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6(1 / 2)

d起来,乃是高攀龙的远房族人,很早因为亲戚关系,拜在了高攀龙的门下。

也正是因此,在考了功名以后,刚过中年就升到了正五品的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的职位,管着工部军械,正经的高官肥缺。

原本,这虞衡清吏司员外郎的肥缺,高攀龙准备给他一个师弟的,没想到被张璟截胡了,这如何能让在东林党掌权后,早就对弟子夸下海口的高攀龙能忍

故而,前几天高攀龙就密会了高进,让他想办法让张璟早些歇菜。

这样等到张璟干不出成绩被罢免后,高攀龙就可以让他的弟子上位,所以高进才会早有预谋的设计坑害张璟了。

却说军器局研发火器的院子里,张璟看着面前这十个老工匠,真的是头皮发麻。

真要靠他们研发火器,怎么看都不靠谱

“你们这些老家伙,都注意了,这是朝廷新到任的张员外郎,专门负责研发火器的。你们日后好生伺候着,若是敢偷懒,当心你们的伙食俸禄,咱们工部绝不养闲人”邓健可不管张璟脸色,一来就对着那十名老工匠,耀武扬威的命令大喝着。

“不可无礼,他们都是老者,你怎可如此轻怠”张璟见邓健这么喝问那些老者,顿时不满的大喝道。

尊老爱幼,无论古今,都是汉族传统美德,除非对方倚老卖老,比如后世道德不佳的扶老人反被讹诈医药费这些,不然老者都该尊重才是。

“诸位老翁,在下张璟,如今蒙陛下恩宠,添为工部员外郎,受命研发火器,希望日后诸位老翁能倾力相助。”虽然对这些老人的技术表示怀疑,但张璟依旧说着场面话表示尊重。

“员外郎客气了,我等也只是懂得些火器制作工艺而已,却不敢妄自称能研发火器。”中间一个长着花白胡子的老头,拖着右腿,一瘸一拐的出列道,看他样子,像是这些老头的头目。

“这位老翁,敢问您老姓名”张璟问道。

“员外郎客气了,在下侥幸和员外郎同姓,姓张,名进德。”那老者被张璟这么客气的问话,有些诧异回道。

他们这些工匠,在工部里地位最低,完全靠着制作军械过活。

就这样,他们还得受上面盘剥些制作的苦力钱,工部官吏简直就没把他们当人。

普通工匠如此,而像张进德这样的残疾老爷工匠,更不受待见,从邓健对他们颐气指使就看出来了,张璟突然这么客气和张进德对话,着实让张进德有些不敢相信。

“张老翁,您老制作火器有些年头了吧”张璟又问道。

“回禀员外郎,老朽自军中伤退后,造火铳已有二十一载了。”张进德回道。

“军中伤退二十一载”张璟呢喃了一句,而后想到了什么,脱口道:“朝鲜之役”

“正是”老者显然被刺激到了什么一样,眼神焕发出光彩道。

“张老翁真大明勇士,璟不如也”张璟拱手,尊敬拜道。

这一礼,张璟是发自真心拜得,万历三大征的援朝之战的胜利,其意义完全不下于后世抗日战争。

试想,若是无这批明军出国血战,逐倭人于朝鲜,一旦倭人占了朝鲜,以朝鲜为跳板,入侵大明,完全就是后来翻版的侵华战争。

换而言之,眼光深远的万历帝,不惜以举国之力,不计代价的援朝,换来的是中国在东亚数百年的和平。

张进德他们的牺牲,值得张璟这一拜,毕竟,真要让倭人占了朝鲜,大明的边患那就绝对不会是现在努尔哈赤这小患了

“员外郎不可如此,折煞老朽了”那老者显然被张璟这么尊重,更加吃惊,连忙拖着病腿,扶着张璟道。

看到张进德活动不便的右腿,张璟问道:“张翁这右腿是援朝时候留下的伤吗”

“嗯当年攻平壤时,中了倭军的铁炮,同时攻城的好几个弟兄都留在平壤城下了。好在咱命大没死,不过这腿也就这样了,平日还能走动,到了阴雨天气,那就疼得厉害了。”张进德拍着右腿,十分不甘道。

显然如果不是腿的问题,这位老卒宁愿死在战场上,也不想在这工部受这窝囊气。

张璟见此,只得转移话题道:“张翁既然做了这么多年火铳,想必应该有不少心得吧,张璟此番受皇命,研发火器,还望张翁不吝赐教。”

他想着张进德既然做了这么多年火铳,那也应该有不少经验,完全能给他提供一些改良火铳的建议才是。

谁知道,张进德却是一脸懵逼的说道:“做火铳能有什么心得,咱只管按流程造就行了,管它要不要改进,做好了就可以了”

“”

94、匠人低下

大明的匠户制度,沿袭了伪元,将人户分为民、军、匠三等户籍,一旦确认了户籍,子孙除非皇帝下旨改变,否则子孙也都是一样的户籍。

在军籍中,因为要制造军械,这便造成在工部、兵杖局和各都司卫所管辖的军器局里,也有服役的工匠,称为军匠。

工匠的地位在大明一直很低,这自然让他们成为官吏剥削的对象了,军匠也是工匠之一,自然也不免俗例外。

而军匠的来源,除了开国时候,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因为夺天下时所制造军械的工匠及其子孙以外,其他就是靠大明在军事战争中,受伤残疾而不能上战场的兵卒补充。

那些兵卒,不能上战场,只能做地位卑微的军匠,按照制作流程,制作火器,从而换取维持生计的钱粮。

而这些微薄的钱粮,还要被那些根本不把军匠放在眼里的官吏一层层克扣。

可想而知,这些兵卒出身,半吊子水平的军匠,能怎么用心去制作火器了。

对他们而言,只要火器能用,不会轻易炸膛,那就可以了,再加上他们只是为了追求数量的赚钱,质量自然差。

而他们这样做。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改进火器的心得,工部这个肥缺部门都这样,更何况是那些在各地卫所过着苦哈哈日子的军匠,由此也可想而知大明军械烂到什么地步了。

张进德其实就是这么一个军匠,虽然他曾经是为大明立过不少功劳的勇士,否则也不会被安排在工部做军匠,恐怕早被安排进地方卫所了,但是地位低下、钱粮又被克扣得很少的军匠,早就让他忘了当兵时是怎么骂那些做垃圾军械的军匠了,转而自己去做那个坑害前线作战兵卒的苦哈哈军匠了。

当张璟旁敲侧击张进德,再加上邓健又告诉他军匠过得是什么日子后,他也就明白为什么张进德做了这么多年火铳,为什么一点儿制作心得都没有的原因。

生活就这么凄惨了,一般人而言,谁还有心思去研究东西,搞发明创造

恐怕造军械的时候,他们心里想得不是每天吃喝问题,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你们也都和张进德一样,都没什么可以改进自己所制火器的心得吗”张璟不信邪的抱着一丝希望,又问了一句其他军匠。

只是,除张进德外的其他九个老军匠,都给了张璟绝望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