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杨嗣昌跟崇祯就一个脾性,他不会认为自己做错了,这一切都是别人的错,反正他是对的,不可能犯错。
那么,这次到底是谁的错呢
熊文灿啊,是他负责围剿反贼的,结果让李自成给跑了,不是他的错,是谁的错
杨嗣昌收到李自成复起的消息不但没有反思自己的策略有多么愚蠢,反而一直在脑海里想着是谁错了,让他的“大计”出了纰漏,很快,他便想到了熊文灿。
崇祯这个时候也意识到了,肯定有什么地方不对,不然,李自成不可能这么快就复起了,但是他压根就没想过是杨嗣昌错了,他甚至傻乎乎的找这个罪魁祸首来“请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便惊怒交加,气急败坏道:“文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反贼李自成部不是被剿灭了吗,怎么这么快又复起了,而且声势这么大,简直就跟没被围剿过一样。“
杨嗣昌知道,崇祯并不是对他发火,而是对那罪魁祸首发火,他并不认为自己是罪魁祸首,所以,他振振有词道:“皇上,现在看来,是熊文灿这个小人在谎报军情,他明明没有将反贼李自成部剿灭,却谎称已经剿灭了,以此来邀功,着实可恨,亏我们当初对他那么信任,将西北五省的剿贼大计,全权交给他负责,没想到他竟然是这么一个奸佞小人“
可怜熊文灿,他才是杨嗣昌手底下唯一正直的能臣,为了杨嗣昌的大计,他殚精竭虑,转战千里,却不曾想,到头来要被杨嗣昌扣这么大个屎盆子
崇祯闻言,不由恍然大悟,对啊,西北五省的剿贼大计都是熊文灿在负责,现在反贼李自成复起,不是他的错是谁的错。
他不由怒喝道:“来人。”
曹化淳应声而入,崇祯紧接着便咬牙切齿道:“将熊文灿这个奸佞小人打入诏狱,好好问问,他是怎么谎报军情的。”
这家伙,一个忠臣良将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被收拾了,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
处置完熊文灿这个“罪魁祸首”,崇祯的怒气仿佛平息了很多,这个时候,他又开始担忧西北的局势了,他不由焦虑道:“文弱,李自成现在已经打到潼关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杨嗣昌可不认为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个李自成吗,轻轻松松就收拾了
他镇定的拱手道:“皇上,不必担心,小小一个李自成还翻不了天,京城附近驻扎的二十多万大军足以让他飞灰湮灭。”
对啊,京城附近还驻扎了二十多万大军呢,他也是急晕头了,竟然把这个给忽略了,崇祯闻言,焦虑略为缓解,不过他还是有些忧心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熊文灿这个奸佞小人已经被打入诏狱了,谁率这二十多万大军去剿灭反贼李自成呢”
杨嗣昌想了想,他手底下还真没什么合适的人选,让薛国观去吗,别开玩笑了,这货连熊文灿都不如,派这货去还不如派熊文灿去呢。
他想来想去,实在想不到合适的人选,只能硬着头皮道:“皇上,微臣愿亲率大军去剿灭这反贼李自成”
崇祯闻言,不由欣慰的点头道:“嗯,文弱,那就辛苦你一趟,有你出马,朕就放心了。”
这两个人,真是让人无语。
熊文灿这样的封疆大吏,没有任何罪状,没有任何证据,就这么抓起来了。
围剿反贼这样的军国大事,竟然不问其他人意见,就这么私自定下来了
难道就这么任凭他们胡搞瞎搞下去吗
当然不可能,这次,张斌终于出手了,因为他被杨嗣昌给惹怒了,这家伙,竟然真的如同历史上一般,想坑死卢象升,还附带了上了戚元功。
他们胡作非为可以,但是,不能坑自己的亲信,按历史上的记载,杨嗣昌这一去怕就回不来了,他以为自己是个天才,其实是个蠢材,他这一去会被李自成和张献忠活活玩死
张斌可不想让卢象升和戚元功去给这蠢货陪葬,他想了想,便命人去给徐光启传了个口信,现在,他不能开口,他开口,崇祯肯定会对他更加猜忌,甚至,他所有“党羽”都不能开口,同样会引起崇祯的猜忌,他只能请徐光启出马了。
第二天早朝,崇祯还是假假意思宣布廷议一下西北反贼的事情,杨嗣昌督师前去西北剿贼,这个并没有什么人有意见,但是,他想要把所有人马带走却不行了。
正当崇祯准备拍板,令杨嗣昌即刻出发,率大军前去西北剿贼时,内阁首辅徐光启突然咳嗽一声,走出班列,跪在御道中间,朗声道:“皇上,微臣斗胆,请皇上留点人马在京畿和宣大一线驻守,如果建奴再趁京畿兵力空虚入寇,老百姓又要遭灾了”
第十四章不归路
崇祯和杨嗣昌都已经商议好了,由杨嗣昌亲自督师率二十六万大军前去剿灭反贼李自成部,这廷议也就是个形式而已,他们都不相信还有人敢跳出来唱反调。
你们跳啊,你们跳啊,谁敢蹦跶,黄道周就是榜样,不管你几品,直接给你撸到九品,有种就跳出来试试
满朝文武果然“没种”,任由他们两个唱双簧,又是把所有罪责推熊文灿身上,又是让杨嗣昌督师前去剿灭反贼李自成部,没一个人敢跳出来反对的。
正当崇祯准备拍板的时候,内阁首辅徐光启却“跳”出来了,不过,他不是跳出来唱反调的,他只是提醒崇祯,要小心建奴再次入寇。
这事崇祯还真有点害怕,建奴每次入寇京城虽然都有惊无险,京畿地区却成了坟场,方圆数百里之内几乎荒无人烟,到处都是坟墓
他也不是不顾老百姓死活,他还想当明君呢,这巨大的坟场对他来说的确是个巨大的讽刺,这事还真得提防一下,要再让建奴冲进来,那整个北直隶估计都要变成坟场了,他这当皇上的,脸面何在
他犹豫了一下,目光慢慢转向杨嗣昌,他这是在征询杨嗣昌的意见。
杨嗣昌当然不想留下一部分人驻守京畿,他的计划从来都“庞大恢宏”,这二十六万人马去收拾李自成他还觉得有点不够用呢,徐光启还想留下一部分来守京城,这不拆他台吗。
他一看崇祯投来询问的目光,立马从班列里走出来,跪道御道中间朗声道:“皇上,微臣曾多次谏言攘外必先安内,朝廷兵力有限,无法支持两线作战,所以,微臣以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