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江山争雄 > 分节阅读 399

分节阅读 399(1 / 2)

d何的事情,作为马背上打天下的皇帝,前期依仗的是个人勇猛,但越往后,便需要运筹帷幄,治国安邦,更多是制定方案,总管全局,而不是再冲锋陷阵了。

所以,罗昭云回到宫内之后,还是要每天批阅奏折,抽空看一些大华的律令格条,典章制度,听翰林院学士讲解前几朝的兴衰、儒学经学的传承等,融入这个时代历史细节和思维,才能真正融入进来。

他许多现代的思想,是不能直接使用的,需要跟这个时代的风俗文化,历史沉淀,生产关系等,相融合才可以,步调太大容易出问题,超出了文武百官的接受能力,也容易成为孤君,适得其反。

治国,最关键就是用人,善断,开明,能把得力大臣用好,各职能部门运转有序,朝廷这个大机构才能稳定下来,天下百姓才能正常的耕作、生活。

夜幕降临。

天穹上满空星斗闪烁着光芒,像无数的银珠,密密麻麻镶嵌在深黑色的夜空,璀璨闪光。

皇宫内已经掌灯,一排排、一串串的红烛灯笼,挂在许多巍峨高耸的长廊、雕梁画栋的屋檐、重檐塔状的柱杆之上,照得宫城灯火通明。

庭院深邃,瓦砖精美,富丽堂皇的宫殿内,罗昭云与一众爱妃团聚用膳。

长孙皇后、杨皇后、薛芷箐、高雨霏、萧依依、宁沐荷、慕容紫嫣聚集在大圆桌上,此外,还有一个窦红线,她也是第一次参与这种宫廷全家宴。

与窦红线一同入宫的那两位采女,刚提到淑人,正六品的级别,而窦红线一直被陛下宠幸,去她宫内的次数多,似乎得到的满足也大,所以,一路提拔,短短一个月内,已经从采女提到了美人之上,接近从三品,马上要封婕妤了。

这种嫔妃大聚会,罗昭云看着以一个个容光焕发,花枝招展,美轮美奂的皇后、嫔妃们,顿时感到做帝王的好处。

八位蕙质兰心的年轻女子,倾城绝色之姿,穿戴各异,珠光宝气的头钗闪烁光芒,绫罗绸缎的宫廷长裙,显得雍容华贵。

除非这八位嫔妃之外,她们身后都有贴身侍女站立,在旁边伺候着,大多俏丽清秀,身段可人,外围还有年轻的宫女、宫娥、内侍太监在侍奉,随时听候差遣、召唤。

这既是皇室的气派,虽然罗昭云有点痛恨万恶的旧社会,奢侈之风,但这是时代的产物,民智在这个水准,接受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都觉得理所当然,罗昭云也只能顺从。只不过,把档次降下来一些,不推崇奢侈、享乐之风,对一些繁杂礼仪、场面等,都讲究一切从简,大华风气已经比前朝大隋好上许多。

宴会开始,罗昭云率先举杯,与诸妃同饮。

“在做的东、西皇后,还有几位嫔妃们,今日难得相聚,能喝酒的可以饮酒,有孕在身的以茶代酒,我们庆祝今日得之不易的团圆。朕希望你们在宫内生活,能够相亲相爱,和谐共处,开心、平安地生活下去。”罗昭云开场说了一些大白话,这也是他肺腑之语,诚挚希望宫内和谐,不像后世甄嬛传等宫斗剧演绎的那样血腥、残酷。

长孙无蓉、杨采玉、萧依依、高雨霏等女子,跟罗昭云都有许多的经历,能够走在非常不容易,有的相识已久快十年,有坎坷,有离别,有担忧之念,有相思之苦,如今在宫内生活,虽然憋闷了一些,但至少能够经常看到心爱的男人,他哪怕做了帝王,但还是那个不忘初心的男子,令诸女感到欣慰、感动。

