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4(2 / 2)

崇祯闻言,脸色又有点难看起来。

温体仁之所以一直获得崇祯的信任,就是因为他说话能顺着崇祯的脾性来,比如说袁崇焕这件事,如果温体仁直接开口说袁崇焕是个没用的饭桶,皇上,您赶紧把他撤了吧,那崇祯反而会怀疑他别有用心,但温体仁却不直说,而是拐弯抹角,虚虚实实,将辽东的情况经过一番“加工”说出来,让崇祯自己去“思索”。

崇祯果然开始思索了,如果袁崇焕真是这么一个无能之辈,那自己把收复辽东的重任交给他,岂不是浪费时间,浪费粮饷

这个时候,崇祯已经有点想将袁崇焕撤职查办了,但他还有点犹疑不定,毕竟他还没收到袁崇焕的奏折,辽东到底是什么情况他还不清楚。

他想了想,干脆挥了挥手,颓道:“好了,你先下去吧,一旦有辽东的奏折,马上给朕送过来。”

温体仁没再说什么,他依言拱了拱手,恭敬的退了出去。

这样就完了吗,当然不是。

第二天,弹劾袁崇焕的奏折便如同雪片般的飞来,大致意思就是从各种途径获得了辽东战败的消息,袁崇焕却一直隐瞒不报,这是有意欺君,必须严惩

袁崇焕是故意隐瞒不报吗

当然不是,他那天忙了个通宵,的确累的不行了,一觉睡到当天晚上才起来,第二天,他还要统计战损,考虑怎么写奏折,所以,直到下午才把奏折发出去。

崇祯可不知道这些缘由,他看到那些弹劾奏折已经恼火到不行了,这个袁崇焕,难道真的想欺君吗,整个朝堂都知道他战败了,他竟然还没把奏折传过来

等到第四天,袁崇焕的奏折终于到了,当然,他的奏折是经过一番润色的,大抵意思就是,皇太极故意设圈套,想引他上钩,他没有上钩,反而乘机干掉了上万敌军,自己这边损失也不是很大。

崇祯看了,顿时大怒,败了就是败了,还说成是挫败了皇太极的阴谋,简直无耻之尤

温体仁这两天的铺垫让他对袁崇焕已经失去了耐心,他甚至真的以为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和辽河大捷袁崇焕都是靠运气获胜的,这么个庸才,怎么能担负起收复辽东的重任,他直接下旨,将袁崇焕撤职查办,押回京城受审

第四十四章惊天逆转

袁崇焕兵败海州,随即便被撤职查办,一切来的如此突然,张斌甚至还没想好对策,崇祯就已经下旨押袁崇焕回京受审了。

这下就连张斌都没辙了,崇祯之冲动,这会儿谁都挡不住,因为他是皇上,想怎么样就要怎么样

当然,大多数时候,并不是他想怎么样,而是温体仁想怎么样。

还好,这个时候温体仁已经权倾朝野,他并不需要一个惊天大案来排除异己,争夺朝堂的控制权,他只是需要蓟辽督师之位,需要辽东二十多万兵马的控制权。

所以,袁崇焕并没有再次被污通敌叛国,也没有被判凌迟处死,最终他只落了个轻敌冒进以致兵败的罪名,崇祯念他在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和辽河大捷中有功,只是罢了他的官,甚至牢饭都没让他吃几天,就把他给放了。

袁崇焕心里这个憋屈啊,他在辽东出生入死十余年,先后获得三场大捷,竟然就因为一次小小的失利被罢了官,而且还没地方说理去,因为他出来之后找人一打听就明白了,这洪承畴是首辅温体仁的亲信,如果他去告人家,恐怕刚出来又得进去

他算是彻底心灰意冷了,天启朝,他被魏忠贤抢夺军功,有理没地方说,崇祯朝他被洪承畴背后搞鬼,有理还是没地方说,这大明朝堂就是个不讲道理的地方,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啊

不过,在归去之前,他特意给张斌府上投了封拜帖,一为感谢张斌这些年来的帮助,同时也想跟张斌诉诉苦,让他小心朝堂之上的这些奸妄小人。

张斌这会儿已经大致搞清了辽东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总结起来就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个袁崇焕,一得意,便忘形,迟早得出事

张斌都跟他说过了,让他不要急,稳打稳扎,慢慢推进,结果,这家伙,一场辽河大捷就飘了,都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他还真以为凭他的本事能干翻皇太极呢。

要他真这么厉害,六年时间,皇太极不早被他赶回建州去了,问题他就没这么厉害,六年时间,他才推进了两百多里。

张斌也知道,崇祯在催他,但是,崇祯再怎么催,他也应该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啊,如果他能未雨绸缪,先在辽河东岸修筑一座堡垒,皇太极就算能飞到天上去,又能拿他怎么样

当然,这会儿说什么都迟了,袁崇焕已经被罢官了,他收到袁崇焕的拜帖,立马就给了回复,让袁崇焕第二天晚上来,他在主宅大堂设宴,请袁崇焕喝酒。

这会儿袁崇焕反正都被罢官了,倒也不用忌讳什么了,张斌也没打算再帮袁崇焕去抢夺蓟辽督师之位,更没打算将袁崇焕拉入自己的阵容,袁崇焕这动不动就翘尾巴的毛病迟早会出事,他可不想老给人擦屁股,他之所以请袁崇焕吃饭,只当是给朋友送行了。

袁崇焕也没有请张斌再帮他什么,因为他早就听说张斌被温体仁给进了谗言,这会儿日子也不好过,崇祯对张斌也颇有些看法,只是还没将张斌罢官而已,他们可谓“同病相怜”。

这晚上袁崇焕喝了很多,喝到最后,他甚至都喝醉了,他一个劲的感叹生不逢时,自己空有精忠报国之志,却一再被阉党打压,根本就无法一展抱负。

张斌听了,也没说什么,只是一个劲的安慰他,功名利禄皆是浮云,只要人没事就好。

袁崇焕自然听不懂张斌是什么意思,因为他已经喝醉了,就算他没喝醉,也不能明白只要人没事就好是什么意思,他这个时候还是有那么点自傲的,自己数次击败建奴,取得不世功勋,难道皇上还能把他给宰了

张斌也没跟他解释,这会儿崇祯杀人可不看你的功勋,也不看你的能耐,崇祯也是“身不由己”,因为他身边始终被奸臣围绕。

历史上,崇祯重用的权臣,王永光、温体仁、张至发、薛国观、杨嗣昌等人都是只顾争权夺利,不管国家兴亡的主,崇祯被这些人耍的,不知道“害死”多少忠臣良将,袁崇焕这个还不算什么,因为他有得意忘形的毛病,又爱吹牛,多少有点咎由自取,像孙传庭和卢象升死的那才叫冤呢,他们都是空有精忠报国之志,最后只能憋屈的战死

袁崇焕最终还是走了,离开了辽东,离开了京城,正值壮年便回家养老去了,紧接着,洪承畴便如愿以偿的接任蓟辽督师之位,崇祯倒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