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他担忧的事发生了,刘备激动的上前拉着自家二弟的手臂,发力下关羽却巍然不动,一直保持着单膝跪地的姿势。
“二弟,大哥知道,翼德的仇大哥更不会忘记”
说道这里时刘备更是激动的泛着泪光,恨其不争的狠狠瞪了眼自己的这位兄弟。
“可云长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胸中尽是复仇之心,大哥岂能放心”
还不待关羽反驳,刘备直接坚定的喝道:“孤已经下令倾尽蜀中精锐发兵,关羽听令”
“末将在”
请命出战先锋被拒绝,可面对自家大哥坚定的态度,关羽嘴唇一阵蠕动,挣扎了片刻最后无奈的抱拳大喝回应。
看着自家二弟终于听进去了,刘备眼眸深处浮现出一股欣慰之色,可脸色依然不绷着。
“孤令汝日夜操练城外大军,跟随孤一同征战荆州”
唰
关羽猛然一抬头,他看到了刘备眼中的坚定与激动,顿时一股暖意浮上心头。
他的大哥没有变,哪怕成为了天下身份最尊贵的汉王,依然记得桃园三结义之情。
一时间眼眶泛着激动的莹光,关羽重重的一抱拳大喝道:“关羽领命”
三弟大哥还是咱们的大哥,没有忘记,等着吧,荆州一战二哥定要为汝报仇雪恨
胸膛尽是复仇的欲望,在听到军令后关羽更是直接一甩身后的披风,大步离开了汉王宫殿。
报仇怎么报仇吕布势力庞大,现如今更是有席卷天下之势,若要复仇必选败吕布。
而败吕布的前提必须有不畏生死的大军,大军在手方有报仇雪恨之机。
返回宫殿内的刘备更是头一次魄力十足力排众议,坚定的下令调动蜀中粮草军械赶赴前线。
江东
蒙着一只金色眼罩的刘辩威严的望着朝堂左右文武百官。
“给刘备传信,荆州一半疆土双手奉上,两家诚心结盟共诛吕贼”
荆州疆土竟然要送出一半,顿时百官一个个心惊不已,刚要有人开口,刘辩直接霸道的挥手制止了下方准备出言的百官。
“若无荆州疆土在握,就算刘备有心,但蜀中文武岂敢放心出全力。”
“当今天下吕贼威望一日胜过一日,更是携百国之兵前来迎战,气势滔天下,孤仅靠东吴一地可能撑住”
“就算撑下来,必损失惨重,荆州一地将沦为炼狱,孤之吴国数十载内将再无底蕴出兵中原。”
“两家必携手联盟,合西蜀兵力,如此一来方有破吕布之机。”
淮南一战损失最惨重的可是他江东,可以说一战江东精锐损失过半,说句不好听的话,仅靠荆州一地真的顶不住吕布的侵犯。
荆州一旦有失,他只能退守江东,依靠长江天险据守,可如此一来便失去了进取中原的机会。
到时吕布靠着疆土辽阔,人口众多快速的回复元气,而他哪怕与刘备加起来也抵不过吕布的底蕴。
刘辩更是心知这个道理,才甘愿送出一半荆州的疆土,为的就是令两家摒弃所有不利的因素,共同联手破敌。
在刘辩斩钉截铁的决定将荆州一半疆土送出去后,百官一个个听的更是不是滋味。
一个个面面相觑,他们又何尝不知如今吕布势大,何尝不知吕布气势如虹。
可细细想来,明明前几年他们还有底气与吕布决一死战,可如今双方的变化太大了。
吕布的崛起实在是太快了,双方的差距拉的太快,也太大了,尤其是万邦来朝这一盛事下。
中原大地万众一心,天下人已纷纷看好吕布能问鼎天下,此次荆州一战已关乎到未来三王存亡了。
“大王,微臣认为还不够,我军府库战甲多如牛毛,当用十万兵甲换取蜀中粮草”
轰
还有不嫌事大的,刘伯温更是沉稳的站出来,直言道仅仅送出半个荆州还不够,竟然还要送兵甲。
要知道天下谁不知江东兵甲精良,小到刀枪剑戟,大到攻城器械,在天下更是一绝,哪怕是吕布势大在这方面依然逊色一筹。
“大王,如今已到生死存亡之机,此战若败,东吴就算依靠长江天险能保住,但不过苟延残喘罢了。”
“因此老臣请奏,大王当与刘备敞开一切,江东当与蜀中不仅仅是兵甲,粮草乃至商旅货物相通,如此一来双方精诚合作,必能一战破吕布滔天之势。”
老臣中的王猛更是出列铿锵有力的说着,一句话双方将能互通的尽皆互通,双方强强联合方有胜算。
不是他们傻,而是吕布发展的太快了,明明去年还没这么强,可吕布一介武夫仅仅搞了一个阅武大典,这一切便完全变了。
百国之兵虽然只是虚张声势,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吕布为败亡之前,边疆一代无忧也。
而且阅武大典最大的收获便是人心,吕布一举将天下人心攥在了手里,治下军民一个个从精神面貌上发生了变化。
若是从前,吕布的威势只不过是让天下百姓知道有一位战无不胜的战神,可如今已经提升到了华夏民族的位置了。
万邦来朝,华夏举国同庆,哪怕是江东一带的百姓都一个个露出了自豪之色,为身为华夏子孙而骄傲。
吕布一举将华夏二字提升到了信仰上,天下百姓皆以华夏子孙为荣,一个有了信仰的民族。
民间尚且如此,可以想象到军中士气会出现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人之威震慑百国朝贺,一道王令,百国出兵只为尊大汉武王令
第917章高句丽
高句丽
刚刚返回国内的高句丽国王脸色有些犹豫的看着大殿内的大汉时辰,左右两侧高句丽文武更是纷纷敢怒不敢言。
大汉的使者虽然举止虽然谦虚,但脸上那傲气还有言语中更是透着浓浓的霸气。
“高句丽国王,我家大王有令,秋收之前请国王派遣精锐大军随同吾王汇猎荆州。”
这乃是请求,简直就是命令了,可对于大汉使者的命令,高句丽满朝文武上下没有一人敢当面反驳的。
最后犹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