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可不是个省心的主,恰恰相反,这货有时候挺二的。得是多缺心眼的人,才能在原本的历史上干出造反这种事啊,人家李世民敢玩玄武门之变,是因为人家有定天下之功,而且再不出手他就真没希望了。
而李承乾呢唯一的指望也就是一侯君集,最关键的是,他还真没到那份上,李承乾在狱中跟他爹哭诉自己是被李泰逼迫太甚不得不反,这在秦浩看来是非常好笑的,李世民或许是真的喜欢李泰,喜欢的不行不行的那种,但他又不是万历那个死心眼的白痴,否则李承乾都废了,为啥盘子让李治给接了就因为长孙无忌一句话
李承乾必定有大义名分,而且当太子已经十几年了,就在李泰呼声最高的时候李世民特意挑了魏徵做李承乾的老师,朝堂中几乎所有的老臣全都是站在他这一边的,李世民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根本不可能立李泰,否则他为了给李泰清路,得把魏徵和长孙无忌他们都给先杀了,到时候难道就靠李泰身边的那些官二代治国么要知道当时魏徵和长孙无忌都是仅次于房玄龄的忠臣,甚至房玄龄虽然没有明确的表态,但想来心里也是站李承乾这边的,这样的局势之下造反脑壳秀逗啊
所以,秦浩对李承乾很不放心。
既然原本历史上这货的脑壳秀逗过,谁能保证他这次就不会秀逗呢
墨菲定律,怕什么来什么,到了晚上,秦浩居然收到了李承乾的一封信,信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废话,但字里行间的意思,似乎是希望他能赶紧在南衙找个缺上班。
收到信,秦浩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找个机会外调,李承乾似乎已经是走火入魔了,哪怕让他回辽东也行啊。
秦浩觉得,自己得找个机会跟李承乾好好聊一聊,这货现在就是一时被权利给蒙了心了,如果是几年之前,自己有把握一定能把他劝住,而现在,还真有点说不好。
秦浩在大安宫里悠闲度日,可外面的事却并不会因为他的悠闲而停下。
洪门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商人率先将南亚的橡胶移植到了南诏,兵获得了成功,从此南诏变成了瑰宝,现在,整个南诏的经济全都在洪门的手里握着,所有的南诏人都在指着大唐人过日子。
同样的,洪门也在指着南诏人过日子,树砍下来容易运出来难,上下云贵高原死个把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且甘蔗得有人种,橡胶得有人割,这些事全都得靠人家南诏朋友来干,因此洪门反倒是从原先的奴隶贸易者变成了保护者,大大缓解了南诏的奴隶贸易情况。
至于岭南的甘蔗园,则把奴隶的缺口放到了东南亚,青帮和江南府兵的合流变得越来越严重,到处都是随船抓奴隶的捕奴队,东南亚许多地方的人口都被抓干净了。
可如今的大唐还在产业爆发期,东南亚的那点奴隶光给岭南一个地方用都不够,大唐的其他地方也同样缺人,这其中最缺人的,就是西域了。
武士彟死了之后,玄奘和大唐的联军并没有因此而受到什么影响,相反,侯君集这样的杀才一到,整个安西都护府的气质立马就跟着变了。
这可是李靖真传,论打仗的本事他连李勣都不怎么服气的,于是唐军在青藏高原上犹如疾风烈火,很快就把松赞干布给打服了,主动表示愿意接受大唐的领导,并真心诚意的希望可以归顺佛祖,听说在投降之前,他们内部好像还经历了一场政变。
松赞干布怎么说也是吐蕃的赞普,弄死他在政治上对大唐还是比较不利的,因为那地方他们大唐根本不可能派兵在上面常驻,除非有本事将他们彻底杀绝,否则这玩意没完。
于是,李世民同意了松赞干布的投降,并亲自封他为吐蕃赞普,还将一个宗室的女儿嫁给了他,看上去似乎和原本历史差不太多,但实质上却又差了很多。
至少,这次松赞干布肯定不敢再多娶一个尼泊尔公主,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藏传佛教了。
就这样,吐蕃和魔教的问题解决了,至少是明面上解决了,李世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太极宫边上几乎用金子修了一下大慈恩寺,又从陇右牧场中挑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只纯白的,一根杂毛都没有的白马,浩浩荡荡的一路西去,他要用最盛大的仪式,把玄奘法师给接回来。
不接不行啊,李世民扶持佛教是祸害松赞干布的,留这么个威望极高毫无争议的活佛在上面,那就是祸害自己了。
第四百三十三章危在旦夕的大唐
两个月后,玄奘法师归来,李世民率领文武大臣,亲自出城门十余里给接了回来,对这位国师表达了规格最高最隆重的敬意。
然后,就把人家扔大雁塔里翻译佛经去了,和尚也算是懂事,无特殊情况下真的就不出来了,倒是给李世民省了不少心。
时间就这么缓缓的,滑进了贞观十三年。
这一年要说大唐最大的改变,应该就是纸钞的发行了,发行纸钞必然就需要废除通用券,否则谁会用纸钞。
不可避免的,大唐的经济受到了不轻的震荡,不过终究还是勉强摆平了,李渊也笑着闭上了双眼,告别了这个他一手创建,再由他儿子带领走向了巅峰的世界。
李渊的死,甚至都没有让朝局发生什么变化,他死的很平静,大唐也很平静的迎接了他的死亡。
除此之外,苜蓿也终于在朝廷的大力推动下,成功的大面积种植了,大唐的马场产量翻了一倍,老百姓也过上了至少老人能吃得上肉的好日子。
这一切自然离不开波斯的大力支持,如今的波斯帝国,已经彻底倒向了唐朝这一边了,波斯王子甚至还领着一大票精锐来长安给李世民宿卫,有事没事的总愿意找秦浩喝点。
而吐蕃的情况,在侯君集的铁腕统治之下,已经彻底变了一番模样,吐蕃人民这才知道,跟特么侯君集比起来,武士彟简直就是特么的圣母。
武士彟生前,一直都惦记着恢复汉朝四郡,在西域这片土地上广泛的种植棉花来吸引府兵兵自给自足,秦浩对他也是无条件配合,将富裕的织布机全都给他了,但始终不成规模。
地是肯定不缺的,棉花种子现在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了,老样子,缺人,准确的说是缺奴隶。
这下,那些吐蕃的俘虏可就惨了,统统被侯君集扔去种棉花了,关键是他们还不咋会种,每天都要被鞭子抽死几个人。
新任的班禅是由李世民册封的,班禅和赞普是二元政治结构,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任何人一家独大,只要册封的这个权利在朝廷手里,这地方早晚会变成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问题是,即便吐蕃俘虏都去种棉花了,似乎仍然还是不太够,然后,侯君集这货就把目光投向了西突厥,然后,棉花就种上了,侯君集现在正开开心心的建武威郡。
可是,西突厥可不同于南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