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9(2 / 2)

林驹回到三道河,跟曾校长和钱主任说了丛丽的事儿和郭组长女儿来念书的事儿。

其实也就是跟他们打个招呼,统一口径,等郭组长他们来的时候,尽量别说错话。

现在想到三道河来读书的学生,确实很多,很多人都被挡了回去。

不过,学校给自己的员工一个政策,就是每个人有两个入学名额。

这两个名额,其实就是给自己的员工送人情的。

林驹、林驰、黄天大都属于学校员工,三个人有六个名额。

罗雅、罗浩、卢娜,加上郭组长女儿,现在用了四个名额,还有两个名额可用。

其实,即使名额用满了,林驹想要送谁进来,曾校长和钱主任也不会拒绝他。

三道河中学能有今天的地位,林驹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这一点儿谁都承认。

第二天,郭组长两人来外调。

“外调”,是这个时代经常使用的一个手段,就是调查相关对象在外地的表现和背景。

找了曾校长、钱主任和林驰谈话,做了记录。也就是走个形式,然后郭组长的注意力就用在询问学校的情况上。

第二天,郭组长的女儿就来到三道河中学上学,是她母亲送她来的。

令人感到有些好笑的是,郭组长原来的调查对象丛丽,也跟他老婆和女儿一起来了。

那边安排入学的事儿,丛丽就来到了技术学校。

“林校长,我来报道了”。

“好,丛老师,欢迎你到技术学校来”。

林驹跟丛丽握握手。

“林驹,人事科在那里,这是借调令”。

人事科是啊,人事科在哪里呢

“我这里就是人事科”。

你这傻娘儿们,以为我这里是大公司啊,是国企啊,这个科,那个部的,那不是大公司病吗

我这里的人讲究精干,不养闲人。

“你不是校长吗,怎么还能当科长”

“我连校长都不是”。

“林驹,我怎么觉得上当了呢”

没错,你是上当了。

“丛姐,你说的太对了,我也上当了”。

林驰一直觉得林驹这个技术学校不靠谱,现在终于找到了丛丽这个知音。

“丛姐,你知道你现在是什么人吗”

林驹问道。

“我觉得我是被你骗来的人”。

“错,你是技术学校的创业元老之一,你应该感到自豪”。

“我宁愿在绿江照相馆里洗相,也不愿意到你这里当元老”。

“好啊,那你就回去洗相吧”。

小样儿,到了这里你还想回去

你走了,谁帮我挣钱啊。

“你,林驹,我今天才发现,原来你这么无赖。林驰,你也不管管你弟弟”。

“丛姐,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还能管得了他”

“黄天大,你也不帮我说说话”。

丛丽又盯上了黄天大。

“丛姐,林驹说的对,你是元老之一,咱们都是元老”。

林驰拉着丛丽往外走。

“走,丛姐,我带你到宿舍去”。

林驹这边则去了邮局。

在邮局办了两件事,一是技术学校那边重新安装电话的事情,二是给燕京大学经济系78级学生莫十轮汇款一千元,同时给莫十轮寄去一封信。

在信中,林驹对他上次帮助买粮票的事情,表示了感谢。同时说明,这回的一千块钱,是叫他给买粮票的。

仍然是全国粮票,两毛五一斤。

莫十轮,就是林驹和罗雅上次在燕京大学见到的那个学生。

林驹相信他,会把粮票给自己买来。

在有能力做到,没有太大风险的情况下,一斤粮票五分钱的利润,对于莫十轮有足够的吸引力。

第196章发广告也不容易

黄天大、林驰在家张罗学校的事儿,丛丽开始编写教材,林驹则到了奉天,开始购置四个培训班需要用的一些工具和器材。

这些东西买齐了之后,又买了一台打字机和油印机。

现在整个三道河乡,包括乡政府、中学还都没有打字机,想印刷一些材料,都要刻蜡纸复印。

买了打字机,一方面可以技术学校自己使用,因为今后会用到大量的资料。

另一方面,乡里、学校、邮局、火车站、林场、粮库、供销社各个村等单位,都没有打字机。

谁都想把自己的材料弄得好看一些,这样就有可能来求林驹给他们打字,这就是欠下了林驹的人情,将来林驹有什么事情找到他们的时候,就要方便的多。

不仅人与人之间讲究人情和礼尚往来,单位之间也是如此。

把东西都送到火车站托运之后,林驹到了安东日报社,联系发广告的事情。

不出所料,报社不给发,因为现在还没有在报纸上发广告的先例。

这一点,已经在林驹原来的预料之中,在他的记忆中,需要过几年,报刊杂志才会有广告业务。

报社的旁边就是农村杂志社和画报社,林驹也去问了,同样也不给发招生广告。

至此,林驹知道这条路走不通,也就彻底放弃。

然后来到书店,想买书籍,走了一圈没看见,就去询问售货员。

“全国行政区划和地名汇编没有”。

售货员连连摇头。

林驹本来也不抱多大希望,就离开书店,到了民政厅区划地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