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牟明 > 分节阅读 58

分节阅读 58(1 / 2)

d,但是对客栈的长期经营有利:

“不过周大郎,这个点子可不好同你们分成啊。”

下一刻,东叔眉头紧锁。

“行了,东叔,这个点子既然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算我白送的,成不这下不用心疼了罢”

“成,你说的,周大郎,记好了啊。”

老头子闻言,皱在一起的眉头遽然开放,一下子转悲为喜,变脸速度之快让人始料未及。

“开饭了,开饭了。”

大常的大嗓门儿在后院响了起来,这是饷午,忙碌的一上午的客栈诸人,总算能够稍事休息一下了。

自周秦川出了那个泡脚盆的主意后,客栈生意又小小的上了个台阶。

如今一晚平均能开出去十四五间的客房,入住率已经不比南边村子里的两家客栈差了。

偶而还会客满,一个浣娘显然忙不过来,周秦川不得不又请了一个,工钱还是由他和客栈三七开。

生意一好,原先当着入住客人的面,换上干净被褥的噱头,已然忙得顾不上施行了。

如今都是早上客人一走,两个浣娘就忙着拆洗被单,小段和周秦川则在客人结账之前,上上下下地查看房间里的物件完好与否,从而决定需不需要扣除客人相应的押金。

因此从卯时吃完朝食后,直至正午,都是客栈最为忙碌的时刻,饷午这顿饭,对于客栈诸人来说,那就是体力心力上的双重补充,不可或缺。

大常的这几声嘶喊,不啻是纶音。

东叔乐呵呵的,第一个找了张方桌坐下,等着开饭。

他见泡脚盆的主意有成效,乐得合不拢嘴,自此对周秦川心悦诚服,不再挑刺,新招浣娘的主意,他屁都没放一个。

其实以周秦川观之,泡脚盆的增加,对生意的影响不会有这么立竿见影的效果,口碑的传播需要时间,哪有才施行数日就有效果的。

生意的更上层楼,他觉得更多的还是面包带来的效果,当然了,这个判断周秦川只是自己在心里边儿想想,没有告诉其他人。

好歹装回叉,看着别人对自己的佩服神情,感觉挺不错,这也算是穿越者的隐形福利了罢。

如今在客栈周边,尤其是在毗邻南边的村子里,赵家客栈的名气已然随着面包传扬开来。

若有外乡人想投宿,多半会询问本地人,得到的建议自然多是以赵家客栈为主,这才是生意不断好转的关键。

其实这也算得上是口碑,只是这口碑仰仗的是面包,而不是客栈内部的住宿条件、服务周到与否等等,若是这些东西跟不上,愿意留宿的客人定然也不会有多少。

不过周秦川提前做了准备,换的全新素色布草,还有泡脚盆等贴心服务,都让客人觉得的确不虚此住,生意日渐火爆,那是水到渠成之事。

“苏小娘子,且先歇歇,用完饭后再忙。”

小段收拾好桌椅,端了盆菜到大堂,回转厨房,路过柜台时,恭恭敬敬地冲苏幼蓉说道。

苏幼蓉站在柜台后,还在打着算盘算账,她在客栈除了同周秦川一起烤面包,上午还要与客人清账。

如今将女子困在闺房的礼教观念毕竟才抬头,在外抛头露面,做工赚钱乃至穿州过府的女子虽然少,但不是没有。

因此苏幼蓉这个女账房先生的角色,也没见哪个客人有甚异议。

客栈诸人就更不用说,只有东叔会打算盘,且远不及苏幼蓉快捷准确,算账一事非她莫属。

跑堂伙计小段受益最深,他早就有意学点本事,特别是算学,他很有兴趣。

只是东叔年长,虽然待人和气,但空口白牙地想让人教你东西,小段没那个胆气提。

自周秦川入主客栈后,见小段颇有灵气,刻意点拨了一番,让苏幼蓉教他算盘,也是周秦川提起的。

既是想让苏幼蓉减轻些负担,也是为今后他们三人的离开做些铺垫。

总算苏幼蓉没有什么敝帚自珍的陋见,对周秦川的提议并不反对。

自此,她自有了小济和周秦川这两个读书习字的学生后,又多了小段这个学算盘的徒弟。

小段有灵性有耐性,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旬日下来,打算盘的水平已然超出了东叔。

因此尽管苏幼蓉是女流,但小段态度恭谨,完全是以师礼侍之。

第119章再失踪

“知道了,段大哥。”

苏幼蓉斜眼瞟着算盘,将数字誊到账册上之后,方才放下笔杆,又到角落放面盆的地方净了手,这才上桌。

两个浣娘各自拿着两个蒸饼,一碗稀粥,还有一盘小菜,坐在另一张方桌上,早已狼吞虎咽地开吃,见了苏幼蓉,都是讨好地一笑之后,继续埋头大嚼。

两个浣娘来客栈做工,负责换洗被单,除了工钱外,客栈还包她二人一顿朝食和饷午,待遇不错,离家又近,当初招工时,可有不少村妇挤破了头也想来的。

苏幼蓉点头回礼,径自坐到了周秦川身边。

此时的大明,一般来说,女子不能上正桌,两个浣娘都是拿了吃的,另找地方进食。

苏幼蓉一开始也想如此,不过周秦川毫无这种意识,第一次正经在客栈吃饭时,赵子桐和东叔都不在,大常小段尚未回来,就他们三人。

周秦川诚心相邀,苏幼蓉顺水推舟,小济哪会拒绝,自此,苏幼蓉就一直都是上的正桌。

东叔一开始即便肚子里有些意见,可赵子桐基本不在,一家之主都不发话,他又需要三人相帮,也就忍了。

之后周秦川的地位一路上升,苏幼蓉同样用她的本事征服了客栈诸人,对于她上正桌一事,就更没有什么人会主动提出来触霉头了。

看着桌上的蒸饼和小米粥,苏幼蓉有些腻味,心里合计着,要不同秦川哥商量下,去运河边托人买些稻米来。

即便不能天天吃上米饭,偶而换换口味,打打牙祭还是不错的。

她是南方人,还是喜欢米饭多些,麦面小米吃得多了,总有些不习惯。

“咦,小济呢”

咬了一口蒸饼,喝了一口稀粥后,苏幼蓉环顾四周,没见到熊孩子的身影,不由奇道,这小子一遇到吃,向来都是最积极的。

今日这顿饷午饭,她已经来得迟了,没想到小济更迟,影子都没见到。

“嗯”

听了苏幼蓉的问话,周秦川方才注意到,小济的确不在大堂之内。

“大常,小济还在厨房”

周秦川就近问道。

小济年幼,除了帮着做做面包,并没有被分到什么固定的活计,不过他闲暇时除了跟着苏幼蓉读书习字,泰半工夫都是呆在厨房里帮忙,以磨练刀功。

尽管这么问,但周秦川知道,自己多半得不到什么有用的回答,按这小子的秉性来说,到了饭点不在饭桌边这种事儿,一点都不科学。

“早没在了,今日他帮我切完配菜就走了。”

果然,没从大常这儿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再看其余诸人,都纷纷摇头,表示没有见过小济。

“不会是你这两日让他读书写字,把他逼疯了,离家出走罢”

周秦川侧头,同苏幼蓉玩笑道。

“不会罢”

苏幼蓉狐疑道,她这些天见小济的确头痛读书,一味地打骂估计只能让他更加腻烦,自觉已经减了些难度和练习量。

前些天最痛苦的时候没有跑,如今轻松下来了,反而要跑,哪有这种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