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牟明 > 分节阅读 173

分节阅读 173(2 / 2)

“这个说来话就长了。”朱幼塨自斟自饮了一杯茶,方才接着说道:“周纪善应该知道,本朝自立国以来,一直在分封宗室”

明太祖朱元璋对他们老朱家的人非常好,皇子封亲王,由嫡长世袭罔替,亲王其余诸子则封为郡王,也是由嫡长世袭,郡王其余诸子则由嫡长世袭镇国将军。

就这么逐次降爵,接下来的封爵分别是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俱由朝廷给付俸禄。

总之,只要你是朱氏子孙,最次也能做个奉国中尉,就算不能大富大贵,但温饱不成问题。

周秦川边听边点头,这些事情,他在后世之时略有所知,但没有这么详尽,此时听朱幼塨所说,也算是长了番见识。

“所以,小王爷的意思是”听归听,周秦川仍然不明白对方把田地全部献上的用意。

“不是我的意思,是父王的意思。”朱幼塨接着说道:

“父王说了,我等皇族,一出生就能得享荣华富贵,不但不用担心吃穿用度,还能凭空占有大量田地。

朱氏子孙无穷匮也,而天下田地有限,长此以往,田地势必集中到朱氏宗亲手中,朝廷和军队的用度何来国何以为国”

周秦川长身而立,向朱幼塨行了一礼,“沈王爷高瞻远瞩,实乃国之大幸。”他是由衷地佩服这个素未谋面的沈王。

朱明王朝的皇室宗亲,除了能得到远超普通百姓和朝廷命官的俸禄,还会被赏赐大量田地,这个大量,是实实在在的大量,且田地所出还不用缴纳粮税。

据说中晚明时期,万历帝之子朱常洵就藩福王时,被赏了四万顷的田地,后来群臣力争,才减半为两万顷。

其他各王的田地规模也小不到哪儿去,以至于到了明末,在一些藩王林立的省份,诸如豫南、晋西,一省一年收缴的钱粮,还不够给本身的这些宗亲发放俸禄。

这使得中后期本就拮据的明廷,财政更加紧张,不得不加征三饷,让本就天灾不断的陕、晋两地雪上加霜,逼反了走投无路的广大百姓。

此时的大明,各个藩王所占土地应该还没有那么夸张,但与常人相比,所拥有的田地哪怕是豪门富户也定然远远不及。

沈王见微知著,能在问题尚未显现之初,就把朱明王朝的一大症结看得如此透彻,的确值得敬佩。

“周纪善谬赞了。”朱幼塨掩不住眼中得色,客气完之后,接着说道:

“父王向来忧国忧民,只是身为藩王,不便妄议国策,且家中子弟众多,也不得不为大伙儿生计考虑,只能隐忍至今。

这下好了,商社一旦成立,田地定当如数奉上,没了田地,我们还有些店铺,今后商社的分红也能养活众多子弟,我沈、晋两脉再无扰民之忧。

父王曾有交待,这些田地是佃是卖,今后尽由商社做主,只是田租也好,地价也罢,还请商社不要轻易哄抬,也让百姓能过上好一点的日子。”

说罢,起身郑重向周秦川拜了一拜,就好像事情已经成了似的。

至于周秦川,他还能说什么,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这种好事岂有拒绝的道理,而且这种方式的确是解决大明宗亲占地过多的一个办法。

有沈王、晋王做示范,能获得远超种田的收益,势必引发连锁效应,让更多的宗亲和大地主放弃田地,投身商贾。

不但能缓和土地过于集中的矛盾,更能促进商业兴盛,甚至引发大明走向商业社会。

等到小济登基,或可一劳永逸地解决宗亲的问题,到那时候,阻力定然已经不大了。

“沈王爷为国为民,我等又岂能落后,放心就是。”周秦川郑重承诺。

“我就说周纪善深明大义,定会答应的。”朱幼塨略带得意地轻笑几声,又感叹道:

“可惜,田地一事能用这个法子解决,我等藩王却要何时方能得享自在。”

“哦,不知小王爷是想科考当官呢,还是”听着公鸭嗓的朱幼塨发出如此叹息,周秦川忍不住问了一问。

“我倒没那么大的雄心壮志,就想能四下走动走动,见识见识高山大川,也不枉来人世走上一遭,怎么,周纪善有法子帮我”朱幼塨煞有兴趣地反问。

周秦川嘿嘿一笑,“小王爷你如今不也跑到京师来了么,如何不自在了”

第371章商社

这个话头可不能随便接,即便这些藩王大多没有威胁,也得等小济登基掌权之后再说。

“罢了,周纪善,这是祖制,轻易难违,今趟只要没人到朝廷告发于我,我就感激不尽了。”朱幼塨自嘲了一下,又问:

“天色已晚,我可不想再翻墙而出,公然违背宵禁律例,就在你这儿将就一下,如何”

“只要小王爷不嫌弃这里鄙陋,自是无任欢迎。”周秦川笑答。

就这样,与朝廷的税关谈判尚未确定下来,商社一事反而先期定了下来。

此事倒是不用担心会黄,哪怕税关最终不由瓦剌卫把持,生意该做还是要做的。

商社最终命名为盛明,其间寓意不言自明。

不得不说苏幼蓉在经商上天赋异禀,经过谈判,沈、晋二王仍是入股所属的全部田地,份额却从四成降到了三成,让商社小小的又占了些便宜。

其余七成,以徐永宁为首的定国公府和张懋的英国公府各占一成,这两人是周秦川亲自登门拜访,鼓动三寸不烂之舌拉拢的。

他俩本来不太上心,在无可无不可之间,不过听周秦川说,一旦入股商社,能优先享用西域的新鲜玩意儿,最终下定了决心。

之前周秦川就曾经提过西域的葡萄美酒,可惜沙洲早没了存货,使得这些贪玩的小公侯们空闻其名,却无法品尝,大为遗憾。

此外,制作精良的西域钢刀,也就是后世名气甚大的大马士革弯刀,在此时的京师同样名气不小,这些勋贵之后无不以拥有此刀为荣。

可惜丝绸之路断绝,关西动荡不止,西域钢刀可遇不可求,有钱也买不到。

还有胜过大明神机营所用的火铳,同样让徐永宁和张懋生了兴趣,再被周秦川这么一蛊惑,两人当即决定,出资入股。

不得不说,勋贵就是勋贵,加入商社的缘由都那么清奇,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要把玩各种新奇玩意,当真任性。

苏幼蓉精挑细选的三家豪商,则共占一成份额,这里看中的,是他们自身的行商经验,和庞大的人力。

其余四成份额,由瓦剌卫占有,这里就没有关西其余诸卫和西域诸国什么事儿了,行商赚钱,想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