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江山争雄 > 分节阅读 412

分节阅读 412(1 / 2)

d少顷,五六个人被押解进了大帐,身上的甲胄被脱下,换了普通的中原圆领衣衫,灰头土脸,脸色憔悴,进入军账后,看到罗昭云坐在主位,正在审视几人,全都吓得跪拜认罪,口中不断央求。

有会说中原话的,已经发声求饶:“求中原陛下开恩,我等收到突厥可汗胁迫,不得已跟随南下,心中绝无敢跟中原作对的心思。”

“求陛下开恩,我们愿意臣服中原陛下,奉为天可汗,年年上交贡品,而且绝不再开战动干戈。”

罗昭云冷静地看着跪地的六个人,样貌各异,高矮胖瘦都有,甚至还有西域人的面孔,高鼻梁,蓝色的眼底,跟草原人还有一些区别。

“你,是哪个部落的人”

“回,回中原陛下,我是高昌的一位王子。”那人身子哆嗦地叩拜答道。

“高昌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罗昭云目光炯炯盯着他,想不到高昌国的人也参与了其中。

这高昌国在狭窄的吐鲁番盆地中,西汉时期就存在了,国家一直不大,还曾隶属过中原王朝的附庸。在隋朝大业五年,高昌王曾遣使朝贡,并出兵协助隋朝攻打高句丽。

不过,根据历史,似乎在唐代贞观十四年,高昌为唐所灭,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这倒是一次机会。

罗昭云冷冷盯着高昌国的王子,三十多岁的年纪,不断求饶着,倒是不急着处置他,打算暂时扣押,询问出高昌的兵力和地形图等,待护送这个王子回去的时候,后面可以尾随大军,直接破了高昌国,提前设置安西都护府,打通与玉门关的丝绸之路。

“朕知晓了,来人,将高昌国王子带下去,单独看押,日后再审”

两名侍卫进来,带着了高昌国王子,后者哭喊着饶命和开恩,被带了下去。

“你们几个,都来自草原什么部落”

“鄙人来自仆骨”

“我我来自柔然部。”

“我是回鹘部人”

“”有两人说着草原话,他们不会说中原语,也听不大懂,所以用着草原部落语在哇啦哇啦回答,着急着用手比划。

身旁的人代替二人回答:“陛下,他来自铁勒的斛萨部,还有突厥的阿拔部”

罗昭云知道了几人的身份,基本都是部落的首领,各自带了数千,万人不等,加入了突厥的大军,正如众人所言,他们也是身不由己,被草原盟主、强大的突厥胁迫,不得不跟着出兵,加上中原的诱惑,这才跟随南下。

“你们南下入侵中原,就是有罪。但朕已经大破突厥,双方伤亡很重,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不愿意再动杀戮,所以,可以对你们几人,以及俘虏们,不开杀戒。但是,需要大罪立功,带着残余人马,精挑出来两万人马,跟随朕回京,然后去中原,替朕平定南方萧梁政权,和一些南方诸侯,等完成任务,可以还你们自由,还可以赐予你们一些物品,封一些中原华官的身份,回到部落去。”罗昭云在开导和劝诱。

这几人听完,相互解释后,都听懂了,每个人脸色凝重地沉思了一下,最终无奈地点头同意,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们也没有其它选择,如果不出力或是拒绝,估计也不会再留下活命。

“我等愿意为大华陛下驱使,成为中原天朝的附庸,带兵跟随作战”这几人乖乖回复。

罗昭云淡淡一笑,看上去人畜无害,相当仁慈,其中心中早已算计好了。

第九百六十七章人心惶恐

罗昭云收服了这些草原小部落的首领,微微一笑,可以拿来充当先锋军,日后对付萧梁和杜伏威的部队,充当一把利刃,冲锋陷阵。

得此战力,既可以减少己方将士的的伤亡,还能对南方敌军造成一定的威胁和打击。

粗略估计,俘虏的突厥人马,保持完整战力的人数,大约有两万多,足以作为一支精锐的先锋军了。

把这些人收押下去之后,黄门侍郎萧瑀走上前道:“陛下,如今大破了突厥,解除了北部的边患,对社稷乃是天大的功劳,长安城的百姓和官员们正翘首以盼,应该发檄文诏书,昭告天下,朝廷大破了突厥,西北再无边患,可以安心生产,休养生息了。”

罗昭云点点头道:“不错,萧卿,你来拟定诏书吧,如何把捷报送回长安城,提前让京师留守文武百官和百姓子民们,得知这个大捷消息,安定民心。同时,你再拟定一书,是对萧梁的劝降书,北方大定,接下来就是发兵援助李靖将军,攻打梁国,最晚两个月后,会大军猛攻,踏平萧梁,如果兰陵萧氏还想保全族人的香火,趁现在就投诚,归附大华朝廷,免得兰陵一带,生灵涂炭”

萧瑀身子一震,心中有了一些波动,毕竟他的血脉中也流淌着兰陵萧氏的血统。

谈起出身,萧瑀曾经可谓天潢贵胄,出生于后梁帝王之家,高祖父是南朝梁武帝萧衍;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萧统,祖父萧詧是后梁宣帝,父亲名岿为后梁明帝。萧瑀九岁那年,被封为新安郡王,七岁时入长安城,其家姐是隋朝晋王杨广的皇后,在大隋也算皇亲国戚。

而萧瑀的妻子,是独孤皇后的娘家侄女,李渊是独孤皇后的亲外甥,李渊与萧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因此萧瑀跟李阀也有一些亲戚裙带关系。

在历史上,萧瑀历经隋朝、唐初都一直在权力枢纽之中活动,六起六落,都能恢复起来,这跟萧瑀处事严厉刻板,刚直不阿的性格有关系,但学识和能力都是不俗的。

当今萧梁政权称王者是萧铣,安平文宪王萧璇之子,按辈分,是萧瑀的侄子,尚未过五服,属于不远不近的宗族关系。

“臣明白”萧瑀毕竟是识大局之人,也明白论实力,大华朝廷过于强大,乃是中原正统所在,关拢西北与黄河以北,三晋旧地,都已经在大华统治内,连李阀的唐朝廷也被灭了,突厥也败了,只剩下梁国,和江左之地的几路叛军而已,无法抗衡大华。

再说,萧瑀少年离开兰陵宗族,家道中衰,他家中父亲、祖父已非皇脉嫡传,逐渐边缘化,后来联系也不多,彼此感情也没那么大,目前站在大势一方,自然不会再替萧梁说话辩解了。

罗昭云点点头,让萧瑀起笔拟定了檄文诏书,然后他亲自看过后,加盖了玉玺,使得诏书生效。

“来人”

“属下在”大内侍卫统领上前跪拜听令。

“即可派人送往京师,传递捷报和诏书。”

“属下尊命”大内侍卫统领接过诏书,然后转身出了营帐。

罗昭云又叫侍卫,派人去送萧瑀劝降萧梁诸侯王的信函。

“陛下,我们何时动身回京,臣好吩咐人准备。”黄门侍郎萧瑀起身询问。

“明日一早,就拔营回返,北边战事结束,朕是时候回去理政,治理朝廷,让天下百姓能够尽快从战乱中脱离出来,让朝廷地方官员,安顿各地流民,安心回乡,从事生产,让我大华朝廷能够安居乐业,富裕强盛起来。”罗昭云感慨道。

萧瑀闻言,心中有些钦佩,他曾在隋炀帝身边当过差,深知杨广想的就是如此干大业,如何丰功伟绩,却不像罗昭云这样,想的是让百姓能够安定下来,为民着想,觉得此人定能成为圣明君主。

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