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领头的青袍官员下令,大队官兵直接闯入晋阳书院中,将书院里的教授、士子全部强行拖拽出来。随即,书院大门被官府用封条封住,一队队官兵从侧门进入其中,开始拆毁里面的屋舍。
春秋末,赵筒子家臣董安于筑晋阳城,晋阳在历史上曾一度为太原郡、并州治所。
晋阳书院建自明,嘉靖九年时,山西按察副使陈讲在侯家巷西段的瓜菜地上辟建院舍,开办了“晋阳书院”,召收城中学士、仕子讲读于此。
此时的晋阳书院,是山西最知名书院之一,但依旧在张居正禁令下被强行关闭。
士子在书院外哭闹不止,不少人对着带队官员破口大骂,不过他们却对此充耳不闻,只是不断下达各种命令,指挥军卒进入书院进行毁坏。
而此时,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的白鹿洞书院里,山长、博士带着一众学子,向着书院正殿行跪拜大礼。
“山长,真要关闭书院吗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礼毕后起身,一个博士双眼含泪对着山长询问道。
而他得到的只有山长的摇头叹息,“无法,朝廷禁令在此,实在难以抗旨。
只不过他们也答应了,虽然书院关闭,但他们不会来此拆毁书院,还会派人严加保护。
等日后允许重建书院,自会再开山门,招收弟子入内学习。”
“呜呜呜”
在山长说完,身后就传来博士和学子的低声抽泣。
年老的山长没有回头,而是忽然提高音量高声说道:“书院关闭,可是诸位还可以回家开私塾,朝廷禁止书院,又没有禁止开私塾教导学生。
何况”
说到这里,山长忽然遥指香炉峰继续说道:“香炉峰下,飞瀑帘前,大家大可随意探讨,不是在书院,只是好友结伴游玩,难道官府还不准大家说话了吗”
老山长的话犹如醍醐灌顶,一下子就让所有人心思都活络起来。
是的,书院的这些教授、博士,甚至是讲习,虽然不能继续在书院里面教授学生,但是他们可以在家,以私塾的形式继续教学。
自然也可以在家里煮茶讨论,其实和在书院讲学也没什么区别。
更何况山长还说了,就算不能在书院里学习、讨论,庐山如此之大,难道还不能在山野间随意谈论了。
翠影红霞,渺漫平湖,哪里不可以讲学传道
“封山门。”
“是。”
官场上没有秘密,在张居正欲调广东官员考察信息时,其实京城里就已经有人敏锐的察觉到他的真实用意。
毕竟,施观民的事儿,知道的人不少,早年也有御史曾奏劾他假借兴建书院之名性敛财之事。
只不过,随着常州府孙继皋高中状元后,再讨论的人就少了。
不管怎么说,孙继皋都是施观民的学生,他所建书院直接培养出一位状元,谁还好意思说他是敛财。
知道施观民要倒霉,其他人这时候倒是没人幸灾乐祸,而是知道首辅那里是要动真格的了。
于是,这段时间无数书信从京城飞出,传递到各地官员手里,无一不是提醒他们的。
有了压力,下面的官员就算再不想动,以往阳奉阴违也不敢了。
稍微收敛的,大多是连夜拜访书院山长,做出各种保证,或改为社学,或停学封闭书院,总之是不能和京城顶着干。
而那些想要借此巴结张居正的,则是直接纵兵强拆书院,驱逐书院里的学子。
过去,乡野骂张居正的多是失势官员,现在连民间士绅也加入其中,背地里无不痛骂张居正祸国殃民。
要知道,一开始大部分人注意到禁讲学,认为是针对心学,理学派自然不怎么上心。
禁书院,以前也禁过,但多是走过场,除非是被人盯上的那几处。
若真是要针对心学,把白鹿洞书院、紫阳书院和姚江书院等。
但是现在,张居正几乎要禁绝天下私人书院,那就是把理学派的书院也要禁了。
不过到这个时候,大家都慑于张居正权势,已经没人敢上奏再议论此事。
旨意下了,继续反对那就是公然打脸皇帝。
虽然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皇帝不管权,可管权的更惹不起。
老话不说也说了吗,唯小人和女子难养也。
无锡梁溪一处破败残垣前,正有几个书生打扮学子在此逗留。
“兄长,明日你就要启程上京备考,今日何必来此地。”
一个二十来岁书生向一位年长些的书生说道。
“允成,还记得当时恩师说的话吗”
那年长书生开口说道:“这里,曾经是龟山书院,虽已荒废,但每当来此,似乎都能听到前人依旧念经不止。
当时我也曾说过,若将来有财力,必将重建书院,广播先贤圣道。”
说话的两人是兄弟,一个叫顾宪成,是万历四年南直隶举人,打算近期赴京会试。
而旁边几人,先前说话的叫顾允成,其他的则是钱一本、安希范。
如果后世来人,或许看到名字就会知道,这四位可是号称“东林八君子”中的四位。
“叔时兄,朝廷已经禁止开办书院。”
钱一本默然道。
“是啊,朝廷下旨禁书院禁讲学,难道真以为就能断了我们的根儿吗”
顾宪成不屑念道。
忽的,顾宪成洒然一笑,大声道:“本来我打算再学几年,争取一次进京就金榜题名,可惜时不我待,明年会试我必须参加,只希望早日为官,能够在朝堂上狠狠骂那白龟小儿。”
“叔时兄不可啊,现下张江陵交结内廷宦官,权势颇大,京中大人们也都是敢怒不敢言。
若叔时兄真有心扳倒他,千万要谋定而动,万不可逞一时口快误了自身。”
安希范马上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