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大明王王宇停了下来,给武百官消化的时间。
旁听的嬴政,杨坚,刘邦,朱元璋等人互相议论起来。
有官员站出来,说道:“大明王,我华夏帝国天下兵马一百十余万,其实与前明相比,并不算多。况且,采用效仿前明之法,兵马可在各地驻守屯田,只要无战事,便能做到自给自足”
这家伙滔滔不绝,一听就是纸上谈兵。
“大明卫所屯守之法”
戚继光暗摇头,同时看了一眼明太祖朱元璋。
他很想告诉明太祖朱元璋卫所兵制不是长久之法,弊端太多不然他戚继光就不会无兵可用,只能自己招募兵马抗击倭寇了。
只是,朱元璋毕竟是明太祖,戚继光心犹豫,担心自己是否唐突,自大了。
而且,卫所兵制就是朱元璋定下来的。
说卫所兵制不行,无疑是打朱元璋的脸啊
当然,在场的明太祖朱元璋因为看过“华夏历史”,已经知道卫所兵制的利害。
只是,根据朱元璋所在大明的情况,天下初定,大明建立,无大战事,国家贫穷,没钱粮,只能让兵马驻守屯田,自给自足。
也就是说,卫所兵制是适合大明初期的。
戚继光没有找群主王宇兑换“华夏历史”,自然不知道朱元璋已经知道卫所兵制的利害。
“你是说大明的卫所兵制”
大明王王宇摇头,阻止那官吏继续说下去,说道:
“本王知道,目前华夏帝国的军制,依然沿用大明的军制,也就是卫所兵制和军户制。”
“但,无论是卫所兵制,还是军户制,有太多的弊端,想必许多人都能看得清楚。”
大明的卫所兵制和军户制是配套的。
卫所兵制的核心在于:驻守屯田,无战事时自给自足。
军户制的核心在于世袭,成为军户后,没有意外的话,世世代代的都是军户。
驻守地的田地会分给各个军户,让各军户自行耕种,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无论军户的后代是否适合当兵,都是兵,无法改变。
如此一来,时间越久,军滥竽充数者就越多,严重影响战力。
在大明后期,各卫所出现大量侵吞田地的,使得许多军户无田可种,矛盾不断
总之,卫所兵制和军户制,在明末已经腐烂不堪。
华夏帝国,大明王王宇怎会在沿用这种军制
“本王已决定,华夏帝国的军制不再效仿大明军制”
大明王王宇目光坚定道:“华夏帝国的军制将采用募兵制和现役军籍制,不再屯田,也不再世袭”
户部的一个五十岁的官吏站出来,道:“大明王英明,前明军制弊端的确存在,但臣认为其也有可取之处,例如屯田,能让兵马无战事时,做到自给自足。不然,华夏帝国可养不起一百十余万的兵马啊”
是啊,不屯田,就得发放大量的钱粮
那有那么多钱粮来养一百十余万兵马
一时间,不少官吏站出来劝大明王保留屯田制。
“停”
“先听本王说完。”
大明王王宇大声喝止众人,道:
“既然本王提出新的军制,必然能解决问题之法。”
“此法,便是精兵强军之策”
精兵强军
不是就要裁军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武百官反应激烈,尤其是武官们。
裁军,那牵扯的就多了,各种利益存在。
第221章:为了削弱地方兵权
精兵强军,也就要裁军,裁掉那些老弱病残,滥竽充数之人,留下的就是精兵。
在华夏帝国的兵马里,有不少这样的将士。
裁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里面牵扯太多,一个弄不好就可能激起兵变。
自愿参军的和许多被征召,打仗是吸收的其他兵马,有许多人都是吃不起饭的,甚至有不少人家里一家子人就指望着军饷过日子,没有田地,更指望着新的华夏帝国能给予军户,分到田地
这些人若是被裁掉,别人一家子就别活了。
再者,裁军必然影响军心,被裁掉的人安置不好,会寒人心不说,更会让将士们新生怨言。
所以,如何妥当安置被裁掉的将士才是最重要的。
不少武百官劝大明王王宇慎重,不能大动干戈,裁掉少数就可以,同时极力谏言,保留屯田制,以解决庞大的军费开支。
可奇怪的是,吴三桂,王永吉,郑芝龙,孙尚香等元帅大将军一直没有开口。
“先听本王说完,再议”
大明王王宇依然坚定,说道:
“无论是兵马所需的钱粮还是裁下的将士们的安排,本王心已有解决之法。不过,别急,事情一件件先说明白。”
武百官当即禁声。
大明王王宇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样才像话嘛,我可是华夏帝国之主。
随即说道:
“华夏帝国,将采取新的军制,施行募兵制和现役军籍制。”
“募兵制,招募年龄在二十到二十五之间,体质强壮。被招募者,获得军籍,享有军饷,接受训练,无需屯田退役后,军籍取消”
“当然,今后华夏帝国的所有将士都无需屯田,服役期间拥有军籍,领取军饷,服从军令必须忠于华夏帝国,忠于本王”
也就是取消了现在还在使用的卫所兵制,包括屯田制,以及废除世袭的军户制。
大明时,军官一般15岁可以袭职,也要到60岁退役。如此问题就来了,军官是世袭,尽管经过考试,但还是经验不足,带不好部队不说,更难带兵打仗。
而设很多下级军官,已是年过半百了还在服役,也不符合战斗需要。士兵的袭职大体和军官一样。
华夏帝国施行募兵制,便能不断的被军队输送新的强有力的新兵。
大明王王宇说这些,武百官自然听得明白,只是他们最在意的是没了屯田制,那什么来发放军饷
没人说话,等大明王说完再议。
大明王王宇继续说道:
“华夏帝国的新军制,不仅仅是要施行募兵制和现役军籍制。本王认为,华夏帝国的所有兵马,可分为国家兵力和地方兵力”
不就是央兵马和地方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