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这一天的天气是特别好。
虽然只是初春,可天空晴朗可喜,日头很暖。
众人拉着两株蟠桃树走的极是时候,正是下午三点来钟。
阳光照射下的一切东西都是明晃晃,仿佛透亮似的。
小西北风又是那么的爽利,吹在身上非但不冷,倒是使人觉得既暖和又舒服呢。
尤其当他们来到马家花园之后,看到那堪比侯门,如花园宫殿一样的景致,就更是让人觉得春光无限好。
要知道,上次宁卫民去魏佳胡同的时候,还是去年的九月初。
当时的马家花园还没个能看的样儿呢。
尽管那个时候,院子里已经不是长满荒草,满目疮痍,荒芜颓败的状态了。
而且供电局、自来水公司的人也刨完沟,埋好管线,疏通好上下水,重新安装好了电表和水表。
可古建队的人同步进驻之后,光清理庭院的工作和拆改往外运送建筑垃圾的活儿就得先忙上个把月,然后才能往院子里进建材。
进完材料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危房的危险去除,先加固整修危房建筑的结构。
甚至由于马家花园的建筑不比寻常,许多都独具特殊功能,建筑形式也很是特别。
古建队还不好草率下手,生怕给干错了。
往往还得边干边请教专家,问明白了才好继续,那进度当然就快不起来。
所以一直到宁卫民出国前,马家花园的大部分建筑也就刚打了个底子。
该换的柱梁换了,该换的青砖也换了,房顶重新铺了“锡里被”,同时也疏了房屋下的地龙,清运走庭院池塘水路的垃圾和淤泥。
说白了,算是勉勉强强把这些建筑的骨架给重塑了一遍,也就这样了。
古建队弄好的都是苦大累的基础工作,真正出彩的活儿还一概没动呢。
但这一次,等到宁卫民再回到京城,那可就不一样了。
实际上,年前的时候,马家花园几乎所有建筑的外观就已经完成了。
甚至最北面的几处入口、门房、汽车房、账房、佛堂、库房。
假山顶上的五开间的歇山顶花厅,假山西坡的财神庙,假山游廊以南的三卷厅堂和惜阴轩。
外加康术德曾经和宋先生住过的北面小院。
这些地方都已经做好内装修了。
现在要说还差在哪儿了,差得就是就是院子南边的敞厅、南书房、辅助用房,还有马家内眷的住宅,还没来的及完成内装修。
然后就是庭院造景方面。
因为许多当初的花树和湖石被破坏被运走,景观方面遭到极大破坏。
虽然古建队已经极力修复,但只是修了一个硬件上的大概其,景致的格调远不如前。
恐怕需要专人来收拾一下再补足一些东西,才能重现过去的风貌。
如果按总体工程量来说,其实已经算完成了七成左右了。
想住人的话,现在弄点家具,差不都能搬过来了。
当然,这里说的仅仅是宁卫民凭着自己本事弄回来的大半拉马家花园。
还不包括霍司长帮忙从古今文化协会手里弄回来的另外三分之一。
那些房子回来的较晚,而且除了一套江家租住过的四合院,还包括一个戏楼,一片花洞子。
所以要修复就比较复杂。
到底要不要修复,怎么修复,需要花多少钱,连方案还没最终确定呢。
暂时还急不得,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管怎么说吧,反正不负宁卫民心中的隐隐期待。
到了地方他一看呀,虽然为掩人耳目,马家花园的外墙都未曾翻新。
北边几处铁链紧锁的门户也没用红油绿漆的宫廷风,完全是按照民间富户的格调,采用的素油黑漆朴实门户。
但真等铁链铁锁被打开,两辆三轮车一前一后从汽车房的入口进了马家花园子里面。
再看到的情景,却能让人立刻为之惊喜,感到由衷的欣慰。
院内修复的建筑多数是带有前廊的。
灰筒瓦覆顶,隔扇座花、雀替、墀头、门墩、柱础等处雕刻华丽,图案精细。
脊饰牡丹、荷花等图案,立体感也非常强。
那些房上、壁上,曾经经历过岁月侵蚀的的壁雕、砖雕,原本残缺部分也无不补足了。
“步步锦”的窗棂和“梅、兰、竹、菊”的门雕同样是新做的。
实事求是的说,这些房舍游廊看起来竟然比天坛的北神厨,南神厨的修复工程还要精巧几分。
尤其此园最别致之处,在于其巧妙的院落空间划分。
园内几乎没有使用隔墙,各院均以假山和游廊来分隔,或宽阔,或幽深,或小巧,形态各异。整体布局颇为疏朗,看似散漫,空间毫无严整的感觉。
从进入园门开始,行进路线就不断在假山和廊子之间来回穿插,迂回曲折,更有一步一景的效果。
说真的,宁卫民是委实是没想到这房子修得那么精彩。
居然几近完美地恢复了旧日的风貌,看上去那简直就是新房。
虽然素油黑漆的主色基调,没有红油绿漆那么雍容华贵,但却显得格外古朴雅致。
在他眼中,这座老宅院就像一个本已经风烛残年的迟暮美人。
如今经过巧匠精工的修复,就像这位老美人服下了青春不老药一样。
又重新焕发青春,变得风姿绰约,绮丽万千。
不是吹牛啊,就这房子、这院子,怕真是能比得上京城最知名的恭王府了。
毫不夸张的说,要在这儿拍个《大宅门》之类的电视剧,怕是原版的在取景方面就要汗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