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以只能报出高进的背景,让张璟知道,好让张璟有所忌惮,不会意气用事的去闹腾。
“东林景逸先生”张璟呢喃一句,而后惊醒道:“高攀龙”
“正是”
“怪不得怪不得,原来高进背后有他在”张璟这才明白高进到底有何依仗,敢这么针对他。
高攀龙可是东林巨擘,创始人之一,张璟明白,现下他还真的动不了高进,即使他知道高进掌管的军器局干了多少撬朝廷墙角的事情。
有高攀龙和东林党在高进背后撑腰,张璟就是用军器局大赚军火钱,真的在朱由校面前,把高进告趴下,恐怕也治不了高进的大罪。
更何况,张璟现在也只是知道军器局内幕而已,他手里可是连一点儿证据都没,也别谈去告发高进,给他自己出这口恶气了。
不过,即使如此,张璟也得试探着能不能从高进手里搞到合适的工匠了,除非真的无能为力,那便只能再去想其他的办法。
当下,张璟令张进德这些工匠,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而他,则命令邓健带路,原路返回,去工部大堂。
不管如何,张辅之终究是工部尚书,就算他忌惮着高进,也有权利命令高进给他换工匠的。
至于高进会不会理睬张辅之,听他命令换工匠,那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到了工部衙门,见到张辅之后,这位特立独行的工部尚书,显然对于张璟的去而复返,有些不知所措。
当张璟将原因告知,并且希望张辅之帮他,找来些可当大用的工匠时,张辅之回答的却并不是非常洒脱。
“不知张员外郎可令他们研发了火器”张辅之问道。
“没有,我问过他们是否懂得制造了,他都都说没有。”张璟摇头道。
“这便是了,你都没有让他们参与研发火器,又如何能知道这些人到底会不会研发制造火器呢”
张辅之说道:“高郎中的能力,你切勿质疑,他掌管军器局也不少日子了,对于军器局知根知底,选的人定然是非常有能力的,觉对不会说选什么都不懂的人研发的,你回去让他们自己研发,便能知道他们到底能不能了。”
“可是”
“有什么可是不可是的,张员外郎,咱们都是朝廷命官,做事都得讲证据。高郎中给你选的人到底适合不适合,那得等到他们真的研发了才知道,你现在就是说破了天,没有证据,换工匠一事,那是谁也帮不了你的。”
张辅之显然不能和张璟多加纠缠,一句话把张璟说死了。
的确,没有确凿的证据,张璟说高进针对他,没人会相信,甚至严重的话,被高进反咬一口,弹劾他诽谤同僚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真要让张璟按照张辅之说的那样,先让张进德等人研发,得到证据的话,张璟也不可能这么做的。
毕竟,工部积弊已深,张璟可不确定,他一旦这么早着急找证据,把张进德等人强制弄到研发的岗位上,会不会被军器局那帮人当枪使,用他国舅的名义,继续加大力度捞钱。
而且,明知这些人根本不会研发,还逼得他们强制上岗。
且不说这一点儿效果没有,还浪费军械原料,说不得研发过程中,这些知识经验不丰富的工匠,稍微出一点儿意外,那可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肯定会牵扯到张璟自己。
张璟觉得,留下这十个技术不精,经验不够的家伙,帮他研发火器,也许就有高进故意挖坑,想让张璟因为事故丢官的内幕。
终究,张璟是张进德他们的主管,若是工匠们有什么事情,这第一个找得也只能是张璟了。
一下子,张璟觉得这工部真是个坑,他还真的需要些切实证据。
96、军器局剥离
军器局的这个坑,张璟当然是不会主动跳的。
不管高进到底有什么意图,他都得想办法破局。
只是,想到就算逃过这一关,顺利弄来合格的工匠帮忙,等他再找来徐光启这些牛人指导,在军器局研发真的好吗
张璟觉得,恐怕这样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他是要救大明,而不是完成任务式在官场这么混着,真混到了李自成入京那天,他这个国舅爷,恐怕下场,不会比真实历史上,他族妹张嫣和族伯张国纪的下场好到哪儿去
想到就算在军器局把火器研发好,恐怕这代价也不会小。
毕竟,工部都烂成这样,真要加大进度研发,那些军械原料,都得被这些大明蛀虫们,把成本活生生提到三到五成。
以那些大明蛀虫雁过拔毛的漂没个性,张璟可真不敢想象新式火器研发的后果。
哪怕他让徐光启他们研究出了新的火器,在射程、发射速度和威力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并且减少了原料使用,但恐怕到了计算成本的时候,说不得原料减少了,这新式火器的造价反而比旧火器还贵了。
理由张璟都替那些蛀虫想好了,新式火器虽然原料用得少,但是威力比旧火器大,其中用了不少复杂工艺,加大了成本,所以更贵了。
张璟不难想象,当这些蛀虫发现他们的收入会因为新式火器研发成功而减少,那些蛀虫的想法了。
除了阻止,那就是换了理由,巧立名目,继续敛财。
现在,研发新式火器是皇帝朱由校严令的,阻止研发自然是行不通,自然,他们就要换个理由贪污了,而且有好的理由可以加大贪污数量,他们也是绝对不可能放过的。
不由得,张璟觉得他不把贪污漂没积弊清除,也就别想研发火器了。
只是,该怎么办呢
貌似,只要在工部研发,就注定要被漂没。
毕竟,仅仅是军械提供运输,就不知道要过多少人的手,更何况还有其他环节,张璟总不能说天天守着,不给他们下手漂没的机会吧
一时间,张璟犯了难。
真不知道崇祯那时候是怎么把登州新军搞起来的,虽说也是砸了几百万两银子,但对比起关宁军每年的军饷来说,可真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张璟可是记得,后来关宁军的军饷最多时候,可是占了崇祯朝政府收入的三分之二了,最后的结果却是大把的银子砸了进去,效果却并不多明显。
而登州新军,四万多人,前后也就砸了几百万两银子,论起战斗力,不比关宁军差,甚至火器比关宁军的火器更猛,毕竟三顺王投降螨清的兵马,后来也是让关宁军吃过亏的。
虽说关宁军比登州新军人数多了几倍,军饷也是登州军的两倍以上,而且关宁军还要筑城,但是军饷差距也不该这么大才是。
辽东和登州,差距怎么这么大
地点不同吗
一瞬间,张璟仿佛明白了什么。
确实,地点不同,差距才会这么大。
毕竟,自辽事兴起,辽东到崇祯时期,已经形成了大军头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