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一个抬手打断了他:
“所以我们计划在一次太阳活动的高峰阶段发射,以高能宇宙射线作为中子源进行启动。”
说着又从文件盒里面取出另外一份文件
“通常,宇宙射线主要包含90%的质子和9%的阿尔法粒子,当这些高能粒子撞击反应堆中的燃料时,就会发生如散裂反应之类的核反应,从而产生次级中子,所以在原理上具备协助启动反应堆堆芯的可能,”
“而这次测试中需要做的,就是模拟一个太空辐射环境,考察堆芯在辐照下产生的次级中子额度与宇宙射线强度之间的关系……”
“……”
整个方案洋洋洒洒数万字,算上图表和附录足有一百多页,当然不可能在办公室里全都解释明白。
但彭觉先毕竟也是这一领域的老资格了,仍然很快理解了常浩南的意思。
斟酌半晌之后,才给出了一个评价:
“这个想法……很大胆”
后者没有搭话,只是等待着他的进一步反应。
又过了大约半分钟,彭觉先深吸一口气,提议道:
“这样吧,第一批团队先按照原计划测试氚释放过程,你这个无堆芯中子源的启动方案,等我带第二批团队过去之后亲自来做,如何”
钧天计划是个长期项目,常浩南倒是不在乎区区个把月的事情。
反而是对方的行程让他有些好奇:
“你不在第一时间就跟过去”
这个问题的画风跟前面的都不太一样,以至于彭觉先没能马上反应过来。
但旋即一笑:
“对,我受邀参加今年的国庆六十周年庆祝观礼,所以打算等十一结束之后再过去……不过你放心,第一批团队会由方鉴明同志带队,他也全程参了我们和iter的谈判,能力和经验都绝对到位……”
紧接着,又话锋一转:
“话说常院士你应该也受到邀请了才对,不如……到时候我们一起过去”
然而,常浩南却摆了摆手
“今年……恐怕不太方便。”
实际上,他是想说自己受到特邀,当天的行程和多数人不太一样。
只是眼看着眼前彭觉先兴致勃勃的样子,担心说得太直白会打击到对方,所以才含糊其辞。
可这句话听在别人耳朵里就成了另一个意思。
“第一批的参观邀请名单应该是5月份就确定完毕了,你现在还没收到”
彭觉先一脸惊诧:
“总不能是礼宾组忘了吧”
尽管俩人正式认识也就是不到两年的功夫,但他早就听说过常浩南的不少光辉事迹。
比如在1999年,当时才刚刚毕业的后者就以特邀方式成为了国庆50周年庆祝活动的观礼嘉宾。
如今十年过去,即便只考虑那些流传到外界的成果,对方的贡献和地位也都上升了不止一个数量级。
哪怕在第一批邀请名单里,也绝对是要排在前列的。
怎么可能被落下
所以,就连彭觉先自己都觉得这个问题实在离谱,不等常浩南回答就又接上了一句:
“还是说……今年你有其它安排,不方便参加观礼了”
这个推测显然更合理一些。
毕竟别人已经看过一次,新鲜感相比于他这种首次参加的要弱上许多。
如果有什么走不开的重要事务,不出席也很正常。
“那倒不会,国庆这么大的事,怎么也要到场参加的。”
常浩南只好进一步解释道:
“只不过这次我的受邀分类有些变化,所以和你们都不在同一份名单上……不出意外的话,大概8月末才会收到正式通知。”
听到这个回答的彭觉先愣了一下。
其中的某个名词对于他来说颇有些陌生:
“受邀分类”
尽管客观上,观礼席位因身份不同而存在位置和活动内容方面的差异,不同分类的观礼者收到邀请的时间也有批次差别,但毕竟是举国欢庆的大背景,所以在公开口径上并不会对受邀者进行任何形式的分级。
哪怕在实际操作中,“普通群众代表”和“特殊贡献群体”所拿到的邀请函和观礼证也是完全一致的——
除了一种情况。
“你是说……”
一段时间的迷茫之后,彭觉先终于反应了过来,伸手朝上指了指。
既然都已经说开了,那常浩南也没什么好顾忌的了。
颇为感慨地念叨了一句:
“站得高,看得远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