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七得了首肯,这才一掀门帘,钻了进去。
“怎么样那里有消息了没有”
大帐正中,有一案一几,案后坐着一个中年文士,五绺长髯,算得上个美男子。
身上不是儒衫长袍,而是与民夫一般的短打扮,头上还有顶草笠未摘。
“大人,那位娘娘似乎还没有结束省亲的意思,仍赖在泰安不肯走。”
小七恭谨地答道,待徐有贞示意后,方才继续道:
“不过那位殿下年岁虽小,倒是活跃异常,经常带着护卫在泰安附近跑马遛狗,看他那性情,要不是年纪实在太小,恐怕早带着人进山打猎了。”
“嘿嘿,看来咱们这位新晋的正宫娘娘,是铁了心要在泰安呆下去了。”
徐有贞冷冷一笑之后,又问京师的情况如何。
小七知道他想问什么,答曰:
“大人在京师的都察院同僚,已经有人上书,说太子年岁渐长,已经到了开蒙的时候,不可再任性在外了。”
徐有贞听了,手捋长须,暗自得意。
这种事儿他都不用出面,自然有人友情助攻,只要有人开头,其后自会有人不断跟进。
这种占据大义,绝无后患的柬议,文臣们哪有不愿意发声的,且看这位娘娘还呆不呆得住。
“小七啊。”
“在,大人。”
“明日休息一日,然后还是回老地方,给我继续盯紧泰安,见机行事即可。”
“是,大人,若无他事,属下告退。”
“嗯,歇着去罢。”
待小七退出大帐,徐有贞从几上站起,背着手边走边寻思。
他觉着宫里的孙太后不会安分,早晚要出手对付这位正宫娘娘,逼其携子北返京师。
毕竟泰安州太远,孙太后鞭长莫及,回到宫中,能做文章的地方就多了。
那位虽然登临大宝,但皇宫中,还是这位立了两任皇帝的太后说话更算数。
而且在那位娘娘的北返途中,太后同样有施展拳脚的地方。
至于自己,只能静观其变。
可惜啊,原先一直想找门路投靠孙太后一方,惜乎无人引荐,或者说是自己还没有得到信任,始终不得其门而入。
如今若是能暗中出把力,想必能得到太后青睐了罢。
别的也不多求,只要能把金銮殿那位,还有执掌兵部的那个人搞翻搞臭搞下台就行,否则自己这一辈子,始终要因为南迁之议而遭人耻笑。
哼哼,以为给个治河的职司就能让我善罢甘休么。
第137章泰安
泰安城北,某个不具名却又大得异乎寻常的府邸。
书房中燃着香,青烟袅袅,一个宫装妇人手捧一卷书,正有一搭没一搭地看上几眼。
一个侍女到得书房门口,小心翼翼地进门,碎步来到宫装妇人身后禀报:
“娘娘,二老爷来了,奴婢已经将他安置到了湖心亭,不虞有人偷听。”
“雁儿,都和你说过多少次了,咱们打小一块儿长大,用不着这么拘谨。”
宫装妇人回过头,颦然一笑,略施薄粉的脸瞬间绽放,美艳得不可方物。
“娘娘,礼不可废,您如今毕竟是母仪天下的皇后。”
低着头的雁儿只说了这么句话。
“好吧,随你。”
宫装妇人无奈答道,又飞快地低声咕哝了一句:
“有我这样躲在泰安母仪天下的么。”
身为当今大明皇后,她杭允贤居然拿这个贴身侍女毫无办法,身上这身宫装也是在此女的坚持之下,才不得不穿上的。
其实她更喜欢家居常服,穿在身上舒服得多。
“二哥这回来得倒快,他不用坐诊么”
杭皇后放下书卷,跟在雁儿身后,边走边问。
她二哥杭敏,是一家人中唯一一个还留在老家的人。
余者如其父杭昱,长兄杭聚,都在景泰初年她被封为皇贵妃之后,到京师投奔她去了。
杭氏一门世居泰安,本是行医世家,杭允贤作为杭家最小的女儿,自然也是从小就在泰安长大,生得花容月貌。
七年前,被封为郕王的今上,前来他的封地泰安游览,顺便勘定修建王府的场所。
郕,周代诸侯国,后为齐国所灭,其封地有说在豫南,也有说在鲁东的。
当年的郕王之藩所在地,朝廷最后选定的地方,是在运河沿线济宁州以北,鲁东首府济南以南,泰山山脚的泰安。
郕王好巧不巧的在街头邂逅杭允贤,就此被迷住,千方百计打听到下落后,纳为王妃。
六年前生了一个儿子,也是当时的郕王,如今的景帝唯一的儿子,因此更受看重。
四年前,因土木之变晋位大宝的郕王,晋封杭允贤为皇贵妃。
去年母凭子贵,顶下无子的原皇后汪氏,晋位皇后。
“二老爷今日没有坐诊,而是出诊,也是巧了,他刚回医馆被我给撞上,就跟着我一道回府了。”
“难怪。济儿呢,又出城骑马去了”
“是,娘娘,殿下仍旧和往常一般,带着几个侍卫去了。”
声音渐行渐远,两人离开了书房。
很快,一主一仆来到一畦水边,在水中央有一介凉亭,亭中已有一个儒衫青年。
雁儿在水边停住,杭皇后则独自上了通往亭子的长堤。
“小妹”
青年没有回头,率先打了个招呼。
杭皇后绕过青年,面对面坐下后,先自己倒杯茶喝了,方笑道:
“二哥,你这称呼可不对哦。”
“怎么,要我跪下来叫你娘娘规矩好大,我可走了。”
杭敏嘴上说着要走,却连身子都欠奉。
“别介,二哥,和你玩笑呢。
其实我也不喜欢这些规矩,大热天还要穿成这样,难受死了。
不过雁儿说的有理,如今身居高位,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想要抓我的小辫子呢,即便远离京师,也不可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