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1(2 / 2)

“回大哥,这次调我回来是卫国公的主意,想让我去兵部平调一司衙门去当郎中,等办完了婚事就可以走马上任了。”

秦浩好笑道:“李勣就让了他们哥俩没打起来”

裴行俭尴尬地笑笑,低头喝了口茶水也不说话,一个少年能同时让李靖和李勣两大军神争抢,这本就是足以自傲的资本,论天赋才情,世间确实少有能跟他相比的少年了,只是还不过老成,难以持重罢了。

“你自己呢,自己什么想法。”

“听大哥的意思。。。。莫非有什么安排”

秦浩点点头,道:“你要跟卫国公学兵法,未必就一定要去兵部任职,那地方,不打仗的时候干的都是琐事,打起仗了你这个级别也掺和不上,反倒不如继续留在并州了,过两天等你婚事办完,我去跟卫国公说,让他正式收你为徒也就是了。”

“我建议么。。。。第一,好男儿志在四方,你离开京城去四夷边荒去,目前最适合的地方一个是安西都护府,回风言衙门以风言衙门的身份去,全面负责对吐蕃的渗透工作,唯一的目的就是挑拨他们内乱,不让他们统一,因为你天资聪颖,又本是风言衙出身,我对此也能说得上话,几年之后立下功勋想来便可以当将军了。

一个是去登州,最好能运作一个别架,若是不行的话哪怕当一县令也比你在兵部强些,如今我大唐西线战事可以暂保无舆了,反倒是东线,高句丽今年似乎很不友好啊,听探子说他们在辽东地区筑起了长城,圣人很不高兴,更何况前隋的百万京贯还没有取回,汉朝故地还没有收回,怕是终免不了一战的。”

裴行俭闻言愣了一下,要知道他现在已经是堂堂正六品大员了,而风言衙门虽然今年整体职级都升了一下,但其郎中马周也就是从五品罢了,自己要是走这条路恐怕不但不会升官反而还得降一点。

至于去登州么,他对运作个别架这种事半点希望都没报,估计秦浩也就是那么顺嘴一说罢了,十之还是个县令的结果。

要知道他可是之前可是并州知县啊,并州乃大唐四大京县之一,就算登州也是上县但撑死县令也就是从正七品,相当于一口气撸了两级啊要知道他可是立功回来的,这不是开玩笑么

这让他不得不怀疑,自己这个大哥该不会是还看自己不爽,在收拾自己吧。

秦浩笑笑道:“你还年轻,品级这东西对你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立功,要让圣人和宰相们常常注意得到你,相反,这次若真给你平调甚至升上一职那才是真的害你,到时候哪怕鸡毛蒜皮的小事没做好,马上就会被定性为年少轻浮,你觉得你有功,可你功劳难道还大的过我么现如今我是个什么官职白身而已,可满朝公卿,紫袍之下谁敢不给我面子你本就有功劳在身,若再拜了李靖为师,寻常的四品五品谁又敢对你指手画脚不成,你今年十六岁,就算你三年升一级,十八年后你也是正三品了,到时候不通过三十出头而已,你说,你急个什么劲”

裴行俭闻言若有所思,其实类似问题他也想过,甚至裴寂也跟他提过,这次回京最好别抱升官的心思,只是没想到到了秦浩手里居然这么狠,直接给他连撸两级啊

便听秦浩道:“当然,你若不想如此,不想出京,倒也不是不行,依然拜卫国公为师,闲暇时学学兵法,但最好别武人圈子里待着了,你想当绝世名帅,就要先学着像文官一样去思考问题,我大唐如今日趋稳定,将来的行军大总管必然都是文武双全,你本就有明经的底子,不妨平调到史局编史学政一段时间,沉淀几年之后再去谋个外放。”

得,这回职级倒是没降,但直接从地方父母官变成图书馆管理员了。

但裴行俭是天下少有的聪明人,自然知道秦浩给的所有建议都是对的,只是自己没他这么狠罢了,这是真能舍啊,不过想想貌似他比自己要聪明许多,毕竟从此以后就是一家人了吗,肯定是为了自己好,听聪明人的肯定没毛病不是。

“谢大哥指点,我明白了,这一文一武两条路,我还真得好好想想。”

秦浩点点头,“这是自然,这也不过是我的建议而已,具体怎么做,还是得你自己决定,对了,裴寂对你还算不错,拿你当整个裴家的希望之星了,毕竟是十几年的老宰相,政治眼光有些地方比我还要老辣,你也可以问问他的意见。”

正说着话,小芸终于从后厨忙活出来了,手里端着个大白瓷鱼盘子,只是那盘子上的鱼。。。。。

小薛礼哎呦一声道:“大哥,我想起来了,我早上起来还没拉屎呢,哎呦,憋不住了憋不住了,大哥你们慢慢吃,我先走一步了。”

气的秦浩抡起巴掌就打了他屁股好几下,这特么倒霉孩子,我们开会你拉屎,存心的吧你。

提起筷子,看了眼盘子里的鱼,“额。。。。。妹夫啊,你们买了杨公的宅子是吧,那里边的厨子啥的顺道一块买了没有啊”

第三百一十四章李渊的求助

其实男女之间的事儿挺有意思的,他因为喜欢裴行俭所以不希望这货成为自己妹夫,跟李孝恭当初不喜欢他的理由差不多,而一旦他和李欣的事定下来之后,李孝恭反而一下子成为了他在朝中的最大靠山,同样的,对裴行俭来说也是如此,他给裴行俭的建议,确确实实都是肺腑之言。

但这些说给裴行俭的话,未尝就不是说给自己听的。

三年升一级,三十就穿紫袍了,三十以后干啥,四十混到司空然后等着退休么所谓韬光养晦,君子藏器,厚积薄发之类的词语和道理他现在每天都要对自己说两遍。

可也不知道咋地,他这器怎么就这么藏不住呢,没自己穿越的时候这贞观盛世不也好好的么,怎么现在离了自己还不行了呢,这不,李渊那边又出幺蛾子了,就那么点账,居然还都算不明白了。

纯纸钞支付,发工资就成了一个单纯的计算问题,因为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的磨磨唧唧,稍微有点差错很明显的表现出来,以至于那些原来民部出来的官吏即使加班加点也弄的焦头烂额。

都知道秦浩的算学天下无双,于是李渊竟然想出了个让秦浩给众人培训的烂主意,他多忙的人啊,哪有时间讲授基础数学这种东西,可李渊的面子他又不敢不给,于是,久违的,秦浩又干起了木匠活。

“这是啥”李渊等人问道。

“这叫算盘,也叫珠算,高端的数学问题解决不了,但简单的加减还是没问题的,用这东西计数,学起来还是很快的,只要让局里的人每个都练一练,熟能生巧,用不了几天这种简单的加加减减就能熟练操作了。”

这东西是宋朝时发明的,唐人虽然也有算酬,但操作繁复且难学的很,普通小吏不话个三五年功夫休想熟练使用,而且错误率还高,秦浩也是为了自己省事,索性把这东西给弄了出来。

当然了,秦浩的算盘依然是用象牙做的,以珍珠串联起来,噼里啪啦一打,碎上一颗都要心疼好半天的那种,这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