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众人一股脑的跟他吵了起来,一时间整个政事堂乱成了一锅粥。
其实秦浩也没想一步到位,尤其是第三条,直接改革选官的根本制度,怎么可能一个草诏就解决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呗,其实国家大事和做买卖有时候真是一样一样的呢。
吵呗,拍桌子踹椅子,引经据典歪理邪说,一边骂娘一边撸胳膊挽袖子,吹胡子的瞪眼睛的,反正大家吵的贼热闹。
今天的秦浩,还是第一次火力全开的去怼人,让一向习惯了他的温良恭俭让的这些宰相极度不适应。
这时候,秦浩迁移政事堂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他吵起来底气足啊一个人顶仨人使,四大宰相中褚遂良下课长孙无忌不在,就于志宁一个人跟他能支应两下,至于剩下的那些人,谁要是跟秦浩吵急眼了,秦浩一句百试百灵的一招鲜就要怼了过去:你是参知政事么
然后,那人就没电了,秦浩是真敢把你扔出去啊。
神特么参知政事啊,这两年大佬死的一个接一个的,李世民又瘫痪,谁顾得上这个了看秦浩这意思,逼急眼了他能把除了褚遂良之外的其他人全给赶出去。
这不是耍流氓么
最后,众人实在是没法了,只得勉为其难的先答应了第一条,也就是由唐俭出任侍中,算是默认了门下省以后养老的地位。
而剩下的两条,这些人是打定了主意,就算秦浩把他们都轰走也绝不松口了。
秦浩自然也明白见好就收的道理,第一条线答应了再说呗,唐俭当侍中,那不就是他以后为所欲为的意思么,时间还长着呢,以后再慢慢玩呗。
当天下班回了家,秦浩悠闲的看着几个小儿子小闺女在家里玩滑梯,贼高兴。
下人来报,长孙无忌找他。
“就说我不在,别让他进门。”
“这。。。。不让赵国公进门”
“啊,不让,他进来干什么好不容易有点时间陪我的大宝贝,告诉他,我说我不在。”
门外,长孙无忌脸都绿了,手上死死地握着马鞭青筋直露,强忍着一鞭子抽这门房脸上的冲动,转头就走。
秦浩的意思很明显,既然都已经撕破脸了,何必还留那点体面呢
长孙无忌越想越气,但基本的理智还是在的,他知道,这个时候千万不能乱,越乱越是容易出错,天底下所有小看他的人现在草都好几尺了,自己决不能气晕了头脑。
他知道,自己和秦浩两人水火不相容的争斗开始了,对方的意思很明显,连装都不愿意装了。
长孙无忌心中计算,就算秦浩一口气拿下中书和门下两省之权,势力山应该也还是稍弱自己一筹的,若圣人真有什么不测,起码在关中这片土地上,没自己的首肯他能压制的秦浩政令不出太极宫。
眼下,秦浩明显是在培养自己的班底,他是靠青帮起的家,陪着商人们玩了一辈子,大唐能有今天他功不可没,所以他最大的依靠只能是商人,是贸易,是四夷,这固然没错,却势必要将整个关陇集团都推到对立面。
而自己则是关陇贵族出身,二十年吏部尚书兼尚书右仆射,根基雄厚,如此一来,自己则势必要变成关陇贵族的利益代表。
换句话说,这并不仅仅是他与秦浩的斗争,更是关陇集团与商业集团的斗争,是旧势力集团与新兴势力集团的斗争。
这一战,你死我活。
。
第四百六十八章秦浩的底蕴
昭陵,魏徵的墓前。
也是巧,今天秦浩来的时候,魏叔玉正好在这。
“你来了”
“师兄。”
“给我爹上一炷香吧。”
秦浩点点头,跪下安安静静地上了香,张张嘴想说什么,却还是什么都没说出口。
魏徵临死前,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中书省,生怕未来天子不喜纳谏,会给这个部门削权,千叮咛万嘱咐的希望秦浩能帮他看着。
结果,却是秦浩亲手把这个衙门给废了。
任何的解释都是苍白的,他直到真正做到了这个位置,才知道了什么叫有进无退,面对长孙无忌的咄咄逼人,他除了这一招之外,真的没有任何别的办法了。
好半天,秦浩才起来,对着魏叔玉道:“师兄,对不起。”
魏叔玉摇摇头道:“朝政上的事,我不懂,我爹说得对,我就是个书生,你有什么话也用不着跟我说,跟我爹说就是,我爹收你做弟子,其实这么多年也没帮衬你什么,你能有今天,还是靠的你自己,所以你也不用有什么愧疚,想做什么就做吧,如今你想做什么,已经没几个人能阻止得了了,我爹已经死了,更阻止不了。”
“师兄,家里过的还好么可有什么需要”
魏叔玉摇头道:“家里有田有产,我还有爵位,衣食无忧,没人敢惹,想干嘛就干嘛,不劳秦相费心了,我还要给父亲丁忧,不送了,告辞。”
秦浩尴尬地张了张嘴,可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走了。
人家的意思很清楚,那点香火情,断了。
回到长安城,望着太极宫,秦浩呢喃地叹息了一声:“逆水行舟啊我真的,是为了自保。”
接下来的日子里,秦浩充分让长孙无忌认识到了什么叫做耍流氓。
侍中唐俭自然是就职了,但和之前众人想的一样,七十多的老头,真没那心力陪他们闹,况且当年他还欠过秦浩一个人情,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请假不上朝,即使人在政事堂,也是眼一闭坐那养神,好几次会开到一半的时候秦浩还得让人给他找条毯子,让他可以睡的舒服一点。
而只要长孙无忌人在长安,政事堂就绝不开会,除了真正的军国紧急大事之外,中书省绝不草诏,而只要长孙无忌人不在长安,不管有事儿没事儿,政事堂就必然开会,铁了心的膈应人。
而最无耻的是,甭管前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