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7(1 / 2)

知,刘邦所拥有的专属兵种高达三十万人

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数字,光是想一想就令人后背发寒。

说句难听点的,如果这三十万专属兵种用来对付他鹿城,根本就不用考虑什么战术,直接拉过去平推了就行。

身为一名领兵将领,张辽太清楚这三十万人马的作用了,如果在联想到扬州的局势,一种不好的预感便涌了上来。

如今的扬州可谓异常混乱,北面是占据了九江郡、丹阳郡和庐江郡的朱元璋,西南方向是占据了吴郡和会稽郡的孙坚、孙策父子俩。

至于司马睿,则是靠着豫章郡苦撑着,如果不是其手下的神级兵种北府兵,早就被朱元璋给灭了。

不过这种局势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了,如今的朱元璋已经拥有了两线作战的能力,只要狠下心来主攻司马睿,对方就绝对没有幸免的道理。

实际上这也正是张辽所乐于看到的,怕就怕北面的刘邦横插一脚。

如果刘邦有了攻打扬州之心,绝对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到最后受伤的反而是益州,这么说好像有些牵强,但如果往深了去想,却发现这根本就是其他势力故意为之的。

其他州郡的势力都是越打越少,而益州却是越打越多。

之前有宋江、方腊,后面又加入了刘裕、陈霸先、萧衍等人。

如果这次再算上可能会进入益州的司马睿、孙坚甚至是刘表三人。

益州在未来很长的时间之内,都将陷入一个不断征战的怪圈。

就算益州的人口再多,也经不住如此折腾。

而一个无法统一的益州,也符合周边几个势力的利益,无论是李世民也好,亦或是朱元璋、刘邦也罢,都不希望益州出现一位强主。

益州的地理位置太好了,而且还自带体系,完全是一个国中之国。

这同时也是一个绝佳的后路,一旦争霸失败,退到益州还可以东山再起。

对于张辽来说,一个死掉的司马睿要更符合益州的利益,益州已经经不起这种折腾了。

而且益州最大的敌人李世民已经占据了荆州大半土地,最多半年的时间,就可以统一荆州,在这种情况底下,最好的结局就是朱元璋统一扬州,而孙坚和司马睿两人身死

在荆州的旁边,必须要有一个可以制衡他的势力存在才行。

只有如此,才能为主公赢得时间,一个统一益州的时间

不过在看到徐州的情况之后,张辽却是真的害怕了,以刘邦的能力,不可能看不出当前的局势,就算刘邦一时间糊涂了,他手下的张良、萧何可不是吃素的。

设身处地地去想,刘邦极有可能会和李世民联合,双方一个去攻打扬州,另外一个去攻打益州,这也是最符合双方利益的。

一想到这种可能,张辽就感觉到一阵心悸,挥手将一名斥候兵招来,在其耳边低声吩咐了几句。

做完这一切的张辽还是觉得不保险,随后更是拿出纸张,打算亲自将心中所想汇报给鹿城。

而张辽的担忧并没有错,刘邦早在十天之前便已经派遣使节前往了荆州,同时也做好了攻打扬州的准备。

对于刘邦来说,此时的扬州根本就是一块肥肉,三方势力互相倾轧,局势可谓混乱之极。

此时一鼓作气将其拿下,不仅可以除掉一位大敌,同时也可以将鱼米之乡收入囊中,面对这种好事,刘邦怎么可能放过。

至于将益州拱手让给了李世民,刘邦也不觉得有什么可惜的。

只有拿到手的利益才是自己的,其他一切都是虚的。

对于刘邦的想法,张辽虽然有一些担忧,但也有过多的思考此事,仅仅休整了一天时间,便再次往北行去。

由于之前已经有了调查,这次在规划路线图的时候可就要简单多了。

一行人根本就没有遇到什么阻碍便成功进入到了青州地界。

整个青州共有两郡四国,共计六十五县,治所在临淄县。

实际上在青州地界上,也是有猛人存在的,比如穿越者王莽以及四世三公的袁绍

但要说道影响力,还是圣人孔丘更大一些,而且如今的儒家已经表明了态度,那就是“培养”北海相孔融

大量的儒生开始进入到孔融的军队之中,这也使得原本快要被灭掉的孔融仿佛起死回生一般,不仅稳住了固有的地盘北海国,甚至还占据了东莱郡,而东莱郡原本的主人正是张角。

和之前猜测的一样,这张角的确是被儒家给灭掉的

第300章太平要术的下落

对于致力于重建礼乐秩序的儒家来说,天生就对张角这种农民军没有好感。

在儒家眼里,你一个农民就老老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起来反抗那就是破坏礼制

实际上不仅是张角,儒家对于袁绍的所作所为也不怎么喜欢,称其治理领地的方式为霸道而非王道。

王道即先王之道,也可以理解为尧舜禹三代之道,这同样也是儒家心目中的政治模板。

在儒家心中,禅让是最为理想的政治转移方式,君主的诞生主要是靠天意和民心。

即便是“子承父业”,也要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才可以,从这点来看,儒家思想和古希腊的哲学思想是有共同性的。

在历史上,最早提出限制君王权利的便是儒家,所谓的民贵君轻,便是在这种思想底下提出的。

众所周知,古代华夏有四大阶层,即士农工商,这里面的士便是士大夫阶层。

在汉朝独尊儒术之后,士大夫已经可以和儒生划等号了,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士大夫阶层的崛起,或者说政治地位的确立,便是整个儒家所努力的结果。

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几乎成为了所有儒生的理想,而且还差一点就成功了。

如果宋朝可以继续发展个几百年,皇帝还真有可能被儒家给“架空了”。

在古代,因为骂皇帝而出名的谏臣数不胜数,不论他们是出于何种想法,归根究底还是限制皇权的思维在作祟。

从这一点来看,儒家的政治理想还是颇为开明的,不过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儒家尊崇先王之道代表的是仁政,将阶级固化下来代表的便是礼制了。

这种思想影响了华夏数千年,因此而衍生的各类限制更是层出不穷,每个阶层应该做什么,要如何做,都被规定的一清二楚。

树人先生所写的狂人日记便披露了这种吃人的礼教。

如果不是后来出现了一位猛人,这种制度还将继续影响着华夏。

对于鹿城来说,儒家和他同样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是没有被系统加成的儒家,鹿城倒是乐意去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