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朱慈炅令卢象升和秦良玉等将领联合编制的步兵操典,那更是介绍热武器作战方法的经典著作。
最后,孙元化、卢象升、孙传庭、秦良玉等人挑选出总共八本兵书作为大明陆军军官学院的教程,并奏陈皇上,请皇上定夺。
这次朱慈炅并没有马上批准,倒不是说他对这些兵书不满意,主要是他们选的兵书太少了,准确的说是介绍热武器作战方法的兵书太少了。
为此,朱慈炅特意召集孙元化和卢象升等人前来商讨,解决兵书不足的问题。
于是,又一次御前会议召开了,参与人员不多也就孙元化、卢象升、孙传庭、秦良玉和曹文诏,地点就选在乾清宫,朱慈炅的私人书房。
大家都明白,皇上迟迟没有将大明陆军军官学院的教程批示下来,肯定是这些兵书不合皇上的意,果然,会议一开始,朱慈炅便开口问道:”初阳,还有没有别的关于火器作战的兵书“
孙元化闻言,心里咯噔一下,他也知道,关于火器作战的兵书太少了,问题不是他不想找,实在是没有啊。
他惶恐的道:”皇上恕罪,微臣翻遍了历朝历代关于兵书的记载,实在是找不出几本关于火器作战的兵书。“
朱慈炅闻言,淡淡的道:”这也不能怪你,火器出现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而作为主要作战武器的时间更短,找不到相关兵书也是正常的。“
孙元化闻言松了口气,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兵书只有那几本,让他去找更多的,那根本就不可能嘛。
朱慈炅口气一转,继续道:”但是,现在大明不管陆军还是海军装备的基本上全是火器,欧陆列强的主要武器也是火器,以后武器装备的发展方向也是以火器为主,要培养火器时代合格的陆军军官,光是步兵操典、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显然是不够的。“
众人闻言,无不面露愧色,是啊,现在战场上用的都是火器,但是介绍火器作战的兵书却没几本,这样怎么培养出合格的军官。
朱慈炅扫视了一圈,见众人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不由鼓励道:”大家不要气馁嘛,这其实是件小事。“
这还小事呢,大明陆军军官学院培养出来的军官可是大明陆军未来的骨干,如果没培养好,可直接关系到大明陆军的战力,用孙子兵法里面的话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可是关系到大明生死存亡的大事。
朱慈炅的意思并不是说军官培养的事情是小事,他紧接着解释道:”兵书不够,可以编嘛,诸位都是久经沙场的宿将,编一两本兵书应该不是很难吧“
众人闻言,无不陷入沉思。
对于他们来说,编本兵书是不难,他们的作战经验可不是盖的,而且他们也不是没文化的莽夫,像卢象升和孙传庭可都是进士出身,但问题是编些什么好呢
半饷之后,卢象升终于忍不住小心的问道:”皇上,请恕微臣愚钝,这战场之事纷繁复杂,要全部写出来,没得几年甚至是十几年恐怕成不了书,这样的话,是不是有点迟了呢“
朱慈炅闻言,摇头道:”不用全写出来,缺什么就写什么嘛,比如说,现在大明的火药武器层出不穷,恐怕很少有人全部都会操作吧,这就是个问题,可以编一本火器基础来介绍这些武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和维护方法等,这样所有培训出来的军官不是就能懂得各种武器的运用了。还有,装甲战车也将成为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而所有兵书上都没有关于装甲战车战法,你们可以编一本装甲战车战法来介绍一下嘛。还有,现在火枪和火炮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你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步兵操典改进一下嘛,这样一来不就差不多了“
众人闻言,无不点头不已,的确,没必要什么都写出来,很多兵书都是互补的,只要把其中缺乏的写出来就行了。
最后,朱慈炅征询了一下大家的意见,确定下来,由孙元化和秦良玉负责编写火器基础,由孙传庭和曹文诏负责编写装甲战车战法,卢象升事多,提供一些参考经验就行了。
至此大明陆军军官学院的教程最终确定下来,总共十本,分别是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尉缭子、司马法、步兵操典、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火器基础、装甲战车战法,军事理论和火器作战方法各五本,理论与实际结合,可谓相得益彰。
第十七卷第七十一章渡过冰河大明兴
崇正十五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几年下的更大一些,刚进入十一月,京城便下起了鹅毛大雪,而且一下就是几天,地上的雪越积越厚,足足积了一尺多深还未曾停歇。
如此大的降雪,在京城甚至在整个北方,几十年都未曾出现过了,这预示着千年都难得出现一次得小冰河时期终于过去,也就是说,北方的旱灾要彻底结束了。
为什么说京城下大雪反而预示着小冰河时期过去了呢,这主要是从降雪量来判断的,小冰河时期最大的灾害就是气温下降,降水带南移,导致北方干旱。
往年这个时候应该是岭南下大雪,而京城下小雪甚至不下雪,但现在却是京城在下大雪,而岭南那边还没有传来下雪的消息。
这一场自然灾害的确把大明给整惨了,在崇祯朝,可以说小冰河时期造成的干旱直接导致了大明朝的灭亡,在崇正朝,虽然朱慈炅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不断推广抗旱农作物,甚至大明还将整个南亚和东南半岛都收入囊中,但是,这场自然灾害对大明造成不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