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牟明 > 分节阅读 95

分节阅读 95(2 / 2)

草原上的雪不足以阻挡马蹄的时候,周秦川就跟着秦博开始练习骑术,旬日之后,渐入佳境。

正当再接再厉之时,却不得不暂时中断,原因无他,随着天气转暖,积雪融尽,得准备春耕了。

不但马骑不成,就连射箭和相互拼斗都没空,只有一早一晚的晨跑和力量练习没有荒废,由周秦川带着小济坚持。

秦博故技重施,把秦琪拜托给他们之后,在春耕前就早早消失了。

这一趟他倒不是去打猎,春天是万物繁衍生长的季节,一般是不能捕杀的。

何况刚历经一冬,飞禽走兽都瘦的很,打回来也没多少意思。

据说秦氏兄妹早早就跟着父母到了草原,两人都自承不会种地,因此即便到了板升城,也没有去找白莲教要田要地耕种。

两人的日常开销靠的是秦博,秋冬以打猎为生,到了春夏,则是凭他这些年在草原上历练出来的骑术和套索,替蒙人牧马放羊。

这些大牲口经过一个冬天的酷寒之后都很瘦,春天正是吃草长膘的时候,据秦博所说,这个时候蒙人亟需像他这样的熟手,替人放牧所获不菲。

苏幼蓉出身商贾,小济的出身嘛,不提也罢,什么季节打猎,什么季节放牧这些常识,还不是秦博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听。

就是周秦川,也只不过从书本上知道一些浅显常识,比如春天不宜打猎等等。

是以三人被秦博轻轻松松地就蒙混过关,再度当起了秦琪的保姆。

他们平常的活计,除了做饭,就是烤面包卖面包,秦博在不在,区别其实不大。

只是正式开始春耕后,才觉得若是多一个人的话,能轻松不少。

此时的面包生意不降反升,出乎意料得好。

板升城的人只要手里有点闲钱,都愿意外出干活的时候带上几个面包做干粮,这玩意儿顶饿不咯牙,好吃不易坏,比他们自己做的烙饼和蒸饼好多了。

生意这么好,谁都舍不得放弃,自然就得辛苦一些。

周秦川早上晨跑、洗漱、吃食完毕之后,得先揉好面,然后才能带着口粮出城,和小济一道犁地。

至于烤面包和卖面包的差使,就只能交给苏幼蓉和秦琪二人。

犁和锄头等农具是早就买好了的,至于耕田的牲口,他们自己有。

周秦川从十余头骡马中,挑了一头健壮的大骡子,这些家伙吃了一冬的闲饭,也该出力了。

用骡马耕地,可能没有牛那么稳当,但也差不到哪里去。

此地虽然不缺牲口,但是用牛来耕田的人家其实并不多,用骡子和马的反倒不少。

究其原因,主要是牛除了耕田,其他用途不多,养着费劲。

到了自己的田间地头,周秦川吆喝住骡子,套好爬犁,开始犁地。

小济则跟在他后面,捡拾地里被翻出来的石子儿。

经过梁五和王八爷等人几天的言传身教,周秦川如今勉强也能一个人犁地了。

只是还不太熟练,每天犁的地不多,有些不够看。

不过与那些动辄三四十亩地以上的人家相比,他们的田地少,区区二十亩而已,不用着急。

又不指望着从这二十亩地里刨食求生,他们如今有身家,还有卖面包的进项,即便不种地,也能过得很滋润。

完全是因为之前要了这免费的田地,而板升城又有不许抛荒的规定,才不得不同其他人一道犁地春耕。

当然了,这是周秦川自己的看法,苏幼蓉和小济都对拥有自己的田地异常开心,对春耕也非常重视。

不但拉着周秦川专门请教了不少田把式,梁五、王八爷还有谭蒙,也是由苏幼蓉出面,请来帮了几天的忙。

这二十亩地都是生地,需耕两遍。

第一遍耕过后,得将地里的碎石子弄出来,第二遍平整土地,然后起垄、施肥、浇水,最后才是播种。

熟地耕种其实也得两道,只不过人家去岁秋收之后,就先行犁过一遍,今年开春,自然就可以省却这一步。

太阳移到天空正当中的时候,周秦川招呼小济到河边洗手,然后休憩进食。

刚吃了几口,苏幼蓉和秦琪来了。

春耕期间,面包烤得早,卖得也早,而且卖得还快,一般午前就能收摊。

因此饷午后,苏幼蓉和秦琪都要来地里一趟,顺便带点小菜给兄弟俩。

有时候还会跟着两个跟班唐丹和侍剑,这两人在周秦川他们那里吃完面包,若是想要活动一下,也会跟着一道出来。

放下给周秦川和小济带的菜式,二女嘻嘻哈哈地跑进地里折腾,美其名曰帮忙耕地,只是全然不像,倒像是春游玩耍。

周秦川本就不对自家地里的产出抱多大指望,也就任由她俩胡闹,和小济一旁吃喝,信马由缰地想着心事。

天气转暖,积雪融化之后,离开草原回到关内的想法又盘旋在周秦川的心头,只是尚未和任何一人说起过。

第200章

之前担心的那些问题,诸如粮食等等,现下想来都是小儿科,特别是在春夏之际,就更不是问题。

就是板升城的那些巡卫,在周秦川眼里也没有任何威慑力,他们不阻人出城,只在城内巡守,相当于后世派出所里的联防,实在不用放在心上。

从板升城出走其实不难,难的是其后怎样应付瓦剌精兵。

春耕前几天,麦田周围就出现了不少精锐蒙人骑兵,据说是为了不让其他蒙人骑马闯入,践踏田地。

不过周秦川认为,这些骑兵恐怕还有监视种地汉人,以防逃跑的职责。

若再加上初来此地,在也失八秃五里外探得的游弋骑兵,那就是两道关口,想要闯过,着实不易。

即便运气好,能趁夜而出,也难逃其后追杀,想要顺利抵达长城一线返回中原,何其艰难。

周秦川晃晃脑袋,有些烦躁,当下要想逃离也失八秃,几无可能,是以他对谁都没有说过自己的想法。

除非此地动荡,而且还得是蒙人发生内讧,他们自顾不暇,方能乘隙逃走。

历史上以也先为首的瓦剌,在败于大明京师之后,一直在走下坡路,最后再无力同东部的鞑靼部争锋,这是确定无疑的。

以目前的也失八秃来看,有了板升城的存在,解决了粮食问题,瓦剌实力尽复,重新拥有了威胁中原的能力,并没有衰落的景象。

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儿,方才造成瓦剌一蹶不振,周秦川却是不太清楚。

只能祈祷不是因为外敌的攻伐,否则他们这些汉人,不是死无葬身之地,就是给人为奴为婢。

“哒哒哒”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十余精骑自远处而来,转瞬即到。

守在田地边缘的两个瓦剌骑兵纵马上前拦截,口中大声吆喝着听不懂的蒙语,来人看来还是不敢造次,堪堪在田地边缘停了下来。

平心而论,这些负责警戒的蒙人骑兵,还是有作用的,要不是他们,汉人们别说耕田犁地,恐怕就是身家性命都不安全。

两边人马汇聚在一起,警戒的两个士兵倒还恭谨,不过却不谄媚,双方叽哩哇啦地谈了几句,来人始终没有就此离去。

三个明显是领头的人,不时朝正在地里嬉闹的二女看去,目光不怀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