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7(2 / 2)

朱慈炅大概回想了一下,答复道:“用两寸厚的木板就行了,你总不会在上面堆几十万斤东西吧,至于这个铁条,几万斤的东西用两寸见方的铁条就够了。”

宋应星有点跃跃欲试的道:“不知皇上还有什么事没,如若没有那微臣现在就去做。”

朱慈炅挥手道:“去吧,做好了,试一试再来告诉朕效果如何。”

宋应星立马急匆匆的告退了,其实这个问题他也想过,奈何古代还很少有用纯铁做车轮的,所以一开始他的方向就错了,四轮车他也做过,推起来的确不怎么费劲,但那车轮的大小和承重能力就决定了那四轮车不适合在车间使用。要知道古代的木制车轮差不多都是直径一米多的大轮子,四个轮子的车最少有三米长一米多宽,而且还只能运一两根炮管,多了轮子就承受不起了。他现在一批可是铸造一百根炮管,所以车间里面最少要做五十辆这样的大车子,那样的话,过道基本就被堵住了,反而影响效率,所以他试了试就放弃了,费劲就费劲吧,总比把车间堵住好。

这次就不一样了,按皇上的说话,推一两根炮管的小车做四个巴掌大的铁轮子就行了,这样做个一米多长刚好能把炮管放下就行了,就算是五十辆也占不了多少地方,至于大的轨道平板车,好像按皇上的说法,一次放上去四五十根炮管也是可以的,就是不知道到时候推不推的动。

宋应星本来就对这些有助于提高生产力的东西感兴趣,要不他就不会去编什么天工开物了,所以皇上提出这个方案以后,他就迫不及待的跑回去试验起来。

车轮和方铁这些东西都很简单,铸个大概的外形,然后去车几刀,铣几刀基本就成型了,两寸厚的木板也不难找,轴承也有现成的,所以第二天他就把东西全准备好了,组装是有点麻烦,毕竟第一次做,在各部件的连接上总会出现一点小问题。不过这个难不倒他,谁叫他床子多,人也多呢,所以第三天他就把小平板车和轨道平板车都做出来了。

他首先试了试小平板车,一根一千来斤的四一七式榴弹炮管一个人拉起来竟然不怎么费劲,两根的话一个人拉就比较费劲了,但拉还是勉强拉的动的,那种四个木轮子的大车就不一样了,一根炮管一个人勉强拉的动,两根炮管就必须两个人,在这两个方面四个铁轮子的小车都完胜,再加上他小巧的体积,宋应星决定,这种小推车,所有车间都配上。

第七卷第六章研制成功

试完小推车就是试轨道平板车了,机加工车间都是石板,埋铁条不是一下两下就能搞好的,他直接就在外面的土路上挖了两条浅坑把铁条埋的与地面差不多平,然后把大平板车推到铁条上,接着就开始往上面加炮管。

一根炮管一个人推很轻松;

两根炮管一个人推还是很轻松;

三根炮管一个人推还是很轻松;

到五根的时候一个人推就有点费劲了;

到十根的时候一个人推就相当费劲了,但竟然还推的动

再往上加,就必须两个人推了,不过一直加到二十根两个人竟然还推的动

这东西简直太方便了,宋应星决定,所有车间主道还有车间之间的连接通道全部埋上轨道,这种大车做个几辆,这样整个工厂的零部件转运效率简直提高了十倍还不止

第二天他就屁颠屁颠的跑去找皇上汇报情况了,把这轨道平板车好一顿夸啊,最后总结起来就是:皇上真乃神人也。

朱慈炅听的只想翻白眼,他让宋应星试制轨道平板车是让他往蒸汽动力上想,这货想的完全不是这个方向,他就想着这轨道平板车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这有什么神奇的,就是一个摩擦力不一样而已,木制轮子跟石头地面肯定是有摩擦力的,而且东西越重摩擦力越大,这铁轮子和铁轨道之间摩擦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要不把轨道压变形摩擦力就不会增加,推起来自然轻松,少见多怪。

见这货完全想不到点子上,朱慈炅只得无奈的提醒道:“如果在平板车中间加四个轮子,然后用活塞推动这四个轮子会怎么样”

宋应星闻言先是眼睛一亮,然后又黯淡下去,他说出了自认为最关键的问题:“皇上,请恕微臣放肆了,那样的话蒸汽管道没法接啊,车子一动,送蒸汽的管子就断了。”

朱慈炅摇了摇头,大声鼓励道:“要发明出新的东西就要大胆猜想,小心求证,你不能按常理去想,要大胆的想,不要怕想错,就怕不敢想。”

宋应星闻言,用不可思议的语气道:“皇上,您不会是想要把锅炉放车上吧,那么大的东西,得造个多大的车啊”

总算想对方向了,朱慈炅兴奋的道:“要多大,总不会比朕的乾清宫还大吧,做大点有什么关系,又不是做不出来。”

宋应星想了想,的确也没多大,做肯定是做的出来的,但那重量,他又有点犹豫的问道:“皇上,那车轮岂不是要做水盆那么大,那铁条岂不是要做大腿那么粗”

这就对头了,朱慈炅激动的道:“对啊,对啊,就做那么大,难道不行吗”

宋应星闻言一愣,渐渐的他的眼睛终于重新变亮了,而且越来越亮,对啊,谁规定不准做那么大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