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9(2 / 2)

林驹和黄天大到了奉天,就买了最早的前往京城的车票。到了站台,自然就采取以前的老办法,直接找车长办卧铺。

一天以后,两人抵达京城。

黄天大买了去浙省的车票,林驹则留在京城。

距离黄天大的车开车还有两个小时,两人就到饭店吃饭。

在教辅界,向来有“北江淀、南红冈”法。

说的是这两个地方的教辅资料最为有名。

不过,这个时候,红冈的教辅资料尚未出名,那里到底是否编写了教辅资料,林驹还不清楚。

不过,他记得前世浙省的一个著名企业家黄瑶军,当初就是靠着卖教辅资料起家的,后来身家达到几百亿。

据媒体报道,黄瑶军在1979年,就已经开始卖教辅资料。

这一次,就由黄天大到浙省的昌北县,去找黄瑶军。

至于为什么黄瑶军手里会有教辅资料,或许是他忽略了,黄天大没问林驹,林驹也就省得再跟他编瞎话了。

“天大,去了之后,把所有的资料,都买一套。复课班的,就买现成的书和卷子,不要舍不得钱”。

“行了,我知道。为了咱们的长远利益着想嘛。”

“你回来之后,就回林家堡去张罗花卉苗木和塑料大棚的事儿”。

“行了,这件事儿就不用你操心了。山里红树码子的事儿,我已经跟林家胜说了,这些天他就在家里安排。刘承宇这几天天天到林家堡,也在张罗这件事儿。你就安心办你的事儿吧”。

两人吃完饭,林驹也不送黄天大,自己就坐上公交车,前往江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今年是恢复高考的第四年,这个时候,绝大对数的学校,对于高考还只是被动地应付。

很少有人主动研究高考的规律和漏洞,采取针对性的战术。

不过,哪个时代都有聪明人和先知先觉者,这个时代也不例外。

京城是全国的文化教育中心,自然不乏聪明人。

江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一些老师,就是这样的聪明人。

他们看到了高考带来的商机,发现了教辅资料这个巨大的市场需求。最早开始编写教辅资料。

不过,他们目前的市场,还仅仅限于京城的部分地区,没有向外省扩散。

费了很大劲儿,问了五六个人,也不知道教师进修学校的所在。眼看着要到了下班时间,林驹找到了区政府,在那里找到教育局,才打听到了教师进修学校的所在。

这里已经靠近郊区了。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旅店住下,天已经黑了。

躺在床上,林驹琢磨着如何跟编写资料的人,或者卖资料的人接上头的问题。

现在虽然找到了这里,但他仍然是两眼一抹黑。

谁编写资料,谁卖资料,他都不知道。他们的整个运作过程,也不清楚。

如果贸然前去打听,弄不好就把事情搞砸了。

琢磨了一会儿,林驹拿出两个麦克镜和两块电子表。

这都是黄天大和林驰带回来的。

这回他和黄天大一人带了一些出来,就是为了办事方便。

二十分钟后,林驹又到了教室进修学校,进了收发室。

“大爷,你好,我来打听点事儿”。

“你是什么人下班了,有事儿明天再来”。

老头儿有些不耐烦。

“嘿嘿,大爷,抽烟,我想跟你聊聊”。

林驹拿出一盒大前门打开,递给老头一根,然后把剩下的烟,揣进老头兜里。

老头显然一愣,看看林驹,随即笑了。

“呵呵呵,你这个孩子挺懂事儿,坐下吧,想聊什么”

“听说咱们学校的教学辅导资料挺不错的,我想要买点儿,您给指条路,看看我找谁好”

“呵呵,小子,你来晚了。要是早一个月来,兴许还能买到。现在不行了。喏,这个人跟你一样,也是来买资料的”。

“怎么啦”

“叫人家给告了,上面有令,现在不让卖了”。

林驹心里不禁一凉。

这也太倒霉了吧。

第137章不能放弃

林驹这个时候注意到了另外一个人。

手里拎着个包,看来也是外地人。

“既然不让卖,我就回去了。唉,大老远来的,没想到白跑了一趟”。

那人嘴里嘟囔着,垂头丧气地走了。

这个人放弃了。

其实到了这个地步,一般人也就放弃了。

但是林驹不能放弃。

他不想就这样空着手回去。

这是强项突破计划的第一步,缺了这些资料,不仅他的承诺落空,有损他的信誉,减轻他今后在学校的话语权,而且题海战术也无法实施。

万一黄天大也失败了,整个计划也就失败了。

况且现在学校的老师们,有的人还在怀疑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他们现在参与进来,并不说明对于这个计划有多么充分的信心,而仅仅是为了钱。

如果不能及时地把资料弄回去,将对老师们的信心造成重大打击。就连曾校长和钱主任,都有可能退缩。

因为他们现在后退,还来得及。

林驹掏出了一副麦克镜,递给老头。

“大爷,能跟你见面,就是有缘。这个镜子是新的,年轻人都很喜欢。拿回家里给晚辈们,他们一定会高兴”。

“呵,你这个孩子真懂事儿。不过,我无功不受禄,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

“大爷果然明察秋毫。就请大爷给我引荐一下编写教辅资料的老师”。

“好,不就是见一下魏老师么,她就在宿舍里面,我带你去见她”。

果然是峰回路转啊。

老头把林驹带进院里一座三层小楼,就在一楼,见到了魏老师。

魏老师大概四十来岁左右,带着眼镜,一副知识女性的模样。

“你是什么人找我干什么”

“魏老师,我是从安东的贫困山区来的,我们那里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这一次,是学生们凑了路费,派我来的,听说您编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