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和东厂的高手就让王征南带着算了,以前朱慈炅还想把他培养成一员虎将,现在他改变想法了,大明并不缺虎将,多他一个也不多,少他一个也不少。倒是他的身手,不当保镖实在是浪费了,所以朱慈炅干脆将他调到锦衣卫,也给了个千户衔,这次就让他负责外围的保护。
这还只是随行保护和照顾皇上日常生活的,御驾亲征随行的文官和武将也是少不了的。
这文官倒是意思一下就行了,毕竟是去打仗,带多了文官也没用,最后朱慈炅就点了兵部右侍郎孙元化一个文官,孙元化好歹是个火炮专家,带上他朱慈炅就不用亲自去指挥火炮了。
至于武将,那自然是越多越好,但朱慈炅发现现在他身边现在还真没什么武将,唯一的大将秦良玉还必须留守京师,剩下的除了史可法,其他一个都不在但这史可法现在可还是个新丁,基本上没指挥过作战,还不能算是猛将呢。
朱慈炅瞬间尴尬了,御驾亲征竟然没有猛将随行,那怎么行,他直接令沿途驿站八百里加急通知秦翼明和秦拱明,快马加鞭,十天之内一定要赶回京城
随行人员基本上就是这么多了,最后就是随驾的军队了。
说到这个军队的问题,朱慈炅更尴尬了,除了五万京营精锐,他竟然无兵可用孙传庭的天雄军什么时候能赶到遵化还是个未知数呢,难道要他在遵化等吗这个自然是不行,他能等,祖大寿那等不起啊他不得不又令沿途驿站八百里加急通知孙传庭,急行军,能走多快就走多快,十五天之内一定要赶到遵化
就算加上孙传庭的十万天雄军,这次朱慈炅御驾亲征也只有十五万军队,可以说是大明历史上最寒酸的御驾亲征了。不过他这次主要是去救祖大寿,顺带教训一下皇太极,倒没想着一下就把皇太极干趴下,十五万人勉强也够了。
再说他还有杀手锏呢,最新型的榴弹炮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就算只有七十门,用的好了完全可以轰的皇太极屁滚尿流
安排好一切,朱慈炅就只能耐心的等待了。
第七天,第一批五十门四一七式榴弹炮试射完成,最后合格三十五门
第九天,秦翼明赶回京师,朱慈炅总算免去了没有猛将随行的尴尬
第十天,秦拱明赶回京师,有了这两兄弟撑面子,武将就算凑合着够了
第十四天,孙传庭率十万大军赶到遵化,十五万大军算是到齐了
第十五天,第二批五十门五一八式榴弹炮试射完成,最后合格三十二门
第十六天一大早,辰时,五万京营精锐整齐的排列在德胜门外,朱慈炅在一千多锦衣卫和东厂高手的簇拥下,坐着三十二人抬的龙辇来到五万大军的正前方。大路两侧,朝廷官员跪了一地,摄政王朱由检和内阁首辅徐光启好一阵啰嗦才不舍的离开龙辇两侧,朱慈炅掏了掏耳朵,正要下令全军出发,一个八人抬的大轿却飞速赶来。
朱慈炅不得不无奈的摇了摇头,一屁股坐下来,盯着天空直翻白眼。这会儿敢来挡驾的自然只有镇南王世子郑森了,大轿被外围的锦衣卫挡住之后,郑森拉着柳如是飞快的跑到龙辇下面,大喊道:“皇上,您什么时候回来啊”
徐光启赶紧跑上去,一把拉住他,在他耳边嘀咕起来。
朱慈炅这个气啊,不是让宫里的太监宫女都不要告诉他吗,这小子怎么还是知道了。唉,估计是早上秦明月和朱慈炅没有和他一起练功让这个机灵鬼给猜出来了。
郑森一出现,整个场面立马有点不协调了,还好,郑森被徐光启给劝服了,跪在地上大声道:”祝皇上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朱慈炅闻言,眼珠子一转,朗声道:“好,说的好,马到成功,朕就赐你成功二字为名,以后你就交郑成功吧”
郑成功,这名字取的好啊,徐光启又低声对郑成功说了一句什么,郑成功立马朗声道:“多谢皇上恩典。”
想到郑成功的丰功伟绩,朱慈炅一时豪情大发,不由把手一挥,朗声道:”出发。“
就这样,崇正皇帝开始了征讨后金的伟业,后世史书一般称之为第一次讨伐后金。
五万大军,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再加上随行的太监、宫女、护卫还有火炮,大军的行进速度比较缓慢,第三天才赶到遵化。
这个时候孙传庭早已率十万大军在城外列阵相候,连镇国公孙承宗都率领五万辽东军赶过来了。
朱慈炅大驾刚到遵化,孙承宗便独自一人来到龙辇前,跪地大哭到:”微臣有罪啊,劳烦皇上御驾亲征。“
朱慈炅被他这一哭搞的措手不及,这龙辇太高他又跳不下去,他只有起身走到龙辇的最前方,安慰道:”太傅不必自责,修堡垒并没有错,只是这建奴太猖狂了,竟然敢肆无忌惮的围我大军,真当大明怕了他吗朕早就想教训他们了,只是一直没有好机会,这次正好,他敢孤军前来围城,正好让他见识见识我大明的厉害。“
孙承宗闻言一愣,这跟他想象的剧本不一样啊,难道皇上真的早就想教训建奴了
朱慈炅见他还不起来,只得一抬手,朗声道:”好吧,朕赦你无罪,起来吧。“
孙承宗这才感激涕零的爬起来,躬身站在那里,等候朱慈炅的圣谕。
朱慈炅虽然表面一副淡定的模样,其实他内心还是有点焦急的,他一看太阳的位置,这还不到中午呢,干脆赶紧赶路得了,祖大寿那可被围了快一个月了,万一出点什么意外,那可就麻烦大了。
于是,他对孙承宗道:”太傅,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