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7(2 / 2)

“还请东郊先生明言。”

之后,毕懋康便把他从朋友那里,听到的这次他怎么从山东调到京师的过程说了出来。

张璟听后,这才恍然道:“这事确实是因我从陛下那里点了东郊先生的名字的缘故,希望先生千万不要见怪”

闻言,毕懋康摇了摇头道:“国舅爷千万不要这么说,若非是你的缘故,我想要从山东那污秽之处离开,到我想要去的地方任职,也很难”

张璟听后点了点头,但没说什么,从刚才毕懋康的话里,张璟也知道他这么说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毕懋康这种科学大才,和后世的科学学者一样,不喜欢政治,即使做官,闲暇之余,他也都只想搞研究。

毕懋康乃是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后累迁广西道监察御史、右佥都御史、陕西巡按。

在其担任陕西巡按时,当时陕西旱灾,毕懋康便下令广设粥厂,大放仓廪,流民因此渐复其业,救活了万余人,而毕懋康爷因此,升任山东巡盐御史。

而巡盐御史一职,一直都是都察院外派御史的肥差。

明制,巡盐御史,天下只有四人。

一为两淮、一为两浙、一为长芦、一为河东。

毕懋康所巡便是位于勃海湾的长芦盐场,与地方的都转运盐使司、盐课提举司代表的地方利益不同,毕懋康所任巡盐御史乃是直接代表朝廷巡视地方盐务,其职自是权重。

自古以来,盐业就是暴利,但凡国家机器强大的王朝,都是将盐铁收归国有,打击私盐私铁,以此谋取王朝强大的财富基础。

故而,巡盐御史自然也是肥的冒油,其和吏部的文选司、兵部的库部并列,是谓官员最喜欢的职务所在。

只是,毕懋康归根到底是个学者脾气,为人不喜做官,做官这么多年,当的封疆大吏的职位也不少,但是在士林之间,都很少传出他有贪财之名,而且也不爱对违法分子网开一面,而他对火器奇玩,颇为所好,却是广为友人知道。

当然,这些都是张璟后来打听到的,至于这些信息到底是真的,还是毕懋康和很多官场伪君子一样,故意让外界传播的,那也只有毕懋康自己清楚了。

不过在张璟想来,外面所传毕懋康的事情,应该都是真的。

而此番毕懋康之所以会入京,并且入京后,主动来张璟府邸拜访,这自然和张璟前些日子,和朱由校点了毕懋康的名字,和他要人研究火器的功劳。

不过,这其中真正的原因,却是因为毕懋康在山东得罪了那些盐业的利益集团了。

毕竟,作为学者官员,家族又是富裕之家,毕懋康是真的对于钱财没什么兴趣,所以在任职山东巡盐御史时,虽然闲暇时光,他都把心思放在火器研究上面,但也抽出相当的精力做官的。

而毕懋康做官也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查起私盐,以及正规盐的渠道上面的违法乱纪的事情,也是力度相当大的,损坏了不少人的利益,这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不少人为此都在想办法整到毕懋康,然而,毕懋康实在是太清剿了,他们想找证据,都没把柄让他们弹劾毕懋康,故而,这些人从上到下,都只能忍着,盼望毕懋康早日任职期满,换一个贪财的好说话的新的巡盐御史来。

正好,张璟的这一次向皇帝朱由校点名,要毕懋康帮他研究火器,给了他们机会。

当他们在吏部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毫不犹豫的便直接把毕懋康的身份告诉了朱由校,而后又和朱由校说了很多毕懋康的好话,说他在任如何勤勉,能力不错云云,并且故意说他马上就要期满,朱由校听到这里,明白毕懋康也该调动了,再加上火器之事非同小可,所以也就毫不犹豫的调了毕懋康去工部帮张璟去了。

吏部那些人知道朱由校脾气,所以故意这么说,没想到直接就成了,所以毫不耽搁,发挥了他们最大的效率,短时间里就把毕懋康从山东调回京师了,并且他们安排的同利益者,也是立马走马上任,去山东和同党一起赚钱发财去了。

不过,虽然如此,但于毕懋康而言,这个结局不错,毕竟他可以一边做官,一边又不用花费精力,在他不想做的事情上面浪费了,所以,在明白是张璟推荐他去军器局后,特别来登门拜访的。

270、自生火铳

两人主客交谈甚欢,交谈中,张璟很快也想到他军器局的事情,要想完成,还得落在毕懋康身上。

虽然军器局现在被抽离,并且又沾上高进倒卖军械的事情,如今正被东厂、锦衣卫盯着,里面一团糟,张璟只能让陈明遇、冯厚敦二人暂时安抚住他在军器局的人,即使暂停研发,也千万不能乱,等到客巴巴一案解决,军器局正式抽离,可以独立起来,那就可以继续研发了。

如今,毕懋康来了,即使现在军器局暂时还研发不了,但张璟还是要好好了解下这位有名的火器大能的具体实力。

“东郊先生,自陛下下旨令我研发火器以来,于火器一道,我与属下众人也只在以往火器缺点上了研究,但尚未有改良成果,不知先生可有法赐教。”张璟对毕懋康问道。

“不知国舅爷所改良的火器的缺点是”毕懋康反问道。

“分别是围绕火器射速、射程以及火器质量三点研发改良的”张璟回道,他把当初茅元仪对他说的火器缺点,加上他后世的一些观点,融合起来向毕懋康表达。

闻言,毕懋康点了点头道:“国舅爷所说,的确是如今改良火器的好方向。不过,这也只是沿袭前人成果,却并非是如今火器研发的最佳选择。”

“不知东郊先生所言何意”张璟疑惑问道。

“下官的意思很明白,国舅爷适才所言只是改良前人的火器成果而已,并非是火器改革的最佳选择。”毕懋康语气加重道。

听了这话,张璟像是明白了什么,问道:“莫非东郊先生已有新的火器研发成果”

毕懋康闻言点了点头道:“下官确实设计出了一种新式火铳,以下官看来,这种新式火铳要是能够量产出来,它比我大明军队现在所使的火铳要强大数倍,甚至可以把我大明军中所使用的火铳全部淘汰掉。”

言语之中,毕懋康的言语颇有些狂妄自大,甚至神情也有些傲气凌人,这种样子,不是自大的疯子所有,那就是有真才实学的。

知道毕懋康在后世曾经也是留下大名气的张璟觉得,毕懋康此言,绝非夸大,而是他研发的新式火铳,的确有可能比如今大明军队所用的火器都更强大。

当下,张璟立即问道:“不知先生所研发火铳是什么样子有何威力可否告知我”

“国舅爷既然管辖军器局,而下官所制火铳也是要献于朝廷,自然是要给国舅爷查看的。”毕懋康点头道。

说完之后,就见毕懋康从怀里掏出一堆厚纸,然后双手捧到张璟面前道:“国舅爷请看,这是在下很早之前所研发新式火铳的草图,平日随身携带,正好可给国舅爷一观。至于新式火铳成品,下官已制出一件,不过此刻尚在下官府中,今日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