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士兵纷纷翻身上马,随着他打马向明军大营奔去。
打马奔行了大约两个时辰,明军大营在望,这里位于鄂毕河支流雷姆河上游,正是西域荒原和西伯利亚平原交界处。
只见一条百余米长的钢铁大桥横跨雷姆河两岸,在雷姆河北边大概十里处一个崭新的火车站已经建成,以火车站为中心,东南西北四面都在修筑城墙,黑压压的数十万人正在紧张有序的忙碌着,一座能容纳五六十万人口的大城池已经慢慢露出雏形。
城池四周密密麻麻的全是明军的军营,连绵足有百里,潘风虚弱的抬头看了一下前面的大营,扯了扯缰绳,稍微调整了一下方向,打马向中边偏西的一个营门奔去。
很快,营门已近,他抬了抬手,六十余骑随着他慢慢降低马速,好让营门口的卫兵看清楚他们的样子。
潘风在边防军第二军团也算是比较有名的将领,站岗的卫兵自然认识他,当他们穿过营门的时候,分列两边的卫兵不但没有阻难,还拱手齐声道:”潘将军。“
潘风点了点头,带着手下慢慢奔入大营,入营后他便用嘶哑的声音下令道:”你们速速回营疗伤。“
说罢,他便打马直奔中军帅帐,而他后面的骑兵则齐齐向右一拐,很快就消失在密密麻麻的营帐中。
此时,边防军第二军团主将马祥麟正笔挺的站在帅帐中一个大木桌前面,皱眉盯着桌子上的地图,而桌子两边,有两个士官正抬着尺子在地图上比划,并时不时比照着桌边的几张小地图用细毛笔在大地图上添加着一些什么。
这才不到一天时间,东边已经发现敌人五座棱堡,西伯利亚之战恐将艰难无比啊。
正当马祥麟皱眉思索的时候,帅帐外传来一阵马蹄声,不久,马蹄声止,帐外的亲卫齐声喊道:”潘将军。“
紧接着,腰缠绷带的潘风疾步走进来,单膝跪地朗声道:”末将潘风,参见马将军。“
马祥麟一看他腰间那块巨大的血迹,不由疾步上前一把将他扶起来,关切的道:”疯子,你这是怎么了“
潘风摇头悲声道:”末将在发现敌人一座棱堡时,右后方突然窜出来两千余敌骑,要不是关步他们舍命相阻,末将恐怕也回不来了。“
马祥麟闻言,拍了拍他的肩膀叹息道:”为国捐躯,虽死犹荣,节哀。“
潘风默默的点了点头,从怀中掏出染血的地图,双手呈给马祥麟,同时,低沉的道:”将军,这是敌人棱堡的位置图,这个棱堡是一座三层棱堡,看那规模足足能驻扎上万守军。“
马祥麟接过地图,展开仔细看了一下,随后便直接交给后面绘图的两个士官,并下令道:”快把位置算出来,汇报给孙副帅。“
说罢,他又转头关切的道:”疯子,你的伤要不要紧“
潘风摇头道:”将军放心,末将并没什么大碍,不知其他各路情况如何。“
马祥麟再次叹息道:”唉,这次怕是有点麻烦了,才回来十多路侦骑就发现敌人六座棱堡,不过你发现的这座是最大的,其他棱堡最多都只有四五千人规模。“
这次的确是麻烦了,身处中军帅帐的孙传庭此时也是眉头深锁,这才一天不到,边防军第一军团和边防军第二军团的侦骑竟然发现沙俄十余座棱堡,这西伯利亚平原简直是棱堡遍地啊
第十七卷第十三章经纬度坐标
棱堡起源于十五世末初的欧陆,到大明崇正年间,棱堡已经历经了一百多年的历史。
火药武器的出现,使得原来横平竖直的城池变成了层层叠叠的棱堡,棱堡的出现同样也使得欧陆战争的主要形式从野战转向围攻战,由于棱堡的防御力超强,欧陆各国都热衷于修筑棱堡,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法国,在边境修筑棱堡要塞在接下来几个世纪里都是法国的一大特色。
但是,要说到修筑棱堡最多的,或者说使棱堡达到最大化效果的,当属沙皇俄国。
当欧陆各国纷纷建造坚船利炮,满世界到处殖民时,沙皇俄国却在默默的沿着陆地向东扩张,他们先后灭掉了金帐汗国、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西伯利亚汗国,领土面积急剧扩张,所获得的利益丝毫不下于满世界到处抢占殖民地的欧陆列强。
在对游牧民族的战斗中,他们发现了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那就是,棱堡是骑兵的克星
应该说,普通的城池也是比较克制骑兵的,但是,一旦骑兵数量超过城池守军的五倍,硬攻的话,还是能攻下来的,但假如是棱堡的话,就算骑兵数量超过守军的十倍,如果没有比守军更先进的火药武器,也很难把棱堡攻克。
游牧部落自然不可能有比沙俄更先进的火药武器,所以,沙俄凭借棱堡简直打得各个以游牧部落为主的蒙元汗国找不着北。
正是由于棱堡易守难攻,游牧部落机动性强的最大优势被死死克制住了,只要一路将棱堡修过去,卡住水路要道,骑兵的机动性再强,也是死路一条。
沙俄在入侵各大汗国的过程中,已经尝到了棱堡的巨大甜头,如果大明不来,他们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哈萨克汗国,在史料记载中负责制定入侵哈萨克汗国计划的沙俄参政院秘书处文官基洛夫曾经提出了一个建议,他的建议很简单,就是在奥伦堡与咸海短短一千多里的距离间修筑45座棱堡,沙俄对棱堡的狂热程度可见一斑。
当然,现在明军已经大军压境,他们估计是没有机会入侵哈萨克汗国了。
不过,他们当初入侵西伯利亚汗国时修筑的棱堡还在,而且,为了抵御明军,罗佐夫还命令戈洛文和弗兰茨别科夫冒着严寒,在西伯利亚平原疯狂修筑棱堡,所以,孙传庭派侦骑一查探就发现,整个西伯利亚平原几乎遍地是棱堡
虽说明军不是游牧部落那种拿着冷武器的骑兵,大明的火药武器也比沙俄先进的多,但是,面对棱堡也是比较头疼的,因为棱堡实在是太难攻打了。
大明唯一一次正面攻克棱堡的记录就是崇正七年收复东番时攻克了荷兰人的热兰遮城堡,不过那次的攻城并没有什么借鉴意义,因为明军是用俘虏当肉盾绑在攻城车上吓的守军不敢开炮,然后再用手雷出其不意的突袭了一波才冲进去的,而且那个时候热兰遮城堡里的荷兰守军总共才五百人,明军光陆军就有十五万,还有超级战列舰配合,双方实力相差太悬殊了,荷兰人根本就不可能守的住。
这次就不一样了,明军查探到的沙俄守军就有将近五十万了,每个棱堡里面不可能只有几百人,而且沙俄也不是只有一座棱堡,而是遍地都是棱堡,明军如果全面进攻就很难取得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而如果各个击破,敌人又可能随时支援,或者从后面偷袭,毕竟他们对地形比明军熟悉的多。
到底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