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3(2 / 2)

陆军副元帅曹文诏率关宁军驻扎在关宁城,负责整个北亚的防务

麾下有满桂统帅的辽东军;

洪承畴统帅的陕西预备兵团;

左良玉统帅的山西预备兵团;

吴三桂统帅的河南预备兵团;

远征军第一军团调回坎大哈驻守,负责整个南亚的防务,

麾下有秦翼明统帅的远征军第二军团;

张应槐统帅的江南预备军团;

刘大受统帅的广南预备军团;

谢朝佐统帅的云南预备军团;

还有驻扎在欧亚运河的武威军也归其统辖。

而秦良玉则率禁卫军第一军团在大明京城驻守,

麾下史可法统帅的禁卫军第二军团先在东胜神州驻守,至于以后怎么调整,那也要等到他退位了。

海军的八个舰队主要还是按需求分散在各大海域。

其中,海军禁卫军团驻扎在东大营,拱卫京城安全;

北洋水师驻扎在敦刻尔克,震慑反哈布斯堡联盟海军;

南洋水师驻扎在星城港,负责南洋海域防务;

北海舰队驻扎在金山港,负责北美海域防务;

东海舰队驻扎在南大营,负责东南海域防务;

南海舰队驻扎在欧亚运河,负责运河安全;

北极舰队驻扎在通古斯城,负责北极海域防务;

海军预备军团则暂时派驻东胜神州,负责来回转运物资。

这样布局下来,无论哪里出现问题,短时间内最少都可以聚集五十万以上的大军,可以说整个大明已固若金汤,整个世界也皆在掌控

第十八卷第八十六章神州乐土大结局

册立太子,赏赐群臣,安排防务,这些事情完成以后,朱慈炅整个人都轻松了下来,他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好好享受一下当皇帝的生活了。

当然,享受生活也不等于是不理国事,很多事情他还是要考虑的,只是时间没有那么紧迫了,一切都可以慢慢来了。

崇正十九年,他主要精力都花在后宫上。

呃,好吧,其实他主要是在休息,休息之余顺带教育一下子女,比如,教导一下太子朱和堭治国之道。

崇正二十年,休息了一年之后,朱慈炅开始关注北美殖民地的发展。

首先,他令卢象升与印第安部落展开协商,划分区域,将印第安部落的领地、大明的直属殖民地还有各等爵位的封地全部划分出来。

然后,升他令兵部加快征召速度,将剩余的几十万户屯卫尽快组织起来,派往北美,完成整个殖民地的驻防;

然后,他又下旨在大明本土和各藩属国征召移民,迁往北美大陆,对那边进行全面开发;

最后,他还联合西班牙和葡萄牙,挖通了巴拿马运河,将太平洋水域和大西洋水域连接起来,让东西方交通变的更加方便。

崇正二十一年,他又令兵部开始统计正规军团和屯卫户籍,开始对屯卫进行调整。

其中,秦军、边防军第一军团、边防军第二军团、边防军第三军团、边防军第四军团、东江军和定辽军将士的家属全部迁往西伯利亚平原;

还有关宁军、辽东军、陕西预备兵团、山西预备兵团和河南预备兵团将士的家属尽量迁往西伯利亚高原;

还有远征军第一军团、远征军第二军团、江南预备军团、广南预备军团和云南预备军团将士的家属尽量迁往南亚各行省;

还有天雄军和忠勇军将士的家属尽量迁往北美殖民地;

还有禁卫军第一军团和禁卫军第二军团将士的家属尽量迁往京城附近各行省。

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方便这些军团将士轮流回家探亲,毕竟这些军团以后基本上就是在这些地方常驻了,如果几年甚至十几年看不见自己的家人,他们能安心驻守才怪。

崇正二十二年,他开始回忆后世的种种技术和产品,亲自编撰了一本科技发展之路,作为大明今后科技发展的指导刚要。

这其中,有飞机、有手机、有电视、有电脑、有洗衣机也有电饭煲等等等等,只要他能想到的,全写进去了。

当然,他也不是万能的,这些东西的原理,他不可能都懂,他只能将自己懂得写出来,不懂的,就描述功能、作用等东西,总之,就是为了指明方向,让人少走弯路。

崇正二十三年,他组织成立大明科学院,柱国公徐光启任名誉院长,纪国公,内阁副总理大臣,工部尚书毕懋康任院长。

大明开始集中各领域的精英,讨论科技发展之路中描述的各种新鲜事物,建立项目,指定负责人,开始研究。

朱慈炅相信,做他们最终都能做出来,因为这些都是后世成功的东西,只是这个时间,不知道需要几十年还是几百年。

崇正二十四年,在他的全力推动下,第一代汽车引擎研制完成。

这款引擎以汽油取代蒸汽带动多路活塞,提供动力输出,动力更加强劲;

这款引擎大大减轻了动力装置的重量,同时也大大缩减了动力装置的体积;

这款引擎大大降低了汽车的制造成本和操作难度,使汽车进入千家万户变为可能。

同年,第一款轻便汽车问世,虽然这款汽车载重只有五百斤左右,只能载两到三个人,时速也只有三十公里左右,远远无法和后世的汽车相比。

但是,毕竟实物已经做出来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发展就简单多了。

崇正二十五年,王徵主导完成新型蒸汽轮机的研制,这种蒸汽轮机比蒸汽机动力更大,运转更快,轮船的速度因此倍增,大明不管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因此倍增。

崇正二十六年,徐孚远主持的有线电话项目研制完成,大明从此进入即时通话时代,各种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这使得大明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再次暴增,远远将世界各国甩在了身后。

崇正二十七年,第一届全球书画大赛在大明京城举行,各国书法家和画家踊跃参加,汉字和水墨山水画再次在世界掀起一股热潮,汉语成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第二语言。

崇正二十八年,年仅十六岁的太子朱和堭继位,改元平和。

平和,取中正平和之意,朱慈炅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循规蹈矩,踩着自己留下的足迹,继续发展下去,让大明帝国越来越富强。

这一年,朱慈炅才三十多岁,他之所以这么早就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倒不是因为他累了,也不是因为他倦了,他主要是想看看,没有他在,大明能不能继续平稳的发展下去。

如果不行,他还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