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7(1 / 2)

簸流离,被各种打骂教训,卖来卖去,同样过的艰难。

几万回幻想能有一个娘疼她,如今甄封氏从天而降,回忆起当初受的苦,岂能不哭

虽然记忆中早已模糊,可一个“娘”字,就让她和甄封氏的手死死牵住,再不分开。

一旁处,小红和春燕倒也罢,娘都在跟前。

这会儿虽跟着落泪,却并不能体会个中苦楚。

平儿持重,虽心中哀痛,却也依旧在劝别人

唯有晴雯,哭的几不能自已。

平儿劝了这头劝那头,额头都见汗了。

旁人不能理解晴雯为何这般,可与宝钗进来的贾琮,却明白她为何如此。

前世读红楼,最惨的丫头,不过就是晴雯。

送从病榻上拖出了大观园后,临死前孤冷冷的躺在干草炕上,梗着脖子叫一夜的娘

贾琮上前,见晴雯趴在一张小小桌几上,哭的上气不接下气,抚了抚她的头发,温声道:“好了不哭了,我之前得闲的时候已经问过你那表哥。你家本在南省,因家乡连年遭水旱之灾,累年无收,不得已举家逃难。

路上却又陡然遇到了水涝,慌乱中一家人便分散开来。

你那表哥虽混不吝,倒是还记得护着你,一路来到京城。

虽说你父母已不知身在何处,可只要记得姓名和户藉,寻着也不过早晚的事。

待我日后为官,必将此事放在心上,到一地就在一地打探,也可请先生及诸位师兄,往各省打听。

哭是没用的,只要肯下功夫,就早晚能替你寻着。

不哭了。”

晴雯闻言,缓缓抬起头,眸眼红肿的望着贾琮,瘪嘴巴巴问道:“果真果真能寻着可是当日极险”

贾琮笑了笑,道:“当日虽然险,可你和你表哥都能逃出来,你爹娘老子没道理逃不出来。

与其担忧那一小点不好的可能,不如憧憬极大的好的可能。

你想悲悲戚戚度日,还是爽利高兴的活着”

晴雯闻言没有答,只梨花带雨的看着贾琮

贾琮对她笑了笑,留下余地让她自己去想,又与平儿对视一笑后,对甄封氏道:“甄夫人且不必太过悲忧,夫人与香菱虽受离散之苦,如今却是苦尽甘来,不好忧喜太过,伤了身子反倒不美。

香菱性子极好,在府上人人喜爱,从不以婢侍待之。

如今与夫人相逢,吾家愿成人之美,放还香菱的身契,还她清白身,日后”

“不要”

贾琮话没说完,就见香菱“噌”的一下站起,急道:“我不离了这地儿。”

她不会说话,就看向平儿,巴巴道了声:“平儿姐姐”

平儿之前就知道了香菱外家不是好人,奇怪的看着贾琮道:“虽是好心,可是香菱在咱们这儿,岂不比寻常人家的小姐还好再者,她外家出去了,未必能落着好。”

贾琮笑道:“我岂不知这个道理封肃这两日自己就会回去了,他行事不检,贪财寡义,真将香菱给他抚养,多半被他卖了去”

听众人说封肃的不是,甄封氏满面羞愧。

贾琮劝道:“甄夫人不必多心,我们不拿太太和香菱当外人,因此才没有避讳。为了十两银子,他就逼夫人你去改嫁瘸腿鳏夫,实在让人生不起敬意。

我家与香菱有缘分,主仆一场,也希望她有个好结果。

夫人若是愿意,我可代劳在都中寻一宅院租下,夫人和香菱可居住其中。

再为你二人寻些轻便的谋生活计,可使你们自食其力。

日后我有南下之日时,还可代你们寻寻香菱父亲,能寻到自然好,寻不着,你二人也可衣食无忧自在度日,再不会为人逼迫。”

宝钗在一旁笑道:“香菱原是我丫头,一切花费嚼用合该我家来出。”

贾琮回头看她,道:“如今我家也不缺这些了,平儿姐姐有的是银子。”

这忽然爆发户般的言论,让众人忍不住都笑了起来。

平儿更是嗔怪了一眼,不过就听香菱哭腔道:“打我记事起,便一直被拐子卖来卖去,不听话就打,听话了也打,如今终于安定下来了,三爷待我好,平儿姐姐待我好,晴雯、小红、春燕待我都好,我只当这里是家。

不管富也好贫也好,香菱只想在家里住着,不想再被卖来卖去,送来送去

就算有天去乞讨,能和姐姐们一起去讨回来给三爷吃,饿着肚子也高兴。

求求三爷不要再撵我走,呜呜”

说着,香菱哭着跪下磕头。

平儿等人都抹起眼泪来,薛宝钗面带愧色

贾琮道:“好了,我这不是还没说第二种法子么你先起来”

香菱摇头,泪眼巴巴的看着贾琮,道:“三爷先说。”

贾琮没法,没好气道:“还有一种下策,就是专门为你这等傻子预备的。你要是不愿走,就还像以前这样待这里。你娘也不用在外面寻事做,帮着府上做些针线活计。左右吃喝嚼用都不用花钱,你还能存下银子。”

香菱闻言,连连点头,激动道:“好好好三爷这个法子顶顶好”说着,还竖起了两根拇指

见她这般娇憨,平儿小红等人无不喷笑。

甄封氏也算是初步了解了女儿的心性,她原本自然不愿让女儿依旧为贱籍。

甄家虽非官宦,却也是姑苏望族。

甄封氏与甄士隐只此一女,怎忍心任她沦入贱籍,与人为奴为婢

可是一来实在无银子傍身,不能给她赎身。

二来,纵然贾琮有好心成全,可听到香菱的心思后,她心里争强之心也淡了去,只有浓浓的亏欠。

既然贾家人待香菱极好,她又何必非强迫失散十来年的女儿,再一次伤心离开呢

念及此,甄封氏跪地,感激涕零道:“民妇多谢恩人收留小女,又成全民妇母女相聚之大恩,虽结草衔环,亦难报此恩万一。只盼恩人能收留民妇,让民妇在府上当一三等婆子,做些力所能及之事,以表寸心。”

贾琮忙虚扶道:“夫人快快请起,甄家亦为姑苏望族,吾家怎敢如此托大”

甄封氏悲戚道:“前事再不必提,余生能与英莲永不分开,就是最大的心愿。她以此处为家,她在的地方,也是我的家。

还求恩人开恩,收下民妇做些缝缝补补的活计。”

贾琮劝道:“纵然夫人留在府上,也不必入奴籍。”

甄封氏却摇头道:“府上是高门,虽恩人心存慈悲,民妇却不敢坏了府上的规矩。未曾闻外人能入贵门做事,还能存留良籍者。

民妇已受大恩,又怎敢因自己使得府上遭受非议

至于良贱民籍民妇早已不在乎这些了,只要英莲过的顺心就好。”

“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