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教使黄道周虽然是个博学鸿儒,但他更是一个典型的儒学狂热分子,现在有机会传播圣贤之学,教化蛮夷那还不下死力,这次属国朝鲜科举一应事宜完全遵照大明的科举制度执行,敢不执行,大明二十万大军可不是摆那里看的。像他这种偏执的狂热分子发起狠来,那可比屠夫还恐怖,拒不执行的,杀;敷衍搪塞的,杀;有意拖延的,杀;妄图欺瞒的,杀;想蒙混过关的,杀。
杀的曹文诏和毛文龙这样的猛将兄心里都发毛了,看见他就怕,尼玛,这家伙就是个疯子,惹不起俺们躲
连大明的一品武将都怕了他了,朝鲜国王和大臣们对他的畏惧可想而知,在他疯狂的高压政策下,像生员资格考试这种全国性的大考竟然都被他整的一点问题都没有。要知道朝鲜王朝虽小,那地方的编制可一点都不小,总共有十三道,两百多个州府,两千多个县,生员资格考试那可是分县试、府试和院试的,黄道周手下的宣教使团总共才几十个人,连每个州府派个人监督都做不到,他是怎么把这个生员考试整的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呢
很简单他就把住最后各道的院试这一关就行了,参加院试的童生有没有作弊,是不是通过县试和府试选拔上来的,从他的答卷上一眼就能看出来。文章写的狗屁不通的,字写的惨不忍睹的,能通过县试和府试那就是来鬼了,肯定是作弊的,全部拖出去砍了,凡是有问题的县府全部重考
不得不说,有时候做事还真怕那种较真的,作弊就是死,谁敢作弊啊。
其实那会儿朝鲜官员的汉语水平还是不错的,生员资格考试有一大半都能过,那个时候朝鲜文推广的时间还不长,没有一点底蕴,有时候表述一件事情都要搜肠刮肚想半天,所以一般官员还是习惯用汉字来表述。
不过获得生员资格也就是个秀才而已,秀才在大明那只能当七品以下的小官吏,黄道周可是死板的很,大明是这样,朝鲜也要这样,要想当七品以上的官员,继续考,不然就给你撸了
不过黄道周也不是那种只知道棍棒伺候不知道给点胡萝卜的白痴官员,按大明的惯例获得生员资格的秀才在乡试之前是可以去州府县的学院里学习的,朝鲜可没这些学院,他直接派出宣教使团的博学鸿儒赴各道首府开设学院,教授生员,完全把他们当大明的秀才对待。从这点上来说,他的疯狂也只是对那些不听话的人,对于听话的他还是比较好的。
乡试按大明的规定是在八月份举行,是集中到各道首府考试的,这下就更脱离不了黄道周的掌控了,乡试完全由宣教使团的大明官员主持,那就真的跟大明的科举一模一样了。
不过乡试中举的举人在大明最多也只能当五品以下的官员,要想当五品以上的官员那还得继续考。
接下来就是会试,会试一般都是过完年后,来年的二月份在京城举行,不过这次情况特殊,黄道周倒没有违背朱慈炅的意思硬要把朝鲜的这些举人拉到大明的京城去举行会试,而是直接安排在朝鲜的王京举行,由他自己亲自主持。
会试考出的贡生其实就已经是进士了,只是还要通过殿试排定名词,由皇上亲自授予进士头衔。
要说朝鲜这会儿五品以上的官员有多少,那可比大明差不了多少,大明是六部两京十三省还有都察院、国子监、詹事府等单独的衙门,朝鲜这也有六曹十三道还有司宪府、司谏院、承政院等单独的衙门。除了没有南北两京,其他几乎都是照搬的大明官制,也就是说进士起码要上千才行,黄道周会开这个后门吗那真是门都没有,他严格按大明的标准,最后挑选出来的进士还不到一百人
按黄道周的说法,你屁大个藩属国,还没大明一个行省大,要这么多五品以上的官员干嘛他直接一封奏折发到朱慈炅手上,建议按大明行省的标准定属国官员的品级,三品以上最多十人,五品以上最多五十人。
这点朱慈炅倒是蛮赞同的,就是要让他们把藩属国当成是大明的一个行省,如果他们老认为藩属国是独立于大明之外的一个国家,怎么会归心
他一道圣旨下去,藩属国按大明行省标准定官员品级,没有一品,最高二品,其他依次往下排。
有了圣旨黄道周自然是雷厉风行,所有朝鲜官员,全部降级,俸禄发多少那是你们藩王的事情,但品级必须按大明的标准定。也就是说,朝鲜官员的权力和收入其实都没有变,就是品级降了。
对于黄道周这个口口声声称自己是讲仁义道德的君子,杀起人来却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屠夫,朝鲜国王和官员们那是怕到骨子里去了,要品级还是要命,这个问题不用多想,一般人还是要命的。
有人要问了,你这样折腾人家,人家不会反抗吗
反抗自然是有的,但大明二十万大军在那里压着,他们是掀不起什么浪花的,像满清入关的时候,八旗兵马全部加起来都不到二十万,中原将近亿万人口又掀起了什么浪花
第九卷第五章明皇亲临藩王震惊
大明崇正皇帝将亲临朝鲜王京汉城主持乙亥恩科殿试,这个消息是大明宣教使黄道周亲口告知朝鲜国王绫阳君李倧的,自然不是假消息,一时之间整个朝鲜朝堂上下都震惊了,大明皇帝君临藩王属国这是整个大明历史上都没有过的大事,在朝鲜的两千多年历史中都没有中原王朝的皇帝降临过,该用什么样的礼仪,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要说朝鲜王朝虽然实质上并没有把自己当大明的一部分,但表面文章还是做的很好的,历经一百多年朝鲜王朝的事大主义在形式上是非常完备的,比如说恭迎,当宗主国明朝派遣册封使、吊祭使等使节抵达朝鲜王京首都汉城时,朝鲜国王必须亲自前往西郊迎恩门,举行盛大的“迎敕”仪式。但那是大明的使者啊,可不是大明皇帝陛下,那么大明皇帝陛下来了,朝鲜国王不说从大明京城开始恭迎,最少也要到藩国的边界去恭迎吧。
还好,黄道周告诉他们皇上是坐船过来的,去仁川港恭迎就行了,不然这冰天雪地的,从汉城到辽东边界怕得走上个把月,这仁川港就不一样了,也就四五十里路走再慢一两个时辰都能到。
至于礼仪,到底要用多高呢为此绫阳君李倧召集群臣商议了几天都没商议个结果出来,他们甚至提出要把红地毯从仁川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