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造船世家(1 / 2)

七月中旬,王文龙渡过台湾海峡,目的地是台湾岛东南部的大员港。

王文龙站在船弦上,眺望着台湾的海岸线,沿海有许多汉民的戎克船在航行。

王文龙称赞说道:“这台湾岛的确是个好地方,靠近岛屿这一侧,水文交通如此便利,我还以为移民都在自己的村子之中耕种不出门,却没想到他们都驾着小船出海了。”

“所以说大家来到台湾岛都不愿意走呢,”李国助指着远方的船只说道:“这台湾岛上的土人不熟悉航海技术,要走山路去与他们交易更是困难,所以与岛上屯垦的汉民宁愿划着小船亲自去找他们做交易,这些土人和汉民约定期限会从山上的部落走到相应的港口去,汉人就带着自己的物资去和他们交换。”

“岛上土人有的是鹿脯、鹿皮、鹿角等物,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日用品,但运回福建全都能卖上高价。岛上的屯垦民靠着这样的生意发家致富的不少,到台湾这边来屯垦的百姓,只要在黑水湾这一关妈祖娘娘不收命,今后日子都能过下去。”

“那些是咱们福建自造的船只?”王文龙又指着远处江面上一艘中型船询问。

以前把不同类型的船只放到王文龙面前,王文龙也认不出来,但是这一段时间一直在海上飘泊,王文龙也开始注意不同的船只类型,他能明显感觉对面那种帆船是中国船只的设计方式,但是和自己之前从浙江坐回福建的海船又有很大区别。

李国助点点头说道:“那是正宗的福船,尖底、小方头、阔尾,这是咱们福建海船的标志。”

负责操帆的水手是李家的老人,听到两人的对话,抬头看了一眼,笑着介绍说道:“这船就是咱们在台湾造的,如今咱们台湾的造船作坊所生产的都是这种鸟船。”

明代的造船业主要就是集中在广东、福建、江浙三地,不同地方所产的船只一眼就能看出。

其中广东生产的船只称为广船,特点是船身十分坚固,另外就是船帆好似张开的折扇与众不同,这种船只的设计使得广船在海面上航行之时比较其他的船型更为平稳,适合较为平静的南海洋面。

而江浙一带生产的船只被称为“沙船”,沙船平头、平底,船身宽、吃水浅,适合在崇明岛一带富含泥沙沉淀的海域航行,换其他地方的船只到江浙都容易搁浅。即使是李国助的船队要去江南,也得专门购买浙江生产的沙船。

而福建一带生产的船只则称为福船,这种船只是整个大明造船体系之中最适合远洋航行的,不光全是阔尾、尖底方便劈波斩浪的船型,而且还有水密隔舱的设计,足可以冲入风波不定的太平洋。

此外中国传统还有一种浙江生产的浙船,设计间于沙船和福船之间。不过这种船只形制在明代还没有成熟,要到清代才随着上海的开埠开始大放异彩。

胡安·纳瓦罗听说眼前就有一艘在台湾岛上造出来的中国船也跑到甲板上来打量。

鸟船是福船之中一种专门用于近海快速航行的船只,因为体型较小所用的木材年份也不会太长,所以造船工匠的手艺稍差,这种船只就会显得松垮。

而眼前这艘鸟船在海岸线上逡巡,张开风帆快速的划过洋面,仿佛是热刀切过猪油一般,完全没有操作不顺的感觉,胡安在大明呆了半年,已经学会了简单的汉语,虽然不讲什么语法,但是足够表达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