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相当于日本街道自治会一样的机构,主要负责自己居住区域的各种维护和安全宣传。
再比如说,尽管华夏将玉米磨成粉做成‘窝头’作为穷人的食物。
不过,慈禧皇太后吃这种叫做‘窝头’的食物,却和简朴没有关系。
西太后的生活奢靡是真的,吃的窝头是特制的栗子粉所制,并非像日本的昭宪皇太后一样,真的以种种节俭行为美德。
如上所述,不得不说,无论是从文化的交流角度来讲,还是了解一个真实的共和国,对于中西良介这样的日本人来说,这种交流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当然,反过来,中西良介也给孙五福他们提供了不小的情绪价值和实际帮助的。
先不说他的这些问题足够让孙五福他们这些人乐得能背过气去,就是为了方便他们适应环境,中西良介为他们介绍的日本种种规矩,也对他们帮助莫大。
什么公共区域不能随意吃喝啊,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不要在公共厕所里涂鸦啦,去澡堂得先淋浴再泡澡。
在孙五福他们听来,都是那么的匪夷所思。
要不是中西良介告诉他们,他们还真不知道在日本的生活需要注意这么多琐碎细节的,弄不好出门就会遭人白眼。
另外,在和中西良介一起出门熟悉环境的过程里,他们不但了解了日本的物价,分清了百货店、超市、专卖店、廉价商店和便利店的区别。
他们还惊讶地看到了许多日本人都不使用现金,而是用信用卡这种神奇东西付账。
甚至很快,连他们自己也购买了交通磁卡,学会了使用。
不用说,这样的体验无不让他们对日本社会的发达有了更强烈的体会。
那种感觉大概就像三十年后的日本人看到我们国人用手机扫码就能付费,而且根本无需找零的感受差不多。
但说来说去,最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到了只能以震撼来评价的,还是日本废物回收的这个行业。
孙五福他们其实从第一天来到日本,就惊讶的发现日本人对垃圾分类很严格;
严格到了垃圾要清理的干干净净而且必须分门别类才能扔掉的地步。
严格到了哪怕是外国人,无论住在哪里,也都会先收到一张“垃圾回收说明”。
然而日本人却不愿意亲自从事废品回收这种“低端工作”,这就导致处理垃圾的成本极高。
住在日本的人,不但必须按照日期按照时间去扔垃圾,错过了就得等下次。
甚至任意一边超过30的物品,都属于“粗大垃圾”,还得跟区里申请。
然后买了标签贴上才能扔掉,不可随意弃置。
否则就可能会因违反垃圾清洁投弃相关法律而被罚款。
车配大型零件更要特殊申请。
说白了,日本人要为了扔垃圾而额外花费金钱,而且人们还习以为常。
而且口说无凭,眼见为实。
才来东京的第三天,他们就亲眼目睹,有人用贴标签的方式扔掉了一套餐桌椅和一个五屉柜。
那些家具只是有些旧了而已,一点毛病没有,而且比他们在京城的信托商店里给宁卫民买的那些家具要新多了。
可想而知,这种事儿带给了孙五福他们多么大的精神震荡。
对比在国内收点废纸都要给别人钱,这里不是天堂什么是天堂?
于是乎,他们当时就有点失控,想马上把这些家具给搬回去。
但就在他们采取捡漏行动的时候,中西良介却阻止了他们。
原来在日本,捡拾贴有粗大垃圾处理贴纸的废弃物是不合法的。
这意味着它是由原持有者付费委托地方自治体回收的。
因此,所有权实际上归自治体所有。
如果随意捡回家,就会涉及到遗物等横领罪,要是警察发现了,罚款还是小事。
作为外国人,他们多半就要被遣返回去了。
妈呀,捡个垃圾居然还涉及违法,还要被遣返回去,这可有多吓人。
不用说,孙五福他们立刻冷静了下来,再好的家具也不敢捡了。
不过话虽如此,这天回去之后,孙五福却很快明白了宁卫民为什么带他们来日本了。
除了能够为国出力,探探路数之外,这里对他们这些靠废品吃饭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堂啊。
合着满大街都是别人不想要的“宝贝”,花钱也要找人弄走。
孙五福立刻意识到了这是一份多么大的商机。
经过晚上回去和手下们一通合计,他立刻想到,要是免费帮助日本清运家里的垃圾那是不是会收欢迎呢?
第二天就专门就此问题请教起中西良介来了。
这位日本老师说的也足够明白,只要粗大垃圾上没有贴贴纸,那就可以合法的拿走。
于是乎,结合自己来东京之后所见所得,孙五福很快就想出具体的操作方式来了。
他很是兴奋的给宁卫民打了电话,提出让宁卫民帮忙制作一份免费回收垃圾的宣传单。
他说日本人怕外人打扰,但家家户户好像都有信箱。
他自己想通过投递宣传单的方式,先在葛饰区里尝试承揽大件垃圾回收的工作,试试水。
那不用说,对此宁卫民是必然要支持的,也就两天之后,为了孙五福定制的两千份传单就送来了。
而经过他们几天的分发,效果也很快显现出来了。
没几天就有人开始打电话找他们,而他们跑去的第一家人家,就弄回来一个旧彩电,和一个大书柜。
结果彩电他们自己用上了,书柜简单的维修了一下,就送到跳蚤市场碰运气了,结果第二天就以五千円的价格给卖掉了。
而又过了一天,他们又应邀去了一个老太太家,用一辆小推车,替人家搬走了一个旧洗衣机和一个茶几,甚至还收到了一千円去喝茶。
那真是算得上大获成功,肥得流油啊。
没错,在日本,废品回收这行其实真不需要高深的日语水平。
尤其是八十年代,这个时候的日本东京简直到处是可以白捡的钱,只要肯吃苦,就一定能赚到大钱。
于是这帮小子更是按捺不住了,哪怕公司的手续还没完全办好,废品回收仓库的地址也没选定,他们就按捺不住了。
觉得耽搁一天不出去就是在白白丢钱,也对不起宁卫民带他们来这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