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谢思礼在百余骑兵的护卫下飞驰而至,他被引到李建成马车前,谢思礼拱手施礼道:“在下大隋兵部侍郎谢思礼,参见太子殿下”
“原来是谢侍郎,久仰了。”
李建成也笑着回一礼,他知道这位谢思礼,杨元庆的心腹之一,估计就是这次谈判副使了,他又问道:“这里离楚王驻地还有多远”
“回禀殿下,只有七八里了。”
“既然如此,我就骑马而行。”
李建成命人牵来他的白马,他翻身上马,和谢思礼并驾而行,寒冷而清新的风迎面扑来,令李建成精神为之一振。
李建成微微笑道:“谢侍郎一直跟在楚王殿下身边吗”
“我是昨天从太原来,向楚王殿下汇报一些事情。”
“哦”
李建成眼珠一转,又试探着问道:“听说三万突厥骑兵被困在井陉内,不知现在有没有歼灭他们,我们也很担心这些凶残的突厥人逃出来,危害民众。”
这个情报非常重要,关系到杨元庆是否急于返回太原,关系唐朝是否付出最小代价就能赢得和平,李建成表面上若无其事,但他的心却悬了起来。
谢思礼也是谈判老手了,怎么可能让李建成套出消息,他叹口气道:“我们也很关心这个问题,但殿下知道,隋朝军政分治,这是军方的事情,朝廷确实不知近况,殿下,抱歉了。”
“这没什么,我只是随口问问。”
李建成的脸上露出一种掩饰不住的失望,无奈,他又叹息道:“听说晋阳宫被焚烧,令人揪心啊”
谢思礼呵呵一笑,“这个我们倒不是很难过。”
“为何”李建成不解地问道。
“因为晋阳宫虽然被烧,但我们事先已转移人员和物资,没有死一人,也没有被抢走一粒粮食,所以大家都很振奋,现在齐心合力修缮,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殿下说过,只要保住人,那一切财富都可以重新创造。”
“说得好”
连李建成也忍不住夸赞起来,这也一直是他的观念,民重于山,杨元庆这个沙场大将,居然还有这种想法,不简单,令李建成暗暗叹息一声,难道隋朝的均田令能推行得很顺利,关键是上位者重视民情啊
相比之下,父皇却把大量的田产赏赐给皇亲国戚,造成现在无田可分的困境,不得不令李建成扼腕叹息。
众人又走了几里,从一队队训练的士兵旁经过,训练军士足有数万人之多,段德操忽然上前低声对李建成道:“殿下,这些原本都是唐军。”
李建成一怔,他停住战马,向训练的士兵望去,这些士兵就仿佛根本没有看见他们一样,竟然一个都不上前,对他们视而不见。
李建成呆立了半晌,只听见一阵阵喝喊声,士兵们士气高昂,斗志昂扬,有训练军官大喊:“就是这样,杀敌有功,自有封赏,你们打仗,家人也会分到土地、免去税赋,好好替楚王殿下效力,挣一份丰厚的家业。”
士兵们更加振奋,喊杀声响起一片,李建成长长叹了口气,就是这么简单,可惜唐朝就办不到。
他心情一下子黯然,又走了两里,离营门越来越近,这时,一队骑兵上前,抱拳施礼道:“封楚王殿下军令,唐使只可二十人进营,其余随从在十里外扎营”
段德操看了一眼李建成,征求他的意见,李建成点了点头,“按照隋军的规矩来办。”
段德操只得率领军队跟随隋军士兵而去,李建成和陈叔达身边只剩下二十名随从,由郎将杨嵘率领。
这时,李建成看了一眼郎将杨嵘,见他低着头,显得十分紧张,李建成心中忽然涌起一种怪异的念头,不知等会儿杨元庆见到杨嵘,会是什么样的神情,李建成心中充满好奇。
第一百二十七章手足难续
更新时间:20133617:17:39本章字数:5463
营门大开,八百名军士从营门内列队而出,随即数十名将领簇拥着杨元庆快步走出。
“建成兄,别来无恙啊”杨元庆老远便大笑起来。
李建成见杨元庆没有称呼自己太子,而是用私人称呼,他心中也稍稍轻快起来,这样最好,双方都没有压力。
他也笑呵呵走上前,拱手道:“元庆,一别多年,威仪更胜昔日,可喜可贺”
两人走进,亲密的拥抱了一下,都一起大笑起来,那情形就仿佛多年未见的老友重逢,令人感慨唏嘘,可不知情者,谁又能想到这是一对你死我活的大敌。
“听见伯母仙逝,元庆也不胜悲戚,望建成兄节哀。”
李建成淡淡道:“多谢关心,家母病重已久,前些天受到惊扰,不幸去世,个中恩怨,建成会铭记于心。”
这就是母亲病逝的责任栽在了杨元庆头上,李建成并告诉他,此仇必报。
这种威胁杨元庆一笑而过,他又和陈叔达见了礼,这时,他却意外地看见了杨嵘,杨元庆笑容收敛,眼中迅速闪过一丝惊讶,他也没有想到会在这种情形下遇到杨嵘。
但杨元庆眼中的惊讶只是一闪而过,脸上依然很平淡,他向杨嵘点了点头,问道:“你母亲现在身体可好”
杨嵘心中慌乱异常,他不敢直视杨元庆的眼睛,低着头结结巴巴道:“她身体还好。”
“替我向她问好。”
杨元庆没有多说什么,随即把注意力又转回到李建成身上。脸上又露出了笑容,“营外寒冷,让建成兄久待,是我失礼了,请进大营”
他话音刚落,忽然听见远处传来敲锣打鼓声,所有人都回头望去。只见大群民众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向大营而来,足有千余人之多。两队隋军骑兵在左右跟随。
杨元庆不由一怔,这是怎么回事片刻,一名骑兵飞奔而至。大声禀报道:“殿下,是附近的民众,他们知道了隋军战胜突厥消息,都赶来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