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徐光启想到了什么,又对张璟说道“国舅爷,下官曾听闻,这利用击锤上的燧石撞击产生火花,从而引燃火药的引火方式虽好,可是在西洋诸国,很多人都嫌弃燧石冒出的火星不足以点燃火药,从而不能射击火铳。这般恐怕,国舅爷画的火铳,即使做了出来,也很难保证它在战场上,能够不出问题,就比如这发火的问题。”
“玄扈先生说得极是”张璟先是认同徐光启道。
而后,汗水反转道“不过,就算如此,我们难道就不造了吗”
“敢问我大明研发制造火铳,都是直接制出来,并不完善改良一点的吗我们若是能把那后装弹药的火铳造出来,自然需要不断改进后装火铳,等完善到了各方面都挑不出错才行。”
这话一句,直接就让徐光启闭嘴了,确实,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风顺的,火器研发更是如此。
只要证明后装燧发枪是可以造的,就算日后会有不少的地方需要完善,可这些也都不是事,因为他们这些研发制造者,可不就是为了改良完善这些地方嗯吗
当然,从徐光启的话里,张璟也知道了看来欧洲的那些国家,也还没大规模装备燧发枪了。
张璟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燧发枪的发火成功率。
别看燧发枪的发火装置特殊,比原来的火枪,使用起来更方便,但对于火铳使用者而言,最重要的还是火铳能不能顺利发射弹药,毕竟,到了战场上,若是兵卒手中的火铳,与敌人寻找,不能立即射击敌人,这该有多么危险。
也正是因此,即使明知道燧发枪很多地方比以前的火铳好,但燧发枪现在在西洋诸国军中还不多,为了手下兵卒的个人安全,不少实权兵将都反对大规模用燧发枪,替代以前的火器。
不过,但历史的洪流是不可阻挡的,就算有不少实权人物人在,但也挡不住,很多欧洲军队,开始装备燧发枪了。
把张璟画的新式火铳的其他方面的东西,简单向徐光启和孙元化聊完后,张璟又说道“本来,军器局也只有东郊先生这位大才,没想到,今日二位也来了,这可真是如虎添翼,如此看来,距离我画的火铳制造成功的日子,也不远了。”
绕来绕去,张璟还是把他的要求二人尽快研发制造的要求说了出来。
不过,很显然,张璟的火铳,并没有彻底征服徐光启和孙元化,二人并不觉得靠着张璟所画的火铳,就能够彻底中兴大明。
只见得,徐光启认真对张璟说道“国舅爷,下官觉得,当务之急,咱们的注意力可不该在这新式火铳上耗着。下官知道一物,乃是当下我们最该研发制造的东西,这可比国舅爷所画的新式火铳,重要得多了。”
张璟闻言,疑惑问道“不知道玄扈先生所说的东西是什么”
“红夷大炮”
340、重点在火铳
“研发制造红夷大炮吗”听到徐光启所言,张璟口中呢喃道。
“正是”徐光启确认道“国舅爷,西洋人的火炮威力巨大,我大明在这方面有所不及,若是仿制其火炮,并且大量装备城池守备,等到建奴逆贼来袭,必然可以迅速的提高我大明军队守城的实力。”
说到这里,徐光启顿了一下道“而且,红夷大炮不仅可以用于守城,也可用于进攻,无论是攻城,还是野战,都可以用红夷大炮来制敌。”
“攻城就不用说了,以火炮的威力,完全可以将敌人城楼上的守军,炸得损失大半,甚至于,也可以不断用火炮炸城,直接把城墙给炸塌。”
“至于野战的话,试想一下,当敌军骑兵步兵冲锋时,突然有不少炮弹,落入他们得阵型里,那该是多么可怕的后果,以红夷大炮的威力,说不得能将他们炸得崩溃。”
徐光启以为张璟对红夷大炮不太熟悉,所以连忙举例,详细的向张璟说明红夷大炮的威力。
不过,为了说服张璟成功,徐光启言语里,说得也是稍微得夸大了一些,但总体上说得也是差不多的。
然而,徐光启不知道张璟在后世的军事纪录片里,见到的威力比红夷大炮厉害多的火炮多了去了,对于他口中的那些火炮,却是没有太多的惊讶,甚至于张璟还觉得那红夷大炮的威力有些太差了。
当然,对比现在这个时代,张璟知道,徐光启建议的红夷大炮,确实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利器。
只是,要不要现在研发制造这个利器,张璟心里也有犹豫,毕竟红夷大炮虽然威力好,可它也有缺点,所以自然要慎重无比。
想了想,张璟便对徐光启道“玄扈先生,这红夷大炮虽好,可我觉得它太笨重了。要是遇到野战的话,你认为敌人冲锋,还会给你留下足够的时间,让你们安排吗”
“这”徐光启被问了后,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张璟,似乎他没想到张璟知道的这么多,也没理由反驳张璟说的那么多的东西。
不过,即使被问住,徐光启也是坚持道“国舅爷,请你再多想想,下官还是觉得军器局现下应该多研发制造红夷大炮才是”
然而,张璟明显现在还不想同意,便依旧对徐光启道“玄扈先生,研发制造红夷大炮,我觉得并非是现下军器局的主要研发方向。”
“为什么”徐光启闻言,连忙问道。
“因为造价太贵了。”张璟回道“自辽阳、沈阳被逆贼努尔哈赤带人攻破后,朝廷不断派兵,运送钱粮,所以国库经用愈发不足,越来越少。请玄扈先生想想,在如此的情况下,要是军器局为了研究制造火炮,去购买昂贵的红夷大炮,这可要害苦了早没什么银子的朝廷了。”
闻言,徐光启也明白张璟说的意思,本想再坚持,让张璟同意。
不过,想到国库确实吃紧,现下还要再去买昂贵的红夷大炮,徐光启最终确实没有坚持。
其实,刚才的这一切,也不怪徐光启这么坚持向张璟推销红夷大炮,只是因为徐光启心里憋着一口气,这才这么坚持的,他可是想在战场上,靠大炮,好好证明他自己的。
说来,辽阳、沈阳大败后,徐光启就向朝廷上疏力请使用红夷大炮帮助守城,但却因为不被兵部那些迂腐的士大夫文官信任,所以并未被采纳。
自己辛苦上疏的建议,竟然被朝廷不然一点儿也不犹豫的拒绝,这自然让得徐光启十分记恨。
正是因此,在明白可以通过张璟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