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1(2 / 2)

在问清了陈到和夏侯兰二人现在所处的位置之后,在一餐结束之后,袁耀就是去往了陈到和夏侯兰二人所在的军营。

不得不说,陈到和夏侯兰也算是敬业,虽然是昨夜才被袁术授予军司马的职位,但是今日就是开始着手熟悉军务,并且在俞涉的带领之下了解袁术军。

袁耀虽然很想去找夏侯兰,但是一番考虑之后,袁耀先去找了陈到,和陈到谈论了一番,但是并未深入,以免给人造成自己在收买人心的形象。

虽然袁耀自认以袁术的性格是不会在意自己的所作所为的,但是谁知道袁术身边会不会出现一些小人给自己进一些谗言。

袁耀之所以能够不断地着手安排自己的计划,袁术对他的信任和放纵是很大的一个原因,如果不是袁术的这般放纵,袁耀根本不可能是过的这么舒心,在身边收拢了这么多的人手。所以这也是袁耀坚定了要为袁术逆天改命的一个原因所在。

两年的时间,袁耀已经是真正的将袁术当成了自己的父亲看待,在知道袁术未来命运的前提之下,袁耀自然是会想方设法的去帮助袁术改变既定的命运。而想要改变袁术必死的命运,除了让袁术没能拥有玉玺,无法诱发出潜藏在袁术内心深处的野心之外,袁耀最想要做的就是手中掌控住强大的实力,让自己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力挽狂澜。

袁耀现在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已经身居校尉之职,手中掌握着三千人的队伍,而且随着公孙瓒和袁术交易的继续,袁耀手下的三千人已经是有不少人都配备战马了。

在和陈到浅谈一番后,袁耀就是找上了夏侯兰,而夏侯兰对于袁耀的到来是非常的惊喜。夏侯兰如今能够一来就坐上军司马的位置,袁耀的引荐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夏侯兰也不是什么不懂人情世故的家伙,对于袁耀那也是客气得很,没有丝毫的轻视和小看。

而夏侯兰寒暄了一番之后,袁耀就是直入主题,问道:“明衡,你可知道赵云”

“公子也知道子龙”从袁耀口中听到了赵云的名字,也是让夏侯兰有些吃惊。

袁耀道:“确实听说过常山赵子龙的名号,明衡可知赵云如今所在何处”

夏侯兰道:“子龙与我是好友,不过当初我离开师门的时候子龙还在随阁主练枪,现在应该是离开宗门历练了,不过我实在不知子龙究竟在何处。”

“那明衡你可知赵云若是出师历练,会去往何处”袁耀想了想,问道。

夏侯兰道:“当初我听子龙说袁绍身边有我神枪阁的一位师叔在,子龙有着去投靠这名师叔的想法,现在也不知道去没去。”

“袁绍吗”

袁耀依稀记得,原本轨迹中的赵云最先投效的诸侯确实是袁绍,后来界桥之战的时候赵云才临阵转tougong孙瓒麾下,只可惜当时公孙瓒并未看清赵云的实力,让赵云呆在后方,否则以赵云的强悍实力,白马义从未必会被麴义训练出来的先登给一手覆灭。

而后面赵云也是与刘备相识,在公孙瓒被袁绍所灭之后,赵云就是在天下辗转流离,最终投入了刘备手下。

如果现在赵云在袁绍手下的话,想要将赵云收于麾下就是有些麻烦了,毕竟银纹韩烈和潘凤的关系,袁绍和袁术的关系注定是好不了的,而一旦后面赵云临阵转tougong孙瓒,那就是更加麻烦了。

在和夏侯兰谈论了一些其他东西后,袁耀就是起身离开。

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赵云的行踪已经被大致摸清了,再待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第一百六十一章冀州乱战

陈到和夏侯兰双双加入袁术麾下,让袁术麾下武将一方实力大增,现在的袁术自身势力比起历史同时期之时不知道要强出多少。

许褚、许定、潘凤、陈到、夏侯兰、荀悦、荀衍、陈忠等人都是袁术原本轨迹中没有的手下,而且无一是弱者,加上现在还没有成长起来的魏延、廖化等人,现在的袁术和历史同时期的袁术相比,估计一打二是不成问题的。

而且由于袁术在平舆修建了一座藏书阁,使得不知多少的士子是蜂拥进汝南,而且因为这座藏书阁有着胡昭坐镇的原因,至今没有谁敢在里面闹事。这座藏书阁现在几乎已经变成了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圣地。

其他的诸侯或许有心做出袁术这样的行为来,但是他们也没有那么多的藏书,即使是袁术,若非袁耀在洛阳城里面弄到了大量的藏书,不然也不可能建起这样的一座藏书阁起来。虽然汝南袁氏的藏书不少,但是那是汝南袁氏的,不是袁术自己的,袁术身为汝南袁氏嫡子,可以参阅那些藏书,但是不能动用。

正因为这座藏书阁几乎成为了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圣地,所以袁术对于藏书阁的护卫工作也是非常的上心,袁术手下有一支精锐部队专门护卫在藏书阁附近,避免有人在藏书阁闹事。

至于藏书阁内,有胡昭坐镇,而且能够进入藏书阁借阅书籍的士子,身份都是经过考察的,但凡有一丝不清白,就算袁术允许,其他士子也不会允许。而且在藏书阁之中阅读书籍的士子之中有着不少人在修魂一道之上的造诣颇深,这些人一进入藏书阁之中,都会自发的维持起秩序起来。

这个时代的士子也是要脸的,藏书阁如今在天下士子中的地位不用多说,如果谁敢在里面闹事,估计以后也没办法在这个圈子里面混下去了。

藏书阁的存在让平舆城内聚集了大量的士子,这些士子在不入藏书阁的时候就是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谈论学问,研究经籍,让平舆城都是染上了一股儒雅之气。虽然在平舆城内聚集的士子都不是袁术手下的人,而且袁术几番招揽都是成果寥寥。可是一百个人里面有两三个入袁术麾下就已经是一桩赚大了的买卖。其他诸侯手下可不会像袁术一般有这么多的士子可用,有了这些几乎源源不断的士子,袁术日后哪怕地盘再大,只要平舆不失,就不会为官吏不够的问题而赶到烦恼。

如果不是寻不到一名有名望又有实力的大儒,袁耀早就开始着手在平舆城外修建一所书院了,只可惜这个时代有名有姓的大儒,诸如蔡邕、王烈、郑玄等人没有一个在汝南的。颍川书院虽说不错,但是根底是世家的私学,不符合袁耀的期望。

只有像荆州鹿门山书院中的庞德公、黄承彦这样的大儒才是符合袁耀的期待,只是可惜这样的人物现在还没有让袁耀遇到,鹿门山书院的几个大儒袁耀就算有心去挖墙脚,人家也未必会来。

而在初平二年下半年的时候,冀州的形势愈发的混乱了起来。原本占据优势的公孙瓒已然率领大军兵临魏郡,却遭到了袁绍军的大力抵挡,让公孙瓒难以寸进。而在一场关键性的大战之中,袁绍亲自上阵挥剑杀敌,振奋军威,同时颜良、文丑、淳于琼、蒋奇、韩猛等人不顾一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