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穿在1977 > 第523章 都拿走

第523章 都拿走(1 / 2)

此时北大的学生宿舍集中在燕园的最南端,是一片灰色基调的四五层建筑,基本上建于60年代之后,所以与整个燕园的古典建筑风格显得不够协调。

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男生宿舍沿着学校围墙分布,女生宿舍则靠近校园中心。

陈凡走到通往宿舍的路口,转头看了看,连个花坛都没有,自然没有可以坐的地方,便找了颗树靠着,抽出一支烟点燃,等着出去游行的人回来。

虽然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是有些东西是没那么容易改变的。

别说在京城,就是前些天在上海的时候,类似的活动也不少。

这年头的同学,尤其是大学生,具有非常高的“主人翁”意识,以天然的“接班人”自居,时常上街发表意见。

游行就是这么来的。

如果意见相左怎么办?那就先在校园文学墙去贴文章,争个高下,等到声势浩大,就可以出去搞事。

这个习惯直到进入90年代才得以转变。

一支烟还没抽完,便有同学陆陆续续地过来。

陈凡没有穿那件骚包的羊绒大衣,可普通的穿着也遮不住他过人的颜值,尤其是他文武双修,今天又修了道法,还来不及收敛,整個人风华尽显,引得无数路过的学生注目。

也就是现在还不流行女生主动要微信,否则异性好友最少能多出一百个。

不过没有女生,主动打招呼的男生却不少。

有人远远地问道,“同学,你哪个系的?”

陈凡微微一笑,“我江南大学的。”

他可没瞎扯,这边他刚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那边江大就给云湖教育处传来信息,免试录取,希望他能于4月6日准时去学校报到。

用他导师的话来说,自己在江南作协的“地位”还没他高呢,哪敢给领导考试?!

当然这是句玩笑话,江南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可不是一个省作协副处级主任能比的,若是他自己愿意,最少也是一个理事或副主席的位置,只不过人家不愿意罢了。

真以为随随便便哪个人,都敢做陈凡的导师?!

不说茅、巴这样的大佬,最起码也要是对文学有极深造诣的文学家、教育家,类似冯友兰、季羡林这种。

这样的人收陈凡为徒,才不会被人笑话捡便宜,反而是名师得高徒、相得益彰。

可惜到现在为止,陈凡都不知道自己的导师是谁,问教育处,左姐也不知道,问何青生吧,结果他还卖起了关子,说什么等自己去学校报到就知道。

那我还用得着问你?!

听到他说是江南大学的,这里的同学们竟然热情依旧。

还有人挥着手加油鼓劲,“江大也很好啊,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学、新闻专业和我们中文系不相上下,同学好好学习,来日一同建设祖国!”

陈凡呵呵笑着,看来北大的傲气只针对清华啊。

老欢喜冤家了。

又过了一会儿,前方突然有两个女生飞奔而来。

异动引起陈凡的注意,转头望去,脸上立刻露出笑容。

张翠娥飞速冲到他面前,两眼放光喘着粗气,咧嘴笑着打招呼,“师父,你什么时候来的啊?”

刘丹也紧随而至,乐得直跳脚,“陈老师你终于来了,小娥收到张连长的电报,说你要来首都看我们,我们都等好些天了。”

陈凡打了个哈哈,“在上海有事,耽搁了几天。”

这时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回来,注意他们的人也越来越多,陈凡便说道,“附近有没有吃饭的地方?我是说外面。”

张翠娥立刻点头,指着宿舍的方向,“从男生宿舍楼旁边的小南门穿过去,路对面就有一个长征食堂。”

(90年代的长征食堂)

陈凡看了她一眼,“呵,来了有20天了吧,挺熟悉啊。”

张翠娥咧嘴干笑,“呵呵,是我们宿舍本地的同学带我们逛的。”

陈凡看了看两人,“你们在一个宿舍?”

刘丹连连点头,“嗯嗯,我们新闻专业也是中文系的,而且前两年要和文学专业在一起上基础课和公共课。”

陈凡“哦”了一声,这时又有四个女生跑过来,嘴里喊着“小娥、小丹”,眼睛却盯着陈凡看。

不用猜,肯定是她们宿舍的舍友。

张翠娥立刻说道,“我师父来了,待会儿就不跟你们去吃饭了。”

一个女生好奇地问道,“师父?教什么的师父啊?”

陈凡笑了笑,简单打了个招呼,“你们好。”

张翠娥却满脸自豪地扬起小脸,“我师父是陈凡……”

话还没说完,陈凡就一个脑瓜崩叮在她头上。

随即对着几个女生说道,“几位同学,要不要一起出去吃个便饭?”

