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9(1 / 2)

d禀报下次,肯定不会来了”

与其在这里吃苦,他更想回去做个悠闲的王爷。

“是啊,是啊,恐怕不会在来了。”

朱棡笑着说道。

“不管以后还会不会回来,我们在此都要感谢大明王以及诸位的照顾。”

朱标礼貌道,同时为众人倒酒。

“有缘,自会再相见。”

大明王王宇再次举起酒杯:“干了这杯酒”

午饭后,王宇在历史聊天群与朱元璋私信:“明太祖,我已经告诉了你的四个儿子,他们准备好了,你可以把他们接回去了。”

很快,明太祖朱元璋回复道:“朕亦知道,多谢群主这些日子对他们的照顾。”

“好说,好说。”王宇简单的回了一句。

没多久,朱标,朱樉,朱棡,朱棣四兄弟消失不见,被朱元璋用“指定传送符”召唤了回去。

他们虽然离开了华夏帝国这个世界,但没对王宇他们完成什么影响。

下午,大明王王宇按照计划,召开内阁大臣会议。

七大内阁大臣:吏部尚张良,户部尚诸葛亮,吏部尚陈确,兵部尚温钟瑞,刑部尚于学珍,工部尚曾辉,都察院左都御史汤瑾等人已经在华殿等候多时。

“大明王到”

王安的声音响亮。

“拜见大明王”

七个内阁大臣行礼。

大明王王宇站在高处,环视一眼众人,道:“都坐下说话。”

魏东笔直的站在左下方,随时护卫大明王王宇的安危。

七个内阁大臣入座。

大明王王宇也入座,抬头看着七人,说道:“今日,所议之事,有三。”

“其一,春耕”

“其二,战事”

“其三,安抚民心”

三件急需要处理的事情,事先七个内阁大臣已经知晓。

大明王王宇继续说道:“春耕,是重之重,关于华夏帝国未来的稳固。今年春耕,依然是要大力推广玉米,红薯,土豆的种植。

去年,主要是在顺天府,山东,以及山茜,河楠部分地区推广种植,效果很好。

今年,必须要全面在顺天府,山茜,陕茜,山东,河楠推广。有些地方十分适合玉米,红薯,土豆种植,可以强行执行。

此外,对南明朝廷的战事相信很快就会结束。需要做好准备,随时恢复那些因为战乱而荒芜下来的耕地”

在这个时代,许多人还不能接受大量种植玉米,红薯,土豆。让百姓放弃或者大面积减少粟栗,水稻的种植,会遇到困难。

但是,为了长远,为了应对小冰河时期带来的灾害,一些必要的强行手段不可避免。

第126章:翰林院进士们的噩梦

接着大明王王宇的话,户部尚诸葛亮说道:“顺天府,山东,陕茜,山茜,河楠等地已经准备了足够的玉米,红薯,土豆种子以及许多农具。

这些地方没了战争,百姓们基本都有耕地,人心已经安定下来。只要地方官员落实到实处,相信推广玉米,红薯,土豆的种植不难。”

说着,他看向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汤瑾:“大明王,臣建议,都察院应配合春耕,加上对地方官吏的监督。

同时,户部也应将春耕推广玉米,红薯,土豆作为地方官吏政绩额考核项目。对于做的好的,给予奖励,反之,则处罚。”

一方面都察院监督,一方面把这事纳入官吏政绩考核。

双管齐下

大明王王宇点头,对都察院左都御史汤瑾和吏部尚张良说道:“孔明考虑周到,都察院和吏部要尽快对此拿出应对的方略出来。”

“是”

张良和汤瑾应道。

春耕,推广玉米,红薯,土豆种植,主要是由户部主持进行,再由其他部配合。

“孔明,继续说。”

大明王看向诸葛亮,说道。

诸葛亮顿了顿,继续说道:“春耕,少不了水利的保证。臣已经从工部尚曾大人那里了解到,因为战乱,各地的水利都需要修缮。

目前,顺天府,山东,山茜,河楠等地,原来的水利基本已经恢复使用。不过,大型水利修缮还需要时间

所以,臣认为,无论是修缮原来的水利,还是兴修水利,都需要继续加大投入”

诸葛亮刚说完,工部尚曾辉就站起来,行礼道:“大明王,近年来旱灾洪灾不断,加上战乱,黄河沿岸许多堤坝都需要修缮。因此,需要时间,更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

目前来说,虽然以工代赈有足够的人力。但是春耕期间,恐怕人会少许多。到夏季雨季到来前,是修缮各地水利的关键时期”

一句话:要人,要钱

春耕期间,都回家种地去了,即使以工代赈,能得到的人力也是很有限。

加上华夏帝国同时应对三方战事,即使有朱元璋的帮助,但财力也是捉襟见肘,所以工部的资金并不充足。

没钱,怎么做事

春耕期间,强征苦役,那是得不偿失之举,不可为。

只能另外想办法。

打战,就是打钱啊

大明王王宇,现在是深有体会。

这倒是一个难题,王宇皱着眉头,沉思片刻,依然没什么好办法,有些无奈道:“钱财,户部多想想办法。工部呢,也要多思考,用最少的财力,做最多的事情。

嗯,春耕之事就议到这里。接下来,说说最新的战事。”

户部尚诸葛亮,工部尚曾辉只能心发苦。

王宇转移话题,看着兵部尚温钟瑞,问道:“兵部,可有收到最新的战事情报”

一般情况下,战报都会送到兵部,再由兵部汇报给内阁,内阁在禀报给大明王王宇。

“禀大明王,并没有最新的战报。不过算算时间,如果进展顺利,吴将军对南明朝廷的战争快有结果了。”

兵部尚温钟瑞说道,之前收到吴三桂的战报,已经把南明朝廷的皇帝围困在杭洲。

下一次战报,很可能是大捷报。

“北方的寒冬刚刚过去,想必清军会有动作。对王永吉所需的粮草军械一定要保障。”

大明王王宇说道:“对清军,依然是以守为攻。吴三桂那边如果顺利,很快能结束对南明朝廷的战事。

然后,便可分兵,一路继续南下两广之地,另一路,前往云贵,与孙尚香所部,联合攻打张献忠的兵马。

希望,能够在今年内结束所有大战事,尽快还天下一个太平世界”

华夏帝国的财力,大部分都用在战事上。

“王将军,吴将军都是我华夏帝国之大将,再有大明王的英明指挥,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兵部尚温钟瑞慷慨激昂道。

至于孙尚香,一介女子做将军,温钟瑞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