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考好后,正声说道。
“三点”张璟问道,语气里,他还有些怀疑。
“正是”茅元仪回道。
来自后世,虽然没摸过几次真实的枪炮,但看过一些军迷科普的张璟心里清楚,大明如今的火器,何止只有三点缺陷
不过想到茅元仪就算是这个时代的军事理论专家,但并不是天才或者先知穿越者,受限于时代的局限性,他们能想得到的缺点自然会少很多。
明白这些,张璟便继续说道:“你且细细道来。”
“是”茅元仪回道:“在下认为我大明火器,无论火铳还是火炮,要改进的都有三点,这三点即为射速要更快、射程要更远,火器使用是绝不能炸膛,若有这三点,必可叫来犯之建奴逆贼,吃大亏”
“射速射程火器质量只有这三点要改进吗”张璟听后,眉头不自然的皱了一下道。
这和张璟这两天在军器局查看大明使用的火器,发现的不足,还有记忆里少许的,后世无聊时看的关于明军火器不足改进点,差得有些大啊。
“是的,在下暂时能想到的就这三点,但应该不仅仅只有这三点,只是因为在下愚钝,暂时还没有想到。”茅元仪回道。
“好,你仔细和我们说说,为什么要改进这三点吧”张璟说道。
“是”
125、飞鸟也可击落
“国舅爷应知,我大明军队所用火器最多的是那一种”茅元仪回话后,反问道。
“应该是火铳吧”张璟想了想,迟疑了下说道。
火铳毕竟是大明步卒常备的火器,张璟不确定茅元仪这么问的目的何在,只能选择他认为的最保守的答案回答。
“正是。”茅元仪点头回应,而后又问道:“那国舅爷可知我大明诸多火器中,哪一种火铳所用最广”
“这应该是鸟嘴铳吧,我这两日看过工部的账目,发觉鸟嘴铳每年产量最多,想来应该是它。”张璟不确定道。
按理来说,明军用的哪种火器多,那么工部就应该多生产什么,所以工部所制作的军械账目,应该是最能体现明军用哪种火铳最多的。
这两日在军器局,张璟又不是真的在吃闲饭,虽然暂时没有技术人才,帮他攻关改进革新火器的技术难关,但这并不代表他不会去了解工部制造火器的一些基本情况。
即使张璟来自后世,但他自己也明白,就算他有着后世一些新颖的革新观点,但改革技术毕竟是一件高科技活,而再好的高科技,不合实际情况结合去创造的话,说不得就成了无用功,所以这些基本的东西,他还是要去了解的。
当然,工部的账目是这样,但具体是不是按照账目上的数量制造,张璟也不能确定。
毕竟,工部的大部分火器订单,用后世的话来说,已经相当于外包给各地卫所了。
工部只管按照各地卫所的数量给银子,但具体制造数量也只有各地卫所,这些制造火器的最清楚。
若是这之中,工部和各地卫所之间,还有什么利益输送,两方相互勾结,虚报账目什么,张璟自然也不敢确定工部每年账目上生产最多的鸟嘴铳,就是明军用的最多的火器类型。
“是极我大明军中,虽有三眼铳、连子铳、拐子铳等一击可连发多响的火铳利器,比之只可单发的鸟嘴铳,威力更胜无数,但那些可连发多响的火铳较之鸟嘴铳造价昂贵许多,想要大规模装备,明显不及鸟嘴铳实际,故而我大明军中,使用鸟嘴铳是最多的。”茅元仪解释道。
张璟听后点了点头,对此他并无异议,确实大规模装备鸟嘴铳,再配一些使用连发火铳的精锐,对于还没进行过工业革命的大明而言,如此装备军队最实际。
至于茅元仪所说的鸟嘴铳,乃是嘉靖二十七年,明军在收复被倭寇及葡萄牙人侵占的双屿战斗中,俘获了一些善于制造鸟枪的日本人及鸟枪后,由马宪、李槐等人,学习了制造鸟枪的方法,并在其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进,并于嘉靖三十七年制造出的“比西番尤为精绝”的大明第一批火绳枪。
这铳制作以熟铁和木托为主,较之大明后来研发的其他火铳,用铁和造价更低,而且因为制作最多,所以技术纯熟,产量高效,自然被军队用到最多。
而茅元仪所说的那些连发火铳,在张璟看来,就类似于后世的连发火枪,一次可以对敌人发射不少火药,可以说火力密度和威力是非常大的。
若是一下子装备个几万支,配备个三段射,保证火药装填不影响射击密度,张璟想都不敢想这种火力,建奴鞑子用什么骑兵来破
你敢冲锋,直接把你射成渣渣,把你身上射满洞眼。
至于说什么铁甲厚度完全抵抗火药子儿,在张璟看来那也没用,毕竟,你就算再厉害,能把你自己全身和马匹全身都防护好吗
几万支连发火铳往前面一端,除非是没火药,否则你骑兵敢靠近一步,就让你有来无回。
不过很显然,张璟现在也只能是想想而已,古人又不是傻子,明知道这些连发火铳厉害,却不大量装备,反而完全靠着单发鸟嘴铳做军队主要火器。
这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单发的鸟嘴铳造价低,连发火铳造价高,毕竟越是威力大的火器,所用到的熟铁就越多,而明朝还没经历过工业革命,想完全甩开膀子造火器,明显不现实。
所以,于大明而言,大规模用鸟嘴铳列装军队,更为实际。
“若是一一和国舅爷说其他火器对阵建奴逆贼优劣,那太不切合实际。在下斗胆,便以鸟嘴铳这一火铳,举例说明其对阵建奴逆贼的不足,望国舅爷应允。”茅元仪又道。
“可,止生请讲。”张璟点头同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