这么明显的客套话,只要不是大傻子都能听出来。

看着捂着脑袋哭丧着脸的张翠娥,几个同学都捂着嘴偷笑,反正待会儿可以逼问,现在就暂且放过。

随后婉拒了陈凡的邀请,嬉笑着结伴离开。

陈凡对张翠娥摆了一下头,“前面带路。”

张翠娥嘟了嘟嘴,“哦。”

随即拉着刘丹往前走去。

陈凡在一旁问道,“杨菊和黄莺她们怎么样?”

刘丹立刻说道,“杨菊在清华,就在我们隔壁,黄莺要远一点,大概有10公里路,她们都挺好的。”

顿了一下,又问道,“陈老师,要不要叫她们过来?如果她们知道伱来了,一定很高兴。

我可以给他们宿舍楼打电话,杨菊很近,她也知道长征食堂,很快就能过来,就是黄莺要远一点,要坐公交车。”

陈凡点点头,“行。”

这时张翠娥也小声说道,“师父,还有4个人也来了京城上大学,其他人就算了,7队的汪春玲也在北大,要不要叫上她?”

陈凡眉头轻挑,“哦?她是什么专业?”

除了跟着自己的几个丫头,他对其他人还真没怎么关注过,这个汪春玲他倒是知道,最早是和杨菊、张翠娥一样,明明考上了兽医班,却被队里淘汰掉,后来进了杨兴秀办的女生补习班,是一直坚持下来的7个女生之一,别的就不太清楚。

张翠娥,“她是被调剂了,进了计算机专业,这个专业前年才开始招本科生,听说是研究计算机高科技的。”

陈凡恍然点点头,“行啊,那你去叫她。”

随即干脆摆摆手,“你们去叫人,我先去长征食堂等着。”

顿了一下,又说道,“让黄莺坐出租车,别坐公交,太慢。”

两个女生连连点头,牵着手就开跑。

陈凡随着人群往前走,等走到能看见院墙,便拦着一个同学问道,“请问一下,长征食堂怎么走?”

那位同学倒是干脆,将手一挥,“跟我们走就行。”

随即看了看他,问道,“同学,你不是我们学校的吧?要不然可不会不知道长征食堂。”

陈凡笑道,“这个食堂在校园外面,应该不是北大的食堂吧,怎么,很有名吗?”

另一人笑道,“不是有没有名儿的事,是这家食堂啊,他被称作‘北大六食堂’,你就应该明白了吧?!”

陈凡恍然点了点头,“同学们都去吃过。”

都被同学们称作六食堂了,那就说明常去呗。

一位同学说道,“也不是所有同学都去吃过,毕竟那里面的菜价比校内食堂还是要贵一点,炒肝尖校内只要5毛,他们要六毛九,溜两样儿要7毛2,滑里脊甚至要8毛2,比学校里面贵不少,所以吃得起的人不多,平常也不会去吃,就是偶尔打打牙祭。”

陈凡笑呵呵地跟着他们走,听着他们的介绍,对这里也有了几分了解。

长征食堂是北大学生最常去的校外饭馆,专做学生生意。

穿过长征食堂旁的小胡同,那里有一条街叫作“老虎洞胡同”,胡同里有实用的储蓄所、邮电所、文具店、服装店和日用杂货店等等。

老虎洞西头连接着南北走向的海淀大街,有学生们钟爱的新华书店和专门卖旧书的中国书店,还有“红艺照相馆”。

而街道尽头的综合食品商场,是放假回家前给父母买京城风味食品和礼品的地方。

陈凡算算这片位置,不就是未来的中关村么。

而此时只不过是一片平平无奇的小镇:海淀镇。

嗯,即便平平无奇,却也是此时HD区的“CBD”,附近几所大学,还有这一片的老百姓,日常经济活动都集中在这里,难怪后来会孵化出中关村。

不一会儿走到长征食堂,里面已经有不少人在,不过并没有坐满。

那几位同学向陈凡发出邀请,“一起?”

陈凡笑着婉拒,“不用,你们先去吃,我还要等人。”

他们也没多说,笑着挥挥手,“那行,回见。”

随后便去打菜。

其实他们也都是各付各的钱,和在学校里面没什么区别,要不然这里也不会有“第六食堂”的称号。

陈凡找了张桌子坐下,见食堂里有不少人在抽烟,便也掏出烟点上。

来就餐的同学年龄很不统一,有些人还没成年,而有些已经三十好几,做父子都够了。

这些年龄大的同学,自然有些中年人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