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控制本州的财政、军队、司法等,各种大权于一身,又没有明确的诏令和新法出现,所以对朝廷的忠君思想并不浓烈。
即便在朝中,也有一派主张议和,一派主张力战,两股派系相互倾轧,萧铣平时也在平衡两股势力的冲撞,不过今日讨论军机大事,却没有召集议和派的臣子,免得又争论不休。
萧铣也清楚这些,对一些地方节度使武将颇有意见,但是大敌当前,却也不想节外生枝,除非他们实在不像话,否则,还是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争取调动附近节度使能够调兵来援,只要聚集二十万大军,便能够与大华军队拼上一拼,目前江陵城不足十万禁军将士。
“林士弘部守在清江口的水师力量训练如何了”
郑文秀道:“大约屯兵在清江口有三万兵力,操练水师战船,已经有很大规模,当逆流而上,调往荆门山一带,那里是江陵西大门,当强化防御工事,阻挡大华军进一步的蚕食。”
“峡州与江陵城,有荆门山一道山峦阻隔,江面水流湍急,的确是一处要塞,萧离拟旨下诏,调林士弘带着水军从清江口赶往上游的荆门山一带,水陆并进,在那里设置关隘,倘若峡州告破,还能够作为一道障碍关卡。此外,峡州不得不派人去指挥了,许玄彻将军,你可愿带兵前往,为朕分忧”
许玄彻目前为左卫大将军,被萧铣点名之后,虽然知道此去危险重重,但也不得违抗皇命,拱手道:“臣去峡州,定当力抗李靖军队,若能破敌最好,若是破不敌,怎也得让大华军队付出惨重代价。”
“许将军有此决心,朕便放心了。”萧铣点点头,露出一丝笑容。
接下来,又讨论了一些粮草、调兵、皇城防御的事,如何绕过议和派,出兵顺利的问题。敲定之后,诸人离去,萧铣才松了一口气,但是脸上的焦虑愁容,却仍然凝重。
第九百八十五章一蓑烟雨任平生
五月时节,北方地域因残冬凝结的落败气息早已悄然融化,一种盎然的春色浓郁起来,在关陇之地,温度已经暖和,基本有一点春末初夏的感觉。
漫山遍野的葱郁景象,有山峦叠翠的丛林,也有田间麦堤上的绿苗摆动,有的耕夫和农妇在田地耕作、除草,细心呵护着自家的庄稼。
关中无战事了,关陇百姓自然没有了担忧,特别是去岁重新丈量了土地,统计了人口,每户重新分了田地,给了种子,这次春种就都是自家庄田,不再是部曲、佃户了。给自家打工,还是要强过给乡绅地主耕田的。
长安城内的朝廷越来越稳固了,罗昭云如今平复了西北,没有了后顾之忧,整个黄河以北全部统一,大军征调南下,北方等于彻底平定了祸乱,心情自然轻松不少。
这几日罗昭云在皇宫陪着嫔妃们,享受难得的惬意时光,兴致来了,亲笔写下几首曲词,来博得佳人们一笑。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萧依依抚琴清唱,薛芷箐锦瑟和鸣,悠扬缥缈,婉转动听,那神情美貌,那优美气质,合在一起,纤纤佳人,如诗如画。
罗昭云难得清静,陪着几位嫔妃在北林苑内,听琴赏湖,倒是十分惬意。
窦红线也参与进来,自从把说与罗昭云之后,心结解开了,人也感觉到轻松,相处起来,愈发自然。
罗昭云也很照顾她的感受,不时对她示之微笑,弄得窦红线不经意就红了脸颊,小妮子知道陛下在特殊照顾她的处境和情分,心下有一股暖流,颇为感动。
一曲唱罢,众人抚掌称赞,萧依依和薛芷箐身为嫔妃之后,倒是少了操琴时间,但手艺仍然娴熟,相视而笑。
“妹妹唱的精妙。”
“姐姐合奏的更妙。”
彼此在称赞,和颜悦色,气氛融洽。
“依我说,陛下的词倒是真个有意境”高雨霏笑着赞许。
“是啊,好久没有听到陛下新作的诗词了。”其它妃子也都附和。
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上片几句,苏东坡以旷达的胸怀,充满了豪放的气概,将人生的独到感悟写了出来,读来令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爽。
而下片与上片的风雨对立,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情怀。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充满了人生哲理,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这也是苏轼从大自然中所获得的人生顿悟
大自然中风雨之后会雨过天晴,正如人处于世,一时的坎坷和遭遇,有朝一日也会有“天晴”的那一天。
提醒出词作者那种洒脱、积极的人生态度,那种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那种不畏风雨、心情开阔的处世心态
罗昭云从穿越时候的十岁少年郎,到今日接近三十而立之年,二十年的隋代生活,从开始的忍辱负重,装疯卖傻保住性命,到一步步崛起,征战沙场,建立功勋,起伏庙堂,步步谨慎,再到如今平定各路诸侯割据的王侯,看到了统一四海的曙光。
这首词,倒是写出了他的几分阅历心声,宏图霸业羁绊在身,但是心境嘛,还是要也无风雨也无晴,平常心态,不忘初心,才能不被权势迷失了自我。
罗昭云看着薛芷箐道:“长安女校筹办的如何了”
他在去年时候,打算在长安建立一所女校学院,将京城内的少女可以拉入学堂教学,改变一下这个时代女子受教育程度,虽然一些官宦家的千金小姐们,都有私塾教习读书识字,往往也能自学成才,但毕竟只是少数,只有达官贵人家中的女孩子才能有这个条件。
罗昭云要广开民智,打算从京师设立女校,提高京城内女子的受教育程度,日后时机成熟,再普及到各州府,这样普天之下,女子的教育程度提升,她们为人妇、为人母的时候,对孩子的教育也能提升,这样全民的知识程度才能够提升上来。
第一步先接受教育,等第二步,再考虑女官的事,不一定非得做地方官、朝廷大员,而是许多辅助领域,的确需要一些女子参与,比如医疗、教育、经济、算术、格物、纺织业、手工业等等,这些领域,未必都用那些有着官本位思想、大男子主义严重的当代男人。
因为这个时代背景下,男子们骨子里有强烈的士农工商的僵化思维,让他们认真去做那些与官僚、仕途无关的事,很可能从心里鄙视,喜欢空谈治国、坐而论道的士子们,天底下太多了。
薛芷箐听到女校的事,兴致很大,微笑道:“回陛下,女校自从在京城西郊建立,目前教学的房舍、宿舍、别院等,都已经完善,从国子监调来一些博士,但因为是男子祭酒等,进入女校颇为不便,所以妾身与翰林院学士商议,决定从一些达官贵族的女眷中,挑选饱学诗书的才女们任用为女校的教习博士,这样从教喻到学员,都是清一色的女性,更加便于管理和沟通。”
罗昭云闻言淡淡一笑道:“侍卫是不是也需要换成女子,到时候执勤、守卫、警戒等,需要女侍卫来维持校内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