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4(1 / 2)

d了躲在暗处,收集袁崇焕的罪证,争取一本参上去,直接结果了袁崇焕,自己上位

这会儿,他就在写奏折,因为他感觉袁崇焕的罪状已经差不多了。

首先,袁崇焕故意拖延时间,一个多月了,连一座小小的海州城都没拿下来,不知所谓。

其次,袁崇焕有通敌之嫌,竟然趁夜将大辽河堡的二十门火炮推进辽河,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方便建奴过河攻占大辽河堡。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袁崇焕只会夸夸其谈,却没有什么真本事,守宁远,守锦州,守西宁堡和大辽河堡他貌似都建功了,其实那都是因为建奴全是骑兵,不擅攻城,并不是因为袁崇焕有多厉害。这次他一跑去进攻建奴占据的城池便原形毕露,大败亏输,损兵折将,这样的人,怎么能承担的起收复辽东的大任

这么多“事实”加一起,温体仁再好好操作一下,刺激一下崇祯,将崇祯激怒,袁崇焕应该就完蛋了。

袁崇焕还不知道洪承畴正躲在暗处写奏折,准备一举将他拉下马呢,他命人将二十门火炮推进辽河之后,又开始指挥已经渡河的辽东军步卒帮助在阻击战中受伤的将士过河,忙活了将近两个时辰,一万多伤兵和数千具阵亡将士的尸体才“渡”过辽河,回到西岸。

紧接着,他又指挥关宁铁骑将大辽河堡南面和北面城墙上的火炮运到东面,以防建奴突袭过河,忙完这些,都快到早上卯时了,这时候,他才将城防安排了一番,然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去休息。

他不知道,这边他才刚躺下去,那边洪承畴便令亲信八百里加急,将奏折送往京城,告他的状去了

第二天下午,袁崇焕才统计完战损,将海州一战的情况经过一番润色写成奏折,发往京城,洪承畴的奏折已经到内阁了。

温体仁收到洪承畴的奏折之后,仔细考虑了一番,又匆忙做了一些安排,然后便拿着奏折“匆匆”赶往乾清宫,找崇祯告状来了。

这段时间崇祯的心情都很差,因为洪承畴总会时不时发些奏折回来,暗指袁崇焕故意拖延时间,迟迟不攻打海州,而袁崇焕汇报回来的情况,也从侧面“印证”了洪承畴的说法。

海州距离大辽河堡才五十余里,这点崇祯是相当清楚的,而袁崇焕却一直说正在准备,正在准备,他实在不明白袁崇焕在准备什么

前几天,袁崇焕终于发来奏折,说已经开始攻城了,但是,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四天过去了,袁崇焕却一直没有奏折上报,也就是说,四天时间,袁崇焕还没有拿下海州城。

海州城有这么难打吗

在崇祯看来,海州这样的小城池,最多三天时间应该就能拿下来了,要三天都拿不下一个小小的海州,后面的辽阳和沈阳需要多少天,三十天还是三百天

这天下午,正当他对这辽东地图,皱眉沉思的时候,曹化淳突然在外面通传:“皇上,首辅温大人求见。”

难道是辽东有消息了吗

这段时间,只要辽东传来奏报,不管是袁崇焕的还是洪承畴的,温体仁都会第一时间送过来,跟他一起分析辽东的形势,对这点,他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个首辅对国家大事如此“重视”,自己果然没看错人

这会儿他正等的心焦呢,一听说温体仁来了,他立马朗声道:“快传。”

很快,温体仁便拿着一份奏折急匆匆的走进来,还不等崇祯开口问话,温体仁便趴在地上,“焦急”的道:“皇上,不好了,辽东大败,袁崇焕损兵折将,狼狈逃回大辽河堡”

“什吗”崇祯闻言,惊的直接从椅子上蹦起来,辽东大败,怎么可能

他呆愣了一下,这才急吼吼的道:“谁的奏折,快给朕看看。”

温体仁连忙从地上爬起来,恭恭敬敬的将奏折递到崇祯面前,小心翼翼的道:“这是辽东巡抚洪承畴的奏折,袁崇焕并没有将情况上报。”

崇祯一听这话,心里就有点愠怒了,打了败仗还不赶紧汇报,这个袁崇焕,什么意思,想隐瞒不报吗

他匆匆接过奏折,打开一看,脸色渐渐变的难看起来,袁崇焕真的是这样一个人吗,他真的只会夸夸其谈吗

这个时候他又开始怀疑了,袁崇焕的种种表现浮现在他的脑海,崇祯元年,袁崇焕信誓旦旦五年平辽,结果,第二年就把皇太极给平到京城来了

自己省吃俭用,到处抠,每年抠出将近一千万两的军费,养着辽东几十万大军,但是直到崇祯五年袁崇焕总共才收复了两百余里失地,这不是夸夸其谈是什么

去年辽河大捷具体是什么情况他并不是很清楚,从袁崇焕上报的奏折来看,辽河大捷的确是靠死守西宁堡,筑大辽河堡才最终获胜的,难道这个袁崇焕真的只会守城不会进攻

这段时间,他本来就有点紧张过度,以致难以入眠,这会儿一收到辽东大败的消息,他顿觉头晕目眩,整个脑子里都乱了。

袁崇焕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真的搞不清楚了,正好,温体仁就在跟前,他不由问道:“长卿,你认为袁崇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能承担起收复辽东的重任吗”

温体仁装出一副惶恐的样子,小心翼翼的道:“这个,微臣和袁大人不是很熟,不敢妄加揣测。”

崇祯却是不依不饶道:“说说你的看法。”

温体仁这是在欲擒故纵,他早就准备了一堆坏话,什么不敢妄加揣测,他只是为自己胡说八道埋下伏笔而已,他就知道崇祯不会轻易“放过他”,这话都问出口了,他不回答,崇祯这性子,能答应吗

他仍旧装着一副惶恐的样子,小心翼翼的道:“皇上,真要微臣说,那微臣就实话实说了,如有冒犯,还请皇上海涵。依微臣之见,这袁崇焕最起码是不思进去,什么五年平辽,他就是在骗皇上辽东每年军费将近千万两,养着二十多万大军,他又干了些什么呢连续数年,无有寸进,皇上不催促,他就不出兵,六年了,要不是皇上英明,去年硬逼着他出兵,这会儿他可能还窝在关宁锦防线睡大觉吧”

这连带拍马匹的损人方法是崇祯最喜欢的,他不由点头道:“嗯,这个袁崇焕的确有点不思进取,朕不逼他出兵,他就窝在那里不动,这样怎么收复辽东”

温体仁又接着道:“微臣以为,这袁崇焕也没什么本事,他只是运气好而已。传闻,当初宁远大捷就是因为一枚炮弹擦伤了努尔哈赤,建奴才退兵的。宁锦大捷则是因为毛文龙在后方不断骚扰,皇太极担心后院起火才匆匆撤兵。还有辽河大捷,听闻全是火炮之功,这会儿他却把二十门火炮推进河里,简直是不知所谓。这次海州的大败足以说明,他一旦没了运气,就是个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