无贤才。

咕咕咕~

刚从满脑子的治国策略中醒来的贾琮正要啃饼子,突然听到了一旁的咕咕声。转头一看,竟然是皇帝老爷正拿着自己的答卷不满的盯着自己。

“元祐八年壬辰科殿试一甲

“元祐八年三月十五日,策试天下贡士,

殿试不会黜落考生,除了那三名因故未参加殿试的会试上榜贡士之外,三百四十七名贡士最差也会有个同进士的身份。

关于商业方面的看法稚嫩了些,就国朝的那些豪商巨贾,吃进肚子里的肉哪里会轻易吐出来,还得好好琢磨琢磨。

贾琮将考篮往马车上一扔,抱起水壶就是吨吨吨。

他摇了摇头,询问宝玉答得如何。

特别是土地国有制以及均田安民的看法,让皇帝陷入了沉思。只要百姓手中有可供糊口的耕地,只要有一口饭吃,就乱不起来。

万年老二,不过他也满足了。遇到贾琮这等怪物,

殿试从辰时开始,高高在上的皇帝通常待上一个多时辰便会离开,当然也有例外。

三月十八日辰时,朝中文武百官,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一律皆得出席这场三年一度的传胪大典。

皇帝老爷瞪了贾琮一眼,将答卷放回一旁的桌案上,转身去了偏殿。

农业、商业、工业、军事、司法、教育六个大的方面统统细化,在每一个大的方面下都罗列出了当前制度与未来五年、十年需要进行优化改制的地方。

这个也不错,可以细化一下试一试。海贸那边的规模不断扩大,那些商人见到了海贸的巨大收益,早就坐不住了,倒是可以试试利益交换。

随着贺崇入殿,唱名继续。

什么扩大商业流通,实业强国,走出去赚夷人的银子,以商税替代农税等等。

“元祐八年壬辰科殿试一甲

嗯,这一点还有点意思,虽然稚嫩了些……

殿外的鸿胪寺官员开始重复沈珂之言,丹墀上九名大汉将军跟随唱和。

只听沈珂唱名道:“元祐八年壬辰科殿试一甲

宝玉这才回神,满脸的苦涩,哀声道:“可……可我在殿试答卷时,骂了陛下……”

按说皇帝老爷站在旁边不动了,一般的考生还不得吓得手抖。但宝玉这个人只要将心神陷入一桩事后,就根本不会注意到旁边的异常。

当宝玉陷入自己的世界后,整个人都感觉通透起来了,手中的笔一刻不停,不一会就写完了一张纸。

殿试三鼎甲唱名三遍,只见琉璃瓦上的飞鸟都跟着唱和起来,大汉将军齐声再喊:“元祐八年壬辰科殿试一甲

朕拿朝廷遇到的问题求治国之策,不是让你来高呼万岁的!

刘恒见宝玉在兵事上的看法新见不多,便含笑点了点头,背手转向了别处。

他将功德二字融入策问之中,将古往今来帝王代天牧民、天人感应的思想扔到了一边,认为天道即人道,人道昌盛即帝王之功德,反之则为帝王失德,久而久之将天下大乱社稷倾覆。

他没有先去正奋笔疾书的贾琮那儿,反而一路走到了

所有人站定,礼乐响起,内阁辅臣、武英殿大学士文同轩手捧黄榜置于黄榜案上。等到皇帝到来后,升座,众人行五拜三叩礼,一众官员便入殿开始典礼的下一步。

会试排名

皇帝老爷看得意犹未尽,正要催更却见贾琮放下笔揉了揉手腕,从一旁的考篮中取出了一块芝麻饼……

“臣对:臣闻帝王之为治,有体有用,功与德之谓也。德以学成,而为治之之体;功以政著,而为治之用。二者可相有而不可相无者也。盖帝王未尝有无功之德,亦未尝有无德之功……”

宝玉心中暗道:乡试喷了不法豪商、贪官污吏,会试喷了空谈误国的西林党,那这一次要不就来个大的吧,直接将目标直指龙椅上那位如何?

实际上自正午开始,殿中君臣以及众考生肚子都有些饿了。

月票推荐票

……

两人终于熬过了科举的一道道难关,在家中好好休息了两日。

刘恒刚开始还觉得贤妃的弟弟文采不错,这策问写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

什么意思?贪官污吏欺压百姓是朕识人不明?边疆烽火不断是因为朕不够勇武?民生多艰是朕做不到调和阴阳?

算了,贤妃的弟弟是宠大的,能有如此见识已经高出绝大部分考生了。至少喷朕也喷得言之有物,不像旁边那个,还在纸上歌功颂德呢。

奉天殿内,鸿胪寺卿沈珂开始宣读制诰:“元祐八年三月十五日,策试天下贡士,

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我也饿,可我没胆子真的带食物进来啊!

算了,赶紧答完出宫吧,再呆下去,我怕忍不住打死啃饼子的人!

宝玉直抒胸臆写了满满好几大张纸,当听到咔嚓咔嚓声时正好收笔。抬眼看了看果然是琮哥儿,往自己的考篮中瞅了一眼,没打算在殿中吃那干巴巴的饼子。

他吹干墨迹,将答卷交给了监考官后就离开了。家里的人就在宫外,肯定温着佳肴在等他们,估计过一会琮哥儿也就写完出宫了。

一旁原本还替宝玉捏了把汗的海刚峰见皇帝点头笑了,暗中长舒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