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1 / 2)

总结

现在筹备新书,这本书本来计划是三月三十一“完结”的,从月球归来之后,直接以走大纲的形式把后面的思路交代一下。

但在月底发现,居然还有读者在投月票,比我预料的多不少,我便想着,在新书正式上传之前,继续保持这本书的更新吧。

……

总结这本书,和上一本作对比,唯一有进步的地方,就是这本书的结构更完整,嗯,这也是唯一的进步了,至于其他,真是一无是处。

这本书在第一章诞生之时,就已经有了一个大框架还算完整的结构,汲取上本书的教训,不贪多,只会详写三个世界,一是杓山世界,一是太阳系,一是众神世界。

我粗布估计,要想比较完整的写出心中构思,每个世界大概都需要投入150万——200万之间的文字,总共得需五六百万的篇幅。

杓山世界的剧情其实还有很多未曾展开,大概也就进行了二分之一弱的程度,修行界从传统模式向科学修行、工业化修行模式的转变,正道与外道之间相处新模式,红尘道的全面崛起,蛮巫一族,蛮兽进入群星殿……等等。

太阳系内的剧情,又分为地星线和除地星以外的其他线,前者只是草草展开,连续多次被审核之后直接走大纲,除地星外的其他线则更是只薄薄的蒙了一层皮。

单是罗凯这条线,构思的时候,部分借鉴了阿凡达的灵感,若是完全展开,会有一场从火星最底层爆发燃烧的大起义。

而除地星外的整个太阳系,本身是作为战场而存在的。

要把这三个世界写出来,真不是一个小工程,哪怕日更万字,也得一两年时间。而且,这种创作激情,没有正面刺激,真的很难长久。

修行阵营这边,我是想将《修真世界》里那种修行者军团化的模式挪移到星际背景下,科技阵营这边,在构思的时候,我想到的是当年看《冒牌大英雄》中那几场看得浑身起鸡皮疙瘩的星战。

哎,现在说个马后炮的话,其实这本书直接写成异类成道,按照经营种田流来写,写起来还更简单,成绩大概率也会更好。

总结就是,除非是天赋异禀,出道就成神的天赋型创作者,“我想写什么”是大神甚至白金的专利,“读者喜欢看什么”才是现在的我应该去努力的。

……

因为有关这个世界的构思,很早以前就有,是想单独成书的。

除了野心、骨子里的文青这些毛病外,对于“新瓶旧瓶,老汤新汤”的过分在意,在构思创作时也是不可取的。

而以我去年十二月阳了之后的状态和急转直下的成绩,我是真的坚持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