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苑的春天很美。
也很香。
微风送来一阵阵植物在茁壮成长的气息,草本气息的感觉很难言喻,生机勃勃,又有着悠然的味儿。
道爷最喜这等味儿,说能助眠,让人能静心。
静心很难,道爷学道第一关就是静心。
刚开始他以为静心是什么都不想,但老兴王告诉他,静心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想什么都不在意。
也就是无论你的脑子里有多少念头,有多纷杂,你只需不去在意它们,不去琢磨,不去探究,不去关注它们,这便是静心。
至于搬运功夫,老兴王说最高的境界不是搬运,也不是什么调息,更不是什么修炼,就是两个字。
静心!
静生慧。
老兴王看着彼时年少的道爷,摸摸他的头顶,说:“我儿,静心说来简单,可何其难。红尘为何苦?便是因红尘种种欲望引发贪嗔痴,人不由自主陷入其中,为之七情六欲勃发,焦躁不安,活生生把红尘活成了苦海。所谓解脱,便是静心。记住,没人能渡你,唯有自渡。”
向内。
这是道爷后来的领悟。
少外求,多内求。
如此,自然不被欲望所牵引。
有意无意间,他把这些领悟传授给了身边的臣子。
道爷曾评价,严嵩就是个俗人,此生绝无领悟大道的可能。
人一旦被外物所迷,就无法静心。
朱希忠资质平庸,道爷说朱希忠俗,俗的最高境界是大俗即大雅。他希望老纨绔有朝一日能勘破这一切。
崔元就不提了,道爷甚至都懒得点评这厮。
按照严世蕃私下的说法:崔元大把年纪了依旧恋栈不去,便是贪嗔痴在作怪。
最后是徐阶,道爷只是意味深长的道:“苦!”
彼时严嵩若有所思,但徐阶却觉得道爷把自己彻底看透了。
近臣中看似最平静的便是他,无论何事,这位徐阁老都能镇之以静,仿佛那颗心永远都是一潭死水,波澜不惊。
按理,徐阶才是道爷口中资质了得的修道天才。
苦!
什么苦?
忍字心头一把刀……严世蕃后来猜到了道爷的意思,说徐阶此人擅隐忍,贪嗔痴不比谁少,所谋甚大。
——咱们想要什么便出手,想对付谁便对付谁,活的猖狂,活的真。徐阶却只能隐忍。一肚子的七情六欲,却要故作平静,他不苦谁苦?
徐阶寻机奉承道爷,请道爷指点自己修炼。
道爷送他一句话。
——忍,不如化。
徐阶回去后把这句话写下来,挂在值房的墙壁上,每日就差三炷香了。
徐阶觉得自己会一直忍下去。
所以,在松江府的局势瞬息万变的那阵子,京师无数人在盯着他的时候,他看似云淡风轻,以至于新安巷中传来了老夏言的叹息:徐阶此人,忍字之功天下无敌。
隐忍仿佛成了徐阶的招牌。
他主动送上自家的田地人口数目,这是把把柄递给了蒋庆之。
他不能不递。
从多方汇总的消息中,徐阶判断出蒋庆之正在挖坑。
给他那个看似聪明,实则是小聪明,大糊涂的长子徐璠挖坑。
否则以蒋庆之的尿性,岂能容忍这等在他眼中近乎于纨绔的公子哥上蹿下跳?
老早一巴掌抽个半死。
蒋庆之在看着徐璠来回横跳,仿佛束手无措。
可徐阶从蒋庆之的那些举动中看到了危机。
他要的是理!
徐阶是士林领袖,徐璠也以他的代言人自居。儒家领袖的代言人利欲熏心,不顾大局,甚至为了对抗朝中政令而包庇纵火凶犯……
这是什么性质?
你可以反对新政。
但你不能包庇凶犯吧?
要知道,被烧死的可是户部的官吏。
兔死狐悲,唇亡齿寒,天下官吏会如何看他徐阶父子?
如何看他这位士林领袖?
到了最后,‘仁至义尽’的蒋庆之令人冲进徐家,拿到田地人口数目,随后公布于天下。
谁敢说蒋庆之这是在借着新政打击政敌徐阶?
人长威伯放了徐氏几马了,可徐氏利欲熏心,把长威伯的宽宏大量看做是软弱可欺。
求仁得仁了不是。
徐氏的田地人口数目之巨大……一旦公布出去,天下哗然。
人人都说徐阁老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卧槽尼玛,可我怎么从那些田地人口中看到的是一个伪君子,不,是一个贪婪吸血虫的老鬼?
蒋庆之啊!
他给老夫和徐氏,以及儒家挖了一个巨大的坑。
徐阶看出了危机,果断把徐氏的田地人口递给了蒋庆之。
他认栽了。
主动低头。
但他认栽的时机恰到好处,让蒋庆之没法借势发挥。
徐阶随后又布置了一番,准备缓冲徐氏主动低头带来的负面影响。
他第一个防备的是严嵩父子。
这事儿他隐瞒的死死的。
随后反馈回来的消息不错。
蒋庆之果然未曾利用这事儿兴风作浪,而是选择了默然。
——你徐阶既然主动申报了,那么这事儿,就这么算了。
蒋庆之果然是顾大局啊!
徐阶不禁感慨,也有算计得手的窃喜。
他不是善于隐忍,而是不得不隐忍。
谁不愿意想笑就笑,想哭就哭?
可徐阶不能。
高兴了只能窃喜。
不高兴了只能暗自郁郁。
这个消息让徐阶高兴了几日。
他觉得这一劫算是平安度过了。
可道爷!
道爷拿着蒋庆之的书信,看似不经意的夸赞了一下他的长子徐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