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钜子 > 第五一六章 夏子著书

第五一六章 夏子著书(2 / 2)

再几日,憨夫、何玦、儒交接了工事,领着表现出众的民夫、各业齐来总指。

二十九日,白羽亭选定的四个战战兢兢的商贾子弟也到了。

他们入职方几日,顶多算得上精力充沛,文字隽秀。李恪没想过让他们独挡一面,只是吕公年长,程郑事忙,他们著书需人差使,白羽亭也应当参与到这场著书当中。

三十日,胡陵、寿春墨者至,著书之人全数到齐。

三月一日,季春,阴雨。

直道各处主使,民夫、百工优异,少年营祭酒、学长,白羽亭商事代表共百余人依所出聚坐在总指挥部正堂外的大广场上。

他们头上扯了临时的席棚,可春风妖媚,春雨飘摇,高高的棚却并不能真挡住什么雨水。

无人抱怨,因为李恪就扶膝端坐在正堂门外,头顶连象征意义的棚都没支,官袍着水,贴身而坠,爵卉指天,绵雨成珠。

还是把指挥部盖小了啊……

李恪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温润含笑:“农人言,春雨如油,冬雪似金。季春日头渐烈,下一场雨,苗禾便饱饮一顿,拔长几分,是好事儿。”

儒身后的百夫民官笑得格外大声:“祭酒是文人,说的话却似农人,在理得紧!”

“我是文人,是勋贵,但亦是农人,是工人。”李恪笑着解释,“莫看我年纪不大,但世间四民我除了商人不曾做过,其实皆做过。”

“难怪祭酒少年闻道!人家活一世,您活三世哩!”

很活泼的一个捧哏啊……

李恪白了儒一眼,总觉得搭话这人被儒调教过。要不以大秦农人的憨实,这么大的场面,怎么一点也不知道怵呢?

他抬抬手压下渐渐活跃起来的气氛,轻声道:“今天叫大伙从天南海北聚过来淋雨,因由你们大都清楚。机关工事不同于常,省民力,节国用,就连耗时也能省却许多,大利于秦。陛下想在天下推泽,奈何机关易制,如在座诸位这般懂得用好机关的人却少之又少,如之奈何?”

江隅傲娇一笑:“猛将起于庶卒,丞相拔自州部,他人若不懂,便来直道搅上几日夯土,挨上几道响鞭,不就全懂了?”

众人哄然大笑。

李恪头疼地揉了揉眉心,摇头说:“江处长说的确是一法,不过我等直道先后磨合半年余才有今日之平顺,真给诸位手下换一群诸事不通的憨货,替走费心调教的能人,你等乐意否?”

江隅脸上的笑一下便僵住了。

他是保卫处,名下仅万卒,却有军侯七人,而且机关一起,民官一配,需要管束的事务照理说远小于寻常工程。

可事实呢?

直道工程因为机关的原因,光集中施工就有十几处,还有一座总指,七座分指,机关转运,粮秣输送皆要护卫。

他本以为一万兵卒看管三万五千民夫,李恪称得上胆小如鼠,可真个运作起来,堂堂总营居然连三千备兵都维持不住,天天拆了东墙补西墙,整整两三个月,他都处在将不知兵所在的慌乱境地。

这种日子他真不敢再过一次了……在李恪手下,他这个校尉要掌控的可不是一曲一部,而是屯,甚至是什……

没有精干任事,而且适应了直道节奏的下属,他用什么去掌控这些细微之处?

一句话摆平的自视甚高的宗室悍将,李恪甩了甩爵卉上的水珠,笑着暗骂一句贼老天。

“秦人并非不能任事,但机关新事,总规要乱上一段,焦头烂额。与其让陛下抽空直道精干,全天下一道乱,自然是我们主动规出章程,让他们捧着天书,自个儿去乱更好。”

憨夫身后的民官啜啜喏喏抬起手:“祭酒,我等庶民一生只知刨食卖力,论起认字,除了户牍律板,皆不认识,该如何著书?”

这也是在场所有人关注的问题,认不认字还是关键,关键是这里的百多人几乎是整个直道的首脑精华,一旦闭门著书,李恪不打算管直道死活了?

李恪抖了抖袖,示意稍安勿躁:“列位都是直道一日不可轻离的关键,便是你们想毕门著书,我也是不许的,所以我才从墨家调了五百少年过来。”

他看一眼天,看一眼人。

“《国工》不同于世上常书,其文当形如讲谈,你等只需立足于自身所处,将你等的工作事无巨细皆说出来,少年们执笔书录,成一卷,你们便验一卷,删去重复,无用,错失三谬,再送至总指校定。”

“需知,我等要的并非文华之书,而是导工之作。大秦将因我等盛世更盛,在座诸位,皆镌贤名,恪不敢谋夺一人之功!”

新奇的著法,奋士的倡言,李恪在细雨中挑起所有人的功名心,他们兴奋的浑身颤抖。

“著书留言,镌名于世!诸君,拜托!”

“我等必知无不言,令大秦,盛世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