慕容紫嫣第一次与这他么多妻子同桌,开始略显生疏、拘谨一些,好在长孙皇后等人,和颜悦色,对她并不排外,而且多有关心之语,加上宴会的轻松和谐气氛,倒是让她很快融入进来。

可能唯一有心结的人,就是窦红线了,她当初入宫,顶底了真正采女的名字,是进宫行刺来的,现在偷鸡不成蚀把米,把自己身子还搭进来,成了他的女人,别提多郁闷了。

但是,入宫了一两个月内,罗昭云对她呵护有加,非常宠幸,留宿了多晚,给她身体和心灵的冲击很大,渐渐地,别说要行刺下不了手的问题,连出宫的勇气都没有了,似乎有些舍不得他,一时割舍不下这段别扭的感情。

可窦红线又很清楚,自己的身份是伪造的,事后肯定会调查出来,到时候就是欺君之罪,而且,自己欺骗了他,有欺君之罪,今后该如何收场呢

所以八位女子用膳,只有窦红线有些心不在焉。

“明日陛下要御驾亲征,北上抗击突厥,让我等一起恭祝陛下,旗开得胜,大破突厥,早日凯旋归来”长孙皇后嫣然一笑,率先举杯提议,这种场合,由她这个皇后身份带头,是比较合适的,其它妃子提出,便有些僭越了。

“祝陛下”其它妃子们一起举杯,一个个笑盈盈的倾城美颜,酒不醉人人自醉,罗昭云笑纳,与诸女饮酒畅谈,算是出征前的一场家宴践行酒了。

第九百三十六章祭旗出征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春季多雨,昨晚后半夜,有雨水骤降,雨打杨柳叶,湖里初荷绽放,露出尖尖角。

清晨,长安城各里坊门、城门开启的非常早,在五更天就打开,便于城内百姓出城,去观摩陛下出征点兵的场面。

各坊里正小吏昨日已经做了通知,号召百姓出城送军,陛下御驾亲征乃军国大事,会影响到长安城的稳定,大华的安慰,所以,不得不重视。

到了卯时,城外临时搭建的演兵校场上,已经三军在集结,锵锵锵一阵响动,气势雄浑。

放眼望去,不论是骑兵,还是步兵,皆盔甲铮亮,铁甲铮铮,枪锋如林,寒光闪烁。

列队时候的步伐和兵器,仿佛颗颗重木,撞击着地面,甲胄铿锵,声势浩大无比。

这个校场无法容纳八万兵马同时出现,所以,只挑选了两万精锐,过来展示,接受检阅,把最强的军容和气势,展现给长安城的百姓和番邦使节、商旅等。

校场的正北面,提前筑起了一座高五丈、长宽各约十丈的巨大点将台,一根根巨大的圆木为柱撑起台面,在点将台上,龙旗飞舞,旌旗飘扬。

在点将台左右两侧,呈弧形矗立着两排有一米多高地牛皮鼓,敲动起来,咚咚咚声音震天彻地。

正前方树立着数十个木桩,绑着无数的牛祟,专做祭旗之用,牛头用于祭天。

耕牛虽然价值很大,平时收到保护,但是与出征祭天的仪式起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牵扯到国战,太过重要,所以宰杀几十头牛还是不在话下。

时辰即将来到,外面的围观群众已经突破了十万人,远远观望,人山人海。

罗昭云在群臣和武将的簇拥下,登临点将台,不论是三军将士,还是外围百姓,全都呼啦啦跪下,叩见陛下。

“吉时已到,请陛下训示”礼部尚书向大华皇帝禀告。

罗昭云点点头,神色肃穆,迈前几步,站在点将台前沿,身穿黄金甲,披着绣着五爪金龙的金色披风,威风凛凛。

“将士们,此次突厥入侵,直奔长安,来势汹汹,事关我大华生死存亡,百姓安危,朕决定御驾亲征,北上抗击突厥,保卫家国”罗昭云开场做动员。

“陛下万岁陛下万岁”将士与百姓高呼起来。