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5(2 / 2)

孙策点点头,而周瑜走后,孙权看着孙策,问道:“大兄,江东最近的局势不太好是不是”

孙策看着自己的弟弟,似乎是第一次见到自己的这个亲弟弟一般,而后说道:“仲谋,这种事情不要乱说,袁术已经退兵,江东已经没有了外患,形势固然算不上好,但是也不差。”

“没有外患,可是有内忧啊”

听着孙权的小声嘀咕,孙策长叹一声,自己的这个弟弟自幼聪慧,但是说实话孙策并不希望让孙权接触太多的事务,他是孙家的长子,是孙权的大哥,有些事情就应该他这个大哥来做,还轮不到孙权等人操心。

孙策能够得到霸王枪的认可,不仅仅是因为对于外敌时候的霸气,更是因为孙策骨子里面的霸道性格。

“仲谋,这些事情你不用担心,父亲走了,你要好好的陪着母亲,你放心,这天塌下来也有大哥我为你们撑着。”

说完这句话,孙策就走了,但是走的时候孙策已经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又重了几分。

孙权看着孙策离去的身影,也知道孙策不想让自己管这些事情。若是孙权是一个寻常少年,有了孙策的话,倒也不会操心这些事情,可是孙权不是,自幼聪慧的孙权也能够看出如今江东并不稳定的局势。而身为孙家次子,孙权不愿意让自己的大哥把这所有的责任都扛在肩膀上,他也希望自己能够为孙策分忧。

“大哥,你放心吧,我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孙权了。”

拐过一个庭院之后,孙权将自己的一名亲随叫到面前,吩咐道:“去安排一下,我要和东方姑娘见一次面。”

那名亲随离开之后,孙权的目光看向天穹,碧色眸子闪烁着奇异的光泽。

碧海琉璃宫东方语吗就让我看看你们这些隐世宗门到底想要做些什么把,居然不找我大哥,而是找上了我,你们究竟想要干什么

第四百九十一章鹿门书院

鹿门山书院位于荆州襄阳城外的鹿门山之中,是黄承彦、庞德公、司马徽三名士林大儒所建立的。

由于北方连年战乱,导致了大量的士子南下荆楚等地避难,而黄承彦、庞德公和司马徽三人便是在鹿门山开坛讲学,之后便是形成了鹿门山书院,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着越来越多的北方士子南下荆州,使得鹿门山书院也成为了能够与豫州的颍川书院比拟的一大书院。是天下士子心目中的圣地。

此时的鹿门山山道之上,一行数人骑着妖马缓缓而行,为首之人是一名稚气未消的青年,看相貌应该还不到二十,但是一双眸子之中似乎有着看尽世间万物的沧桑。

此时驾驭妖马行走在鹿门山的山道之上,青年身旁的一名二旬出头的文士突然对青年说道:“公子,前面不远就是鹿门山书院了。”

“嗯,知道了。”青年闻言微微点头。

这青年正是刚刚从江夏撤兵回到襄阳的袁耀,而那名文士便是如今袁耀身边的第一谋士李业李世安。

接到袁术的命令之后,袁耀一面让黄忠立即从江夏赶往丹阳,而且为了能够节省时间,袁耀选择让黄忠从江夏直接进入扬州,前往丹阳。虽然这样有可能会被江东军发现,但是以黄忠的实力,即使被发现也无人能够拿他如何。

如今的江东一方,能够与黄忠交手的只有周泰一人,其他的即便是周瑜孙策也差上一筹,而且即使是周泰拦住了黄忠,也无法阻止黄忠赶往丹阳。因此,在确定了袁术的命令正确无误之后,黄忠便是从江夏离开,前往丹阳了。

黄忠离去之后,袁耀也是撤兵了,留下文聘率领一部分兵马镇守江夏。

江夏地势险要,无论是从荆州进攻扬州还是从扬州进攻荆州,都绕不开江夏,袁耀好不容易从孙策周瑜手中夺回了江夏,自然不会让江夏再被夺走。所以袁耀离开前就安排文聘镇守江夏。

文聘有着凝罡境的修为,又精通水战,本身也是荆州人,更是在原先的荆州之主刘表手下效力多时,如今镇守荆州倒也没有问题。即便不是江东军的对手,以文聘的能力也能够支撑一二,到时候足以为袁术一方赢得反应的时间。

留下文聘镇守江夏,袁耀便是带着其余人返回了襄阳,本来按道理在返回襄阳之后袁耀应该立刻返回豫州的,但是袁耀不知为何没有选择立即返回豫州,而是在襄阳滞留了数日,现在又是叫上李业、廖化、周仓、裴元绍等人一同前往襄阳城外的鹿门山书院。

李业有种感觉,袁耀一直让自己滞留在荆州绝对是有目的,只不过李业跟在袁耀身边的时日毕竟不长,也不是袁耀肚子里的蛔虫,并不清楚袁耀这次为什么要一直滞留在荆州,不肯离去。

“世安,鹿门山书院有三尊大儒,分别是黄承彦、庞德公和司马徽三位,你对这三位可熟悉”

袁耀的话打断了李业的思绪,将李业给拉回现实世界当中。

思量了片刻,在心中整合了一下自己所知的情况,李业说道:“主公,鹿门山书院的三尊大儒皆是世家中人,其中黄承彦和庞德公两位分别是荆州四大世家中的黄家和庞家,而且据说如今这两位有着接任黄家和庞家家主的意思。至于水镜先生司马徽,则是出身河内司马家。”

“哦,黄承彦和庞德公有意出任黄家和庞家的家主之位”

李业点头,道:“有着这样的风声传出,但是究竟是事实还是障眼法还未可知,庞德公还好说,黄承彦嘛,黄家之前的家主是黄祖,而黄祖在担任黄家家主期间,对于黄承彦也是几番打压,所以这消息未必是真的。”

“黄承彦,黄祖。”

袁耀心中默念这两个名字,最后微微一笑,道:“黄家倒是不错,文有黄承彦,武有黄祖,虽然不是一脉,但是只要相互扶持,足以保证黄家不灭了。只可惜,黄祖已死,不知道这个黄承彦如何。”

“对了,世安,那司马徽怎么样”

“司马徽”李业闻言皱起了眉头,道:“此人倒是有些奇异,我命人打探了很久,但是一直没能打探清楚此人的底细,只是知道鹿门山书院三名大儒之中,以此人最为神秘。”

水镜先生司马徽。

七个大字在袁耀心头浮现,久久无法消散。

袁耀在后世的时候,曾经听到过这样的一种说法,那就是“水镜先生”司马徽是三国数十年战乱不休的最大黑手,为的是让司马家有朝一日能够坐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让司马这一姓氏成为天下最尊贵的姓氏。

这种说法并非是凭空猜测。汉末之时,征战不休,能够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曹魏、孙吴、刘蜀三方缺一不可,而相对于曹魏和孙吴早已奠定基础,刘备能够建立蜀汉其实是离不开诸葛亮和庞统二人的支持,而诸葛亮和庞统二人又是司马徽推荐给刘备的。

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