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殿内小姓森乱、森力、森坊兄弟三人、小河爱平、高桥虎松、金森义入、菅屋角藏、鱼住胜七、武田喜太郎、大冢又一郎、狩野又九郎、蒲田与五郎、今川孙二郎、落合小八郎、伊藤彦作、久利龟、种田龟、针阿弥、饭河宫松、山田弥太郎、祖父江孙、柏原锅兄弟、平尾久助、大冢孙三、汤浅甚介、小仓松寿等战死。
织田信长见大势已去,切腹自杀,但奇怪的是在本能寺内竟然没有人找到信长的尸体。
信忠率本队1500人前往救援其父失败,于京都二条城内自杀。就是这短短两三个小时改变了整个战国的历史。
在受命西援羽柴秀吉,与毛利军对战后,明智光秀从安土返回自己的本城近江坂本,五月二十六日再到丹波龟山。翌日,他前往爱宕山参拜,祈祷获胜。
二十八日,在爱宕山威德院西坊中,召来著名的连歌师里村绍巴等饮酒唱和,这就是著名的爱宕百韵。
当时光秀所做的连歌中有一句意为:“这细雨绵绵的五月天啊。”然而,土岐在日语中的发音正是“とき”,而明智光秀即出身于土岐氏庶流,如果“とき”确为双关语的话,即可解释成:“五月间,土岐氏取得了天下”
武田正信在得知织田信长要攻打四国之后就派了使者找上了明智光秀,明智光秀转变念头,就是武田正信答应明智光秀,推举他为新的太阁。
在织田信长自杀在本能寺之后,武田正信又把消息告诉了羽柴秀吉。
这个时候的羽柴秀吉正在与毛利军对峙,并且按照竹中重治遗留的计策,水淹了备中高松城。
第四二八章命运的抉择
羽柴秀吉看着这个前来传报消息的织田家使番,看完书信后还是有些不太相信,明智光秀会谋反简直就像是天方夜谭。
他的幕府内,羽柴秀长,石田三成,大谷吉继等人都在,他们看完书信后,表情各异。
沉默一会后,羽柴秀吉才说道:“诸位,如今主公大人被明智光秀这个叛臣杀死了,我是不是应该联合柴田大人一起,击败明智光秀”
羽柴秀长出言道:“主公大人,臣有一问,明智光秀谋反时离将军殿下很近,为何没有将军殿下的动静”
羽柴秀吉眉头一皱,心里有些发慌道:“难道是武田将军也参与了其中吗”
山内一丰连忙道:“主公大人,真要是如此的话,那我军连后路都被断了,现在丹波有赤井直正,播磨姬路城还在尼子家手中”
大谷吉继打断了山内一丰的话语:“山内大人,武田将军是否参与不过是猜测,当不得数,要是武田将军已经参与了的话,现在就应该有大军来攻打我们了。
主公大人,我军已经攻破高松城,不如就此与毛利家和谈,现在就带领大军转进,在最短时间内击败明智光秀,如此,才能在织田家家中得到最高的话语权。
明智光秀必定是谋反,只要将军殿下没有明目张胆支持明智光秀,那么他手下的足轻们一定会认清事实,可见,明智光秀大军士气不高,主公大人,请速做决断。”
大谷吉继的话,让在座的人都受到了启发,随后经过一番商谈,羽柴秀吉决定与毛利家和谈,然后回京畿处理明智光秀的事情。
当时举旗造反的明智光秀于当天写了一封机密文件,派人送至毛利军,要毛利军千万不能投降,毕竟对于武田正信,他不是很信任。
不料密使不知道高松城已陷于水攻,西下抵达高松城时根本无法进城,并误闯羽柴秀吉的军营被捕。
羽柴秀吉看了使者的书信之后,之后听从大谷吉继的建议,决定隐瞒噩耗,立即和毛利军讲和。
毛利军担忧织田信长会带援军赶来,早就派来使者,只是彼此条件谈不拢,讲和暂时触礁而已。
羽柴秀吉暗中托毛利军的讲和使僧安国寺惠琼单独进城去说服城主,结果城主以不杀害城内诸人为条件,答应切腹自杀。这些都是背著毛利援军私密进行。
4日下午三点,在羽柴秀吉派去的检官面前,据说城主搭船出城后,在湖中进行切腹仪式。交换誓约后,羽柴秀吉立即撤阵。
羽柴秀吉当时大概也担忧毛利军会随后追击,也怕姬路城的尼子家出兵阻拦,所以并未直接赶回姬路城。
他于6月6日下午率兵撤离高松城,当天夜晚先在织田势力范围内的备前冈山县东部沼城过夜。
7日夜晚抵达姬路城;9日早上自姬路城出发,夜晚抵达明石;10日早上自明石出发,夜晚抵达兵库;11日早上自兵库出发,下午抵达尼崎;12日早上自尼崎出发,夜晚抵达富田;13日上阵山崎。
京都本能寺之变后的明智光秀志得意满,除派从弟明智秀满攻陷安土城外,及修信联络公卿,大肆赞扬自己的功劳。
惟其途径不为其他武将赞许,甚至连亲家细川藤孝都剃光头,为织田信长戴孝;另一盟友筒井顺庆表面上发兵支援光秀,事实上早已与羽柴秀吉接触。
表态站在光秀一方的人只有少数的亲信,如岳父妻木广忠、从弟明智秀满、旧臣斋藤利三等人。
11日午前,到达尼崎,留守有冈城的信长部将池田恒兴、堀秀政、高山重友、中川清秀等加入秀吉军,使秀吉军的总兵力达到四万余。
十二日夜,大军在摄津富田扎营,秀吉登上大坂城,会见了织田信孝与丹羽长秀,然后合兵一处向京都进军。
与此同时,明智光秀引军围攻佐和山和长浜,成功压制了京都和近江地方。为了防备柴田胜家,光秀将明智秀满留在安土城负责守备。
又派使者联络其与力大名大和郡山城主筒井顺庆、近江日野城主蒲生贤秀、丹后宫津城主细川藤孝、忠兴光秀的女婿一同出兵。
9日,出兵下鸟羽。10日,出阵河内。在得知秀吉大军正赶来后,光秀匆忙撤军。
12日,羽柴军到达摄津富田。伊丹城主池田恒兴、茨木城主高山重友、高槻城主中川清秀以及在堺屯兵的神户信孝、丹羽长秀率军和秀吉汇合,进行军议。羽柴军总兵力达到35000人,相对的明智军只有16000人。决定由信长的三子神户信孝为名义上的总大将,于天王山麓的山崎布阵迎击明智光秀。
12日夜,两军在山崎北